">
家住大興區采育鎮小皮營村的侯京川,5月24日下午在微博上看到了《北京晚報》推送的新聞:北京面向社會招募核酸采樣志愿者。“我趕緊點進去看招募條件,感覺自己能行。”侯京川今年29歲,雖然大學學的專業與醫學無關,但畢業后曾在基因測序實驗室工作過1年半,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
" style="max-width: 100%; width: 100%; height: auto;">
侯京川正在實驗室內工作
點擊進入“志愿北京”小程序,侯京川驚喜地發現,自己無需填寫復雜的個人信息!霸瓉硎俏掖髮W的時候,在昌平當過農業嘉年華的志愿者,所以早就有了自己專屬的志愿者編號!焙罹┐ㄊ茄芯可鷮W歷,畢業于北京農學院作物專業分子育種方向,“畢業6年了,我一直從事分子實驗方面的工作。”最開始是在一家基因測序實驗室,后來換到了現在的單位,專注于單抗藥研發。
" style="max-width: 100%; width: 100%; height: auto;">
侯京川正在實驗室內工作
已經報名成功的侯京川,目前正在等待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秘書處志愿服務隊的電話通知和培訓。“這波疫情來得猛,我們單位雖然沒有完全居家辦公,但是嚴格控制到崗率,如果我能成功上崗,完全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做‘大白’很辛苦,但是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侯京川說,自己學的是農學專業,上學時就經常頂著烈日到農田中做實驗,學生階段的經歷,鍛煉出了吃苦耐勞的品格,畢業后他也堅持定期到健身房鍛煉,“有了好身體,才能更好地參與志愿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