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從2012年至今,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已連續9次參加“香會”。他9日在新加坡通過電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看過大會初步議程后,他發現了三個新變化,包括代表團的地區組成以及議程安排。趙小卓表示,俄烏沖突已經深刻地影響世界格局變化,美國主導的歐洲勢力和亞太勢力正結合在一起,將矛頭對準中國。
趙小卓表示,首先,從代表團的地區組成看,相比往年,出席今年會議的歐洲國家比重增加。今年共有48個代表團參會,其中亞太地區22個,美歐國家13個,中東地區4個,國際組織9個。“美、加、英、法、德等往年也會出席會議,但‘香會’作為亞太地區的防務論壇,捷克、荷蘭、瑞士、瑞典、挪威、立陶宛等國家的出現很值得推敲。”此外,參會的國際組織也有不少“新面孔”。第三,從會議的議題設置來看,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主題是 “管理多極地區的地緣政治競爭”,第六次全體會議的主題是“亞太和歐洲防務的共同挑戰”,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會從俄烏沖突聯想到中國。
趙小卓認為,無論是代表團中歐洲國家比重增加,還是國際組織參與數量的增加,以及大會議題設置,都直觀地表明,“香會”的主辦方希望進一步提升會議影響力,不僅僅謀求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也希望向歐洲拓展。在深層次上,會議想將歐洲安全和亞太安全捆綁在一起。這顯示出美國和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合力。“以前美國熱衷于參與亞太事務,北約國家則表現松散,和亞太地區保持相對距離,但俄烏沖突激活了北約,北約當前也希望介入亞太事務,發揮主導性。與此同時,日本、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最近非常活躍,和北約國家關系密切,于是歐洲安全和亞太安全變得息息相關。因此,西方國家更有理由將俄羅斯在歐洲的表現與中國在亞太地區做關聯性解讀。”
趙小卓還關注到,美國代表團今年的成員結構發生了變化,往年,美國的代表團成員一定會包括國防部長、印太司令部司令以及參聯會主席或海軍作戰部長。但今年取代后兩者出席的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員海軍上將費根,“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美國海岸警衛隊將會在亞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