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馨/制表 官兵/制圖)
過去一周,兩場拍賣點燃了鋰礦市場。一場是拍出20億元天價的四川德扯弄巴鋰礦部分股權;另一場是價格再創新高的澳大利亞Pilbara鋰精礦。“面粉”和“面包”的價格互相推波助瀾,映射出鋰資源焦慮。四川鋰礦買主身份仍然存疑,但多數受訪人士認為,這不是一單好生意,需要承擔債務、探礦權等風險,還必須趕在鋰價退燒前賣出去。
鋰礦爭奪戰已經蔓延海內外,估值水平也節節攀升。優質鋰資源基本已經被瓜分完畢,現在下場收購就可能面對高難度、有瑕疵的資產。業內預期,近兩年碳酸鋰供給仍將維持緊張狀態,但50萬元/噸似乎已經是價格天花板,關鍵在于價格會回落到哪里。此前的經驗教訓提醒高位買礦者,務必敬畏周期。
神秘人譚威
5月21日早晨,一場持續6天5晚、吸引百萬人圍觀的拍賣終于落槌,20億元的成交價震動行業。這場拍賣的標的是四川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威礦業)54.3%的股權,該公司掌握著四川省雅江縣德扯弄巴鋰礦、石英巖礦探礦權。
此次競拍共有21位參與者,出價過程可謂激烈。由于買家持續出價,競拍由原計劃的1天延長至6天,總出價次數達3448次。在拍賣第2~4天,買家基本以5萬元的規定最低增價幅度穩步推進,但到了5月21日凌晨,爭奪戰陡然升溫,加價幅度增大至千萬元級別。最終20億元的成交價相比335萬元的起拍價上漲近600倍。
令人不解的是,斥巨資拿下鋰礦的是一位名叫譚威的自然人,其是否代表某家公司尚不得而知。京東拍賣出價記錄顯示,譚威在5月21日凌晨才加入競拍,總共出價18次。
市場聲音將背后的買家指向協鑫系,理由是拍賣進行的同時,協鑫方面完成了對斯諾威礦業99%債權以及43%股權的收購;此外,工商信息中獨山縣萬富山礦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名叫譚威,該公司與樂山協鑫科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聯系,但尚不能證實兩個譚威為同一人。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協鑫是競拍贏家的可能性比較大。其中一位接近此次競拍的人士確認,協鑫和寧德時代(300750)等公司參與了拍賣,“主要公司有七八家,最后看到的主要是兩家在爭。”
對此,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詢問協鑫能科(002015)證券部,對方未予答復,僅表示“不清楚相關情況,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市場猜測的競買者還包括寧德時代、川能動力(000155)、融捷股份(002192)、盛新鋰能等。無論是買受者背后站著哪家公司,為何借道一名自然人參與競拍?多數采訪對象表示,該疑點難解,可能涉及敏感事項。
“買家可能是真的奔著這個價錢來的,也有可能是為了攪亂局面。”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留給譚威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根據競買流程,買受人應于成交之時起7個工作日內將競價成交價余款繳入管理人指定賬戶。逾期則視為買受人違約,競買保證金不予退還。這意味著如果譚威在5月31日前無法拿出20億元,需要付出33.53萬元的保證金。
高風險生意
20億元的價錢值不值?即使買到手,最后能賺到錢么?
德扯弄巴屬于亞洲最大規模的甲基卡鋰輝石礦區。云南陸緣衡礦業權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報告顯示,以2020年3月為評估基準日,德扯弄巴工業礦和低品位礦礦石量2492.4萬噸,氧化鋰儲量29萬噸,平均品位1.18%,折合72.4萬噸碳酸鋰當量(LCE)。探礦權評估價為12.95億元。
雖然成交價高出評估價不少,但在碳酸鋰近兩年價格飆升的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認為,20億元的價格也算合理。
不過,考慮到斯諾威礦業存在的債務,實際拿礦成本遠不止20億元。2021年4月,四川省雅江縣人民法院受理成都一公司對斯諾威礦業的破產申請,當時評定斯諾威礦業賬面資產價值2億元,法院已裁定確認債權金額10.4億元,暫緩確認的債務約5.7億元。折合到54.3%的權益,意味著買家總共付出的成本近29億元。
這筆收購價已經顯著高于行業同期水平。如果僅以競拍成交價估算,上述鋰礦的價格約5087元/LCE,加上債務成本后實際買礦價格達7377元/LCE。相比之下,5月國軒高科(002074)收購宜豐鋰礦價格約1022元/LCE,同月贛鋒鋰業(002460)收購松樹崗鉭鈮礦約1182元/LCE。
這樣的橫向對比建立在鋰資源都能被開采出來的基礎上,實際還要考慮礦的品位、回收率等因素。“例如松樹崗鉭鈮礦的品位才2%,回收率僅50%,直接折算出的價格還要翻一倍。”一位資深鋰礦從業者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拿下探礦權僅僅是第一步,鋰礦開采需要經歷勘探、開采、加工等環節,涉及審批費用、建設支出、資源稅等成本。上述資深鋰礦從業者稱,按照7噸原礦出1噸精礦、8噸精礦出1噸碳酸鋰來估算,設置5年的投資回收期,斯諾威開采成本需要對應35萬元/噸的碳酸鋰價格才能回本,“雖然在現在46萬元/噸的價格下有得賺,但毛利率也就是20%,沒有想象中那么暴利。”
值得注意的是,鋰礦開采并非“面粉做面包”般簡單,需要至少2~3年的周期,礦開出來時的行情才真正決定盈虧。“如果不能把投資周期控制在4年內,那么之后會非常難受。”上述資深鋰礦從業者表示。
國內鋰礦資源集中在四川、青海等地區,環境保護、民族關系等因素制約開發進程。例如融捷股份甲基卡鋰輝石礦區134號礦脈復產計劃曾延宕數年,其中250萬噸/年鋰礦精選項目備受關注,原本有望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鋰輝石礦精選項目,但由于環評推進緩慢遲遲未能開工。
德扯弄巴礦毗鄰上述礦脈,且探礦權存在風險。上述評估報告顯示,斯諾威礦業的探礦權已于2021年6月到期。另據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經辦人員稱,因探礦權證在取得及增補礦種階段涉嫌存在違法、違規事由,相關行政部門正在組織調查工作。因此,探礦權保留工作推進緩慢且存在滅失風險。
鹽湖開發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提鋰工藝需要大量淡水,而鋰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淡水缺乏,此外偏遠地區電網薄弱、交通不便,難以支撐大規模工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超出了地方財政的能力,“比如,青海海西州大部分鹽湖產能沒有利用起來,當地政府也覺得很無奈。除非中央財政給予支持,或者調動起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即便如此也非常耗時。”
“如果斯諾威的買受人做好了準備,能夠熬到下一個周期的高點,那這個項目還是能夠維持的,不然可能后面三四年就會出問題。”墨柯表示。
鋰礦爭奪戰
斯諾威礦業拍賣直接刺激產業情緒。拍賣結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鋰礦板塊漲勢火熱,西藏礦業(000762)漲停,天齊鋰業(002466)、鹽湖股份、融捷股份分別漲8.5%、6%、5.9%。Wind鋰礦板塊的14只股中,除紫金礦業(601899)微跌外,其余全線上漲。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四川地區有已經談妥的鋰礦交易,由于斯諾威拍賣影響,賣家出現惜售情緒,希望抬高賣價甚至自己開發。
實際上,鋰礦爭奪戰已經持續許久,近期顯得格外密集。包括斯諾威礦業在內,3月以來國內已經有至少6樁鋰礦交易,涉及總金額超過126億元。海外還有3項收購,涉及澳大利亞、加拿大、剛果(金)的礦產資源。
市場上的買家主要是礦業公司、動力電池廠商等,但此前也出現過“門外漢”身影,比如房地產開發商宋都股份(600077)、水泥制造商金圓股份(000546)等,創造了不少“沾鋰即漲”的行情。
鋰礦備受追捧,業內普遍感受到估值水平明顯提高。“現在國內鋰礦原料成本大概在2.5萬元/噸,算上加工費總共約5萬元/噸,宜春一帶品位較低的鋰云母礦成本要7萬元/噸。這個價格相比前些年已經翻了一倍。”上述資深鋰礦從業者表示。
海外鋰礦價格也類似。贛鋒鋰業在過去幾年連續收購墨西哥Sonora鋰黏土礦,據安泰科測算,交易對價由2019年6月的46元/LCE,攀升到2021年5月的501元/LCE,3年價格漲超10倍。
全球鋰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和澳大利亞,中國資源量僅占7%;國內鋰鹽加工產業發達,資源對外依賴度達70%,主要來源為澳大利亞。國內鋰資源主要以鹽湖鹵水形式分布,占資源總量近八成。
當前優質的鋰礦資源基本都已經“名礦有主”。主要鹽湖方面,察爾汗鹽湖屬于鹽湖股份和藏格礦業;西臺吉乃爾鹽湖屬于中信國安(000839)鋰業和恒信融;扎布耶鹽湖由西藏礦業、比亞迪(002594)、天齊鋰業共同持有。主要鋰礦方面,李家溝歸屬于川能動力、雅化集團(002497);甲基卡134號脈由融捷鋰業控制;業隆溝屬于盛屯鋰業和阿壩州國資委。
市面上仍待沽的資產不免存在瑕疵。除了斯諾威礦業因破產出售鋰礦之外,紫金礦業前不久收購西藏阿里拉果錯鹽湖鋰礦70%權益,出售方盾安集團也是出于優化債務結構需要,標的資產包已質押給浙商銀行杭州分行。“好的鋰礦早就賺爆了,比如贛鋒和天齊的礦,剩下的都是高難度的。”一位深圳私募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龍頭公司仍能借助地位和資金優勢拿到一些優質礦產。今年4月,寧德時代以8.65億元競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該礦鋰金屬氧化物量265.678萬噸,折合約657萬噸LCE,均價約131元/LCE,明顯低于同期其他鋰礦價格。
手握豐富的鋰礦資源,宜春近些年意欲打造更完善的新能源鋰電產業鏈。2021年9月,寧德時代與宜春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建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項目,一期規劃用地面積1800畝,投資總金額約135億元,預計建成后形成50GWh動力電池產能。“這相當于是當地政府給寧德時代配的礦,并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價格。”上述資深鋰礦從業者表示。
高燒何時退?
碳酸鋰的高燒還沒有退。5月24日,澳大利亞主力礦商Pilbara年內第二次鋰精礦拍賣落槌,最終價格為5955美元/噸。本次拍賣礦石量為5000噸,品位5.5%。
此次拍賣價格相比4月份的上一次拍賣漲幅僅為5.4%,與當前5000美元/噸左右鋰精礦主流合約價價差也有所收斂。但其仍夯實了碳酸鋰成本的底線,經折算碳酸鋰成本價約為41.8萬元/噸,在當前市價下毛利率不到10%。
Pilbara的拍賣是全球鋰精礦價格走勢的風向標,其在2021年7月推出線上競拍平臺(BMX)并完成首拍,拍賣價格相比當時的合約價幾乎翻倍。隨后幾次拍賣也在此輪鋰價飆漲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受到業內的高度關注。
“拍賣機制的目的之一就是將協議價盡可能抬升至與現貨價格貼近。對于需要外采鋰礦的鋰鹽廠來說,拍賣價格依然會形成一個成本支撐,而且它隱含了至少兩個月以后的價格預期。”五礦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孫景文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國內碳酸鋰價格在近期出現小幅回落。鑫欏鋰電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3月中下旬觸及51.5萬元/噸高點之后出現松動,逐步回落到目前的46.75萬元/噸。在此期間,多地疫情導致產業鏈波動,部分鋰電、整車廠商下調排產甚至停產,造成需求相對清淡。
對照多家機構測算和業內觀點可以發現,市場對未來鋰資源供需情況已經形成相對一致的預期。近兩年鋰資源仍維持供應相對緊張的狀況,2023年會有一波規模產能釋放緩解緊張狀況。2025年以后,伴隨著更多供應量出現以及鋰電池回收的成熟,鋰資源或將告別短缺。
舉兩組測算數據為例,五礦證券預計,2022年全球鋰資源供需分別為78萬噸和75萬噸,2025年分別為165萬噸和160萬噸。在近期一場會議上,安泰科專家給出的2022年供需預測是74萬噸和75萬噸。
令市場產生分歧的主要是碳酸鋰價格的底在哪里,以及何時見底。上述資深鋰礦從業者認為,近兩年碳酸鋰價格仍會維持高位,回落最低至35萬元/噸,在2025年之后會進一步回落;墨柯認為,按照碳酸鋰以往的周期規律,3年以后的價格可能會到20萬元/噸以下;而安泰科專家表示,2023年下半年供需緊張趨緩,但長期看需求不支持價格跌到20萬元/噸以下。
上一個鋰礦周期持續約6年,高價拿礦的前車之鑒還在眼前。2018年,凈資產不過120億元的天齊鋰業上演“蛇吞象”,以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8.44億元)的高溢價收購SQM23.77%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隨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遭遇補貼退坡,碳酸鋰價格一路下跌至2020年不到4萬元/噸的低點,導致天齊鋰業陷入債務泥潭。
隨著行情轉好,天齊鋰業在2021年扭虧為盈。公司董事長蔣衛平近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鋰電是一個長周期、高景氣度的行業,非常理解行業好的時候,大家都來關注及投資。風來了,豬都能被吹上天,但如果要去追風,就可能付出代價。”
在市場情緒高漲時接手鋰礦,格外需要三思后行。正如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在2022年新年致辭中的提醒:“鋰產品的周期性非常明顯,有20萬元的昨天,也可能有4萬元的明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