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原定于6日至7日訪問塞爾維亞,但現在這一行程被迫取消,因為保加利亞、黑山和北馬其頓禁止拉夫羅夫的專機飛越其領空。“史無前例”“匪夷所思”,拉夫羅夫6日這樣形容這些北約成員國的做法。在俄烏沖突中,塞爾維亞至今沒有追隨西方對俄制裁的腳步,近日其逆歐盟對俄石油禁令之勢,與莫斯科簽訂天然氣合同的做法則令西方更加不悅。對于俄外長到訪受阻,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6日表示不滿,并強調塞將繼續奉行獨立政策。用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話說,這是歐盟為包圍俄羅斯設置的“鐵幕”。而比外交圍困更危險的是,西方在為烏提供進攻性武器上越走越遠。繼美國承諾向烏提供“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后,英國也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一款遠程火箭炮系統。不論是外交還是軍事上,西方火上澆油式的做法似乎都在印證俄總統普京此前一天的說法:他認為西方的目標是延長烏克蘭戰爭。
“沒有人能夠破壞俄塞關系”
塞爾維亞《新聞晚報》5日最先報道了保加利亞、黑山和北馬其頓拒絕拉夫羅夫的專機飛越其領空的消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塞媒在報道中刊登了黑山政府發布的文件。隨后,俄駐黑山大使馬斯列尼科夫證實了這一消息。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這三個國家禁止俄羅斯航班進入其領空,是對俄實施制裁的結果。但此前也并非沒有例外的情況。至少在今年4月,一架俄羅斯飛機曾飛越保加利亞,從塞爾維亞接回俄外交官。塞爾維亞總理安娜·布爾納比奇在接受塞爾維亞TV Pink電視臺采訪時透露說,該國總統武契奇曾親自協調此事。“情況極其復雜。”她說,不可思議,現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局勢令一國總統要處理他國外長到訪這種“后勤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說,拉夫羅夫原本計劃在此訪中討論向塞爾維亞供應俄能源問題。上周,在歐盟國家同意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石油的前一天,貝爾格萊德宣布與莫斯科簽訂一份為期3年的天然氣供應合同,因此招致布魯塞爾指責。對于塞從俄購買低價天然氣是因不聽從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呼吁而得到俄方“獎勵”的說法,塞爾維亞予以反駁。
俄塔斯社6日援引俄聯邦委員會副主席科薩切夫的話稱,三國集體拒絕讓俄外長的專機飛往塞爾維亞,并不是這三個國家的決定。“他們加入北約后已失去主權,如果沒有美國,這一事件就不可能發生。”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則將矛頭指向歐盟。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說,扎哈羅娃批評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關閉領空,是關閉又一條溝通渠道。她表示俄方無意設置“鐵幕”,那是歐盟的所作所為,“歐盟正用鐵幕包圍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用“敵對行動”形容三國關閉領空的做法。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拉辛則嘲諷這一做法是歐盟“政治自卑情結的表現”。他在社交平臺Telegram發文說,西方越來越擔心與俄羅斯在政治層面的對話會破壞歐盟統一的反俄體系。這說明,西方對他們自己做法的“正確性”沒有信心。
在6日以視頻方式舉行的回應國際熱點問題的記者會上,拉夫羅夫談到此事時說:“昨日晚間及今日早晨,眾多媒體紛紛詢問俄方反應。發生的事情完全匪夷所思,我理解你們為何對我方就此荒謬行徑的評價感興趣。”俄新社報道稱,拉夫羅夫批評西方剝奪塞爾維亞選擇其合作伙伴的立場是可恥的,這是剝奪主權國家執行外交政策的權利。
據俄新社6日報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會見俄駐塞大使時對俄外長訪問受阻表示不滿,強調塞將堅決捍衛自己在政治決策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沒有人能夠破壞俄塞關系。”拉夫羅夫稱,莫斯科已邀請塞外長尼古拉·塞拉科維奇近期訪俄,希望歐盟不會阻止。
英國也邁出危險一步
據塔斯社6日報道,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州長羅曼·斯塔羅沃伊特在Telegram發布消息稱,當天早晨,該州鄰近烏克蘭邊境地區的杰特基諾村再次遭到來自烏克蘭方面的炮擊。該村上一次遭到烏襲擊是在5月21日。“橋梁和工廠是攻擊目標。”斯塔羅沃伊特說,有關損失和可能造成的傷亡尚未得到證實。目前,烏克蘭方面暫未對這一消息作出回應。
在這一消息傳出之際,英國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一定數量的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英國《衛報》6日稱,這些武器可以打擊50英里(約80千米)外的目標,此舉可能進一步刺激已經被激怒的克里姆林宮。俄羅斯總統普京5日剛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向烏克蘭交付遠程火箭炮系統,俄將采取措施打擊那些暫時尚未打擊的目標。這一警告針對的是美國向烏提供“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的決定。
和美國一樣,英國聲稱已尋求基輔保證,上述武器不會被用于襲擊俄本土目標。一名英國國防部消息人士說,這些武器將僅被用于“在烏克蘭境內保衛烏克蘭”。《衛報》評論說,英國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道,在戰爭開始時只承諾提供“防御性武器”,但隨著俄方在烏東部和南部取得進展,西方國家逐漸向烏克蘭輸送更多致命性武器。普京表示,他認為西方的目標是延長烏克蘭戰爭。
在6日的記者會上,拉夫羅夫說:“普京總統已對西方新武器到來將發生的情況作出評論,我只能補充說:你們提供的遠程武器越多,我們就會將納粹威脅俄羅斯的前線推得離俄本土越遠。”
俄新社注意到,在向烏提供武器問題上,西方國家的態度并不一致。報道提及,德國《明鏡》周刊援引德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柏林與華盛頓、倫敦和巴黎達成非正式的協議,無論如何,德國不應該成為第一個向烏提供主戰坦克的國家。因為德國擔心,烏克蘭可能攻擊俄羅斯,那么德國坦克就會出現在俄領土上,這將讓人想起納粹德國在俄衛國戰爭期間的所作所為。報道說,很明顯,對于烏克蘭不會攻擊俄羅斯本土的問題上,德總理和其他政府官員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有些不信任。
北頓涅茨克戰事激烈
在戰事方面,法新社6日報道稱,俄烏雙方當天就爭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北頓涅茨克展開拉鋸戰。“戰斗非常激烈。”當地官員稱,烏軍在從俄軍手中奪回北頓涅茨克部分地區后遭遇挫折。烏軍5日原本已經控制北頓涅茨克一半的地區,但現在“形勢對我們來說變糟了”。此外,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002922)·科納申科夫6日表示,俄空天軍用遠程高精度導彈在哈爾科夫州摧毀一座維修烏克蘭軍事裝備的工廠。
在6日的記者會上,拉夫羅夫批評烏克蘭不想與俄羅斯談判。他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烏克蘭正在履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意愿。”至于與歐洲國家進一步的外交接觸,拉夫羅夫稱,“當歐洲恢復理智時,我們將看看他們如何看待我們進一步的接觸,我們不會強加于人。當然,我們會權衡并考慮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有消息說,歐盟正在醞釀對俄第七輪制裁。6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Telegram發文說,歐盟通過第六輪制裁措施,以確保將俄羅斯的經濟撕成碎片。但從各方面來看,其目標不是俄羅斯,而是點燃世界經濟革命的烈火。“只是有人忘了,革命會吞噬自己的孩子。”他說,歐洲將不得不繞過自己的制裁,找到買入俄羅斯石油的“灰色”渠道。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塞爾維亞、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隋鑫 趙墾迪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