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醫學院的一名作業工人因不慎觸電失去意識和呼吸,該校學生使用校園中配置的“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成功挽救了該名工友的生命。
據了解,該校區配置的AED來自邁瑞醫療,這也是邁瑞醫療的AED不止一次在挽救生命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作為我國最大的醫療器械與解決方案供應商,邁瑞醫療不僅突破了AED的技術壟斷,推進AED的技術革新,還積極普及AED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為提升我國公眾急救事業質量、強化急救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AED在校園“上崗” 曾多次被用于緊急救援
5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醫學院的一名工人在作業時不慎觸電,失去意識和呼吸。現場情況十分危急,中山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世陽帶著在辦公室勤工助學的四位醫學生積極開展施救。
當時在現場已有工友在幫患者做心肺復蘇,學生們迅速判斷觸電工人的生命體征,積極幫助病人進行心肺復蘇的同時,迅速派人取來了AED。經AED開機后分析,該名工人為室顫心律,根據語音提示,操作的同學先后使用AED除顫兩次,并進行四輪胸外按壓,在120急診醫生趕到之前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急救時間。
根據5月27日的消息,經過3天的救治,該名患者已脫離生命危險,目前生命體征良好,將轉出ICU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據了解,當日運用于緊急施救的AED是深圳市政府前年購置的,出廠商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與解決方案供應商——邁瑞醫療。實際上,這并不是邁瑞醫療的AED第一次成功運用于公眾急救中。作為第一家研發我國首款雙相波AED的企業,邁瑞醫療的AED裝置已多次在“生死攸關”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近半年邁瑞醫療AED的救助案例如下:
2021年11月27日,廣州物業首用邁瑞AED挽救垂危生命;
2022年1月1日,南京地鐵工作人員使用邁瑞AED成功挽救一名乘客;
2022年1月下旬,邁瑞AED于深圳三天連救兩人;
2022年3月18日,鹿城區紅十字會布點的公共場所AED首次救人;
2022年5月23日,杭州蕭山區一學生暈倒,校醫務室人員運用邁瑞AED緊急救援;
……
公開資料顯示,邁瑞醫療的AED設備已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機場、火車站、高校、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并在多次緊急情況下成功施救。截至目前,邁瑞已累計投放及安裝了10萬余臺AED,已在中國成功救治了115名公共場所心臟驟停患者。
加速技術革新 普及AED教育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統計,國內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死亡人數超54萬例。其中,每天約1500人死于心臟驟停,而90%以上都發生在院外。4分鐘內對心臟驟停患者實施電除顫、心肺復蘇,有半數可被救活——這是急救的“黃金4分鐘”,因此,在公共場所配置和推廣使用AED,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一環。
資料顯示,如果在心臟驟停的1分鐘內使用AED對患者電擊除顫,救活概率為90%。根據海外研究報告,在院外心臟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復蘇急救的生存率為14%,同時使用心肺復蘇和AED除顫的生存率能夠上升到23.4%。
從2006年前后,我國已開始在公共場所配置AED。在紅十字會等相關機構以及團體、企業、志愿者的助力下,我國的AED普及率和知曉程度已逐年提升。但是,相比起發達國家,我國的AED普及率仍然較低。
同時,公共場合即便配備了AED,由于公眾知曉率低、急救知識普及率不高,AED也很難及時派上用場。“不會用”、“不敢用”、“不能用”成為了我國普及AED設備的難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邁瑞醫療在技術層面,不斷升級 AED 設備的技術水平,關注其易用性、急救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創新,旨在全面提升公眾急救的質量與標準,讓AED設備的使用更加便捷,使公眾的施救更簡單。
同時,邁瑞醫療積極聯合政府機構、社會團體面向社會大眾開展急救培訓,幫助提升全民的急救意識和技能。例如,2021年12月,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和邁瑞醫療主辦了“一堂救命課”,向公眾積極普及AED相關知識。數據顯示,2021年,邁瑞醫療直接或間接推動急救培訓參與人數超50萬人。
對于AED的普及,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表示,公司將繼續聯合多方力量投入我國公共急救事業,在多個地區開展醫療急救人員培養及AED急救設備專業培訓,進一步強化急救體系建設,守護大眾生命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