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電實驗室(微信:SuperEV-Lab)北京】6月2日報道
4年前,三里屯北街一家印有蜻蜓LOGO的汽車體驗店格外醒目,展廳內的跑車有著低趴的車身和新奇的設計,總會吸引路人多看一眼。人們最大的疑惑是:這車得賣多少錢?
當時的前途汽車,頭頂“國產邁凱倫”的光環格外耀眼。
2020年,隨著前途爆雷,員工因討薪睡總部大廳,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這個體驗店也悄然撤退,落地窗被貼上灰色隔膜,店內精致裝修也被拆掉。直至被小鵬汽車接手,后者盤下當做自己的旗艦體驗中心。
前途品牌從天上墜落,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更新時間停在2020年7月30日,直到2021年12月,許久未更新的公眾號又開始推送消息。
5月26日,前途發布旗下第二款車型K20“放膽預售”的海報,隨后表示K20將于6月6日開啟預售,定位雙門小跑車,雙電機四驅系統,電機總功率超過160kW,總扭矩超過290N·m,0-100km/h加速4.7秒。
無論是定位還是賬面數據,前途似乎是想找回曾經的榮光。可是現在的4.7秒,在電車里已經不算快了,更不用說電動跑車。
而且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同于4年前,這個定位小眾的品牌,能滿血復活嗎?
拖累母公司摘牌,產品高低不就
一手好牌是如何打爛的?
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曾是“新三板新能源第一股”,自登陸新三板后,長城華冠成功融資5次,籌集了21.2億。
2015年的上海國際車展,前途K50首次亮相,三年后這款車才開始陸續交付,補貼后價格逼近70萬,是當年國內造車新勢力推出的最貴車型。
不過前途并沒有享受太久交付帶來的喜悅,半年后前途汽車就傳出爆雷事件:拖欠員工薪資,廠商貨款。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缺錢。
“本質原因在于我們對資本市場的認知過于膚淺。”在一次采訪中,前途汽車創始人陸群并不避諱前途失利的原因,此前對于“技術厲害,資本就會服務”的看法,“現在看起來非常幼稚。”
從2015年上市到2018年底在新三板掛牌期間,長城華冠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虧損逐年擴大,2015年虧損達2200萬元,
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0.98億元和2.26億元,負債率分別為35.28%和69.46%。2018年公司利潤總額虧損達6.09億元,同比下滑163.4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6.06億元,同比下滑168.15%。
2019年2月,長城華冠申請終止掛牌,并在4月19日宣布退出新三板,長城華冠持續的虧損也加劇了前途汽車的困境。
此外前途汽車共在線下開設9家門店,大部分在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圈,顯然是想希望借助高端商場人群定位,及較大客流量來提升品牌形象和認知度。據稱,僅前途汽車金港體驗店裝修花費達1200萬元。
前期花錢如流水,直接導致資金鏈斷裂。而且前途K50在市場也沒有得到預期的回饋,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可以說有錢人看不上,窮人開不起,銷量至今也不到200臺。
前途的打法和特斯拉、蔚來的模式類似,K50的定位與特斯拉的超跑Roadster、蔚來的超跑EP9一樣,是用來建立高端認識的旗艦車型,真正用來進入市場搶奪市場份額的,是旗下低價車型。
只可惜,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前途沒有特斯拉當時數以千億資金的造車儲備,也比不上“沒有200億別來造車”的蔚來李斌,揣著少的可憐的20億造車資金,前途很難效仿。
在資金后繼無力,公司連年虧損的狀況下,真正顯露野心的小型量產車型K20只能胎死腹中。
“暗戳戳”搞錢,效仿FF境外上市
有了此前失敗的教訓,找錢拉融資成為前途復活的頭等大事。
去年5月底,長城華冠在前途汽車蘇州工廠召開2021年第二次股東大會。當時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并決議批準了有關公司融資和股權激勵方案,當時的股東大會還出現了不少企業和資本方。
同年12月10日,瑞峰新能源發布公告稱將認購長城華冠不多于4%的股權。前途同時表示,目前長城華冠正在進行一輪集資活動。通過投資者認購新股的方式籌集約人民幣2億元至人民幣2.4億元的資金。
2022年2月,前途汽車發布了城市合伙人共創計劃,計劃招募50個城市的合伙人,參與計劃可以享受“百萬級銷售紅利”,合伙人購車還可以參與后續車型研發。
去年交付近10萬輛的蔚小理還處于凈虧損狀態,企業已經停滯運營兩年的前途汽車,如何在銷售利潤維持自身發展的同時,去確保合伙人能獲得“百萬級銷售紅利”呢?
而且旗下產品K50不僅售價過高,還沒有品牌影響力。K20作為小型車,其利潤更難保證。
顯然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意思。
陸群擁有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士學位,前途官方表示過自2021年便啟動了T輪融資,定向向清華校友會開放,投資人以清華校友為主,并且官方聲稱融資也已順利完成。
為了迎合清華校友,前途還推出了針對T輪融資的定制版K50,融入清華紫的顏色,設置專屬銘牌,采用“學號+名牌”的定制化設計。
5月2日,前途汽車宣布,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SPAC機構Mountain Crest AcquisitionCorp. 簽署正式合并協議,長城華冠預計于2022年12月底完成重組合并上市。
SPAC的英文全稱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最近幾年在美國市場正火熱的上市機制。
SPAC不同于以往國內資本市場常見的買殼上市,而是造殼上市。通俗的來講,傳統的IPO是“拿項目找錢”,SPAC則是“拿錢收項目”。
合并完成后前途汽車將作為長城華冠的重要資產組成部分赴境外IPO,投前估值為12.5億美元。
前途汽車并不是第一家希望通過與SPAC機構合并上市的企業。去年7月,Faraday Future就通過與SPAC機構合并后上市,沒錯就是“下周回國”賈躍亭的企業。
定位注定小眾?
回顧前途汽車的基因,似乎總和“超跑”綁定在一起。用超跑樹立品牌想象并沒有什么不對,特斯拉也是先推出了跑車,隨后再后期快速推出走量的車型,然而問題是,前途無論是資金還是品牌魄力,顯然不能復制特斯拉的成功。
在其他新勢力以市場更大的SUV切入時,前途首款車型卻定位純電跑車。
因為品牌定位以及價格等原因,也讓前途屢遭外界詬病。陸群坦言,K50不會走量,而是用來樹立品牌定位。但眼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同于十年前,日益紅海化競爭的背景下,車企必須要及時樹立定位,鎖定用戶人群。
一旦將戰線拉得過長,產品更迭跟不上市場變化的節奏,注定要成為歷史炮灰。
不過回歸的前途,似乎沒有吸取教訓。
2021年年底,前途汽車組織了一場活動,宣布在蘇州工廠向新用戶重新交付前途K50,并表示前途K20將于2022年上市,還明確了“三新”的發展規劃:新材料,新能源,新智能。
也就是說,未來前途汽車會采用新材料,實現汽車輕量化的目的,在新能源方面,前途已與光伏電力開發商建立合作,旨在推進輕質太陽能(000591)光伏產品在整車中的商業化目的,而在新智能方面,將會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智能座艙,基于元宇宙,做到虛擬和現實的交互。
這樣看來,前途汽車的打法和當前主流造車新勢力的打法還是不同,像“蔚小理”都把創新的突破口放在自動駕駛領域,而前途汽車則寄托在新材料的突破上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前途將要發布的K20上并不會搭載新的技術,陸群曾表示還需要時間。
“誰說年輕人一定要買升級版的老頭樂?”陸群表示,這款車面向的18歲-25歲青年用戶,“K20一定要成為一款既讓年輕人能承受的起價格,又是一款有趣的車,高顏值的車。”
不過K20似乎擔不起“走量”的重任,這款軸距僅為2326mm的雙門純電跑車,整車質量僅為780公斤,這一細分市場似乎很少有同類車型,也就是說K20要在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開辟需求,難度可想而知。
眼下,前途汽車以并不樂觀的自身狀況,去押注一臺前景渺茫的車型,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小,但愿它不會再次倒在黎明之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