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潘婷 深圳報道 每經編輯 廖丹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外向型經濟活躍,跨國公司總部聚集。當前,在深跨國公司已設立約200個多種形式的跨境資金池,包括先進制造、計算機軟件、通訊、物流、醫藥等多個行業。
2021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深圳、北京首批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一年以來,深圳持續推進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工作,截至2022年4月末,深圳地區五家試點企業業務量約280億美元。
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是中央賦予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之一,是跨境金融支持深圳“雙區”建設的重大舉措。試點有助于深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對于深圳打造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地和國際資金結算中心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本外幣一體化試點是對現有本外幣資金池政策的整合升級,主要政策包括四方面:
統一本外幣資金池政策,在《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的監管思路和整體框架下,吸收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好的做法,為信用等級較高的大型跨國公司企業集團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提供更多便利化支持;
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外債、境外放款額度適度調整,有助于集團進一步整合國內外資源;
進一步便利資金的劃轉和使用,主辦企業國內資金主賬戶資金可直接下撥至成員企業自有賬戶辦理相關業務,主辦企業結匯資金可直接進入人民幣國內資金主(子)賬戶,不僅節省了企業的開戶成本,更是簡化了資金匯劃流程,能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
實現一定額度內意愿購匯,給予了跨國公司更大的自主性,便于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更為靈活地管理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等。
試點政策助力企業實現了“兩增兩減一打通”,即“增加財務收入、增加業務規模、減少稅費、減少人工、打通意愿購匯路徑”,切實為企業增收減負,受到市場熱烈歡迎。
據了解,下一步,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政策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更多優質跨國公司企業將受益。
企業體驗優化,結算效率明顯提升
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傳音控股”)就是政策的受惠企業之一。作為全國首家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的企業,傳音控股截至目前已有超過90%的成員單位加入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
“以前,我們深圳、重慶、上海等子公司的跨境業務需分別在各地銀行辦理,導致業務耗時長,效率低。”傳音控股財務負責人肖永輝對記者表示,現在上線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后,在額度內可根據企業需要隨時進行資金調撥,批復內的子公司業務均通過資金池進行集中結算,結算效率明顯提升,同時也減少了財務人員大量的手工操作,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企業體驗很好。
據了解,目前傳音控股已基本實現了全球主要地區的資金歸集,從境外收款到歸集調撥至境內,僅需10分鐘即可到賬,顯著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及資金收益。
深圳另一家試點企業創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已有超過70%的成員單位加入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同時資金池集中收付功能承載了集團95%以上的跨境結算業務。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范琳瑤對記者表示:“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允許在不違反相關監管規則的前提下,無需通過委貸框架,由國內主賬戶直接下撥資金至成員企業自有賬戶辦理業務。同時,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對賬戶體系的簡化,也降低了企業的賬戶管理成本,減少了年度詢證的賬戶數量,有利于企業內部賬戶有效管理。”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