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日(6月16日)凌晨,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區間,加息幅度為1994年以來最大。
加息消息公布后,美股短線跳水,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75個基點的加息不會成為常態后迅速拉升。截至收盤,道指漲1%,標普500指數漲1.46%,納指漲2.5%。
截至發稿,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穩中有升,人民幣大漲。截至15日紐約匯市尾盤,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超800點,漲1.3%。
美聯儲再度大幅加息
16日凌晨,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下稱FOMC)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區間,為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首次一次性加息7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1.50%~1.75%的利率區間,也創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新高。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圖片來源:美聯儲官網
年內除去此次加息,美聯儲已加息兩次。今年3月,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調了25個基點,開啟了遏制通脹的緊縮周期。5月初,美聯儲又宣布加息50個基點。
美聯儲利率決議公布后,美股波動后回落;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扭轉跌勢,日內一度下跌16個基點;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至3.425%。
美聯儲FOMC 6月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計在2024年開始降息。
美聯儲經濟預測顯示,美聯儲大幅上調今年的政策利率預期水平,升至3%以上:FOMC預計2022年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為3.4%(3月時預期為1.9%);預計2023年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為3.8%(3月時預期為2.8%)。此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次會議最有可能是50個基點或75個基點,且預計加息75個基點的舉措不會成為常態。
FOMC6月點陣圖(圖片來源:彭博社)
在隨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放鴿”后,短期美債收益率遭重挫,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下跌23個基點至3.19%。
FOMC尋求在長期內實現最大就業和2%的通脹。為了支持這些目標,FOMC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并預計接下來繼續加息將是適當的。此外,FOMC將繼續減持美債、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在評估貨幣政策的適當立場時,FOMC將繼續監測新信息對經濟前景的影響。如果出現可能阻礙實現FOMC目標的風險,FOMC將準備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FOMC政策聲明還補充稱,本次議息會議中,FOMC以10-1的投票通過加息75個基點的決定。具體來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副主席威廉姆斯、舊金山聯儲行長鮑曼、理事萊爾·布雷納德、堪薩斯城聯儲行長喬治、理事麗莎·庫克、理事菲利普·杰斐遜、圣路易斯聯儲行長布拉德、以及理事沃勒均對加息75個基點投了贊成票。唯一一位反對的票委為克利夫蘭聯儲行長梅斯特,她更傾向于在此次會議上加息50個基點。
對于美聯儲本次大幅加息,以及接下來的加息路徑如何影響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問題,花旗集團前外匯主管、深數宏觀(DeepMacro)聯合創始人兼CEO杰弗瑞·楊(Jeffrey Young)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就基本面而言,全球宏觀和市場環境仍遠未達到正常的水平。我們的模型顯示,當前的環境距離過去幾十年中出現的任何一個宏觀和市場環境的中心都很遠。與此同時,我們仍堅持認為,可以使用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將當前的市場條件映射到資產價格當中。當前的環境并不是風險資產良好的環境,我們建議減持股票。”
美聯儲利率決議公布,以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布會“放鴿”后,聯邦基金期貨市場定價工具“美聯儲觀察(FedWatch)”顯示,美國利率期貨定價美聯儲在7月26日~27日的議息會議上有90.4%的概率加息75個基點,有9.6%的概率加息100個基點。
圖片來源:“美聯儲觀察”
利率決議公布后,高盛表示,其認為美聯儲將在7月份的議息會議上加息75個基點、在9月份加息25個基點,并在11月和12月的會議上分別加息25個基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美聯儲一同下修美國GDP增長預期的,還有亞特蘭大聯儲。據美國亞特蘭大聯儲官網,截至6月15日,該聯儲GDPNowcast模型預計美國第二季度經季調后的GDP年化增長率為0%,相比于6月8日的0.9%大幅下降。
圖片來源:亞特蘭大聯儲GDPNowcast模型
此外,在美國勞工統計局、美國人口普查局和美國財政部財務服務局最近發布數據后,GDPNowcast模型預計美國二季度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長將從此前預期的+3.7%下降至2.6%、二季度實際私人國內投資總額將從此前預期的-8.5%下降至-9.2%、二季度實際政府支出增長將從此前預期的1.3%下降至0.9%。
有“絕對決心”抑制預期通脹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此次美聯儲聲明刪除了一個長期使用的表述,即FOMC“預計通脹將回到2%的目標,勞動力市場將保持強勁。”本次會議聲明僅指出,美聯儲“堅定地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
美聯儲官員們還大幅下調了對2022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預期,目前該行預計美國2022年GDP將增長1.7%,較其3月份給出的2.8%的預期大幅下滑。FOMC預計美國2024年的失業率將從當前的3.6%上升至4.1%。
FOMC在經濟預測摘要中表示,該委員會預計美國2023年通脹將大幅下滑,總體通脹將降至2.6%,核心通脹將降至2.7%,與其3月份給出的預期變化不大。
美聯儲經濟預測(圖片來源:美聯儲官網)
美聯儲FOMC在貨幣政策聲明中表示,“在一季度的小幅下滑之后,美國整體經濟活動似乎已經回升。最近幾個月的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也保持在低位。通脹仍然居高不下,反映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更廣泛的價格壓力。
俄烏沖突正在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方面的壓力,沖突和相關事件正在對通脹造成額外的上行壓力,并正在拖累全球經濟活動。FOMC高度關注通脹風險。
鮑威爾稱,美聯儲有“絕對決心”抑制預期通脹,大多數指標仍顯示美國人預期通脹將在未來幾年恢復正常,但也有一些壓力跡象。
談到美聯儲是否有能力在不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加息時,鮑威爾表示,這目前是美聯儲的目標,但是俄烏沖突、新冠肺炎疫情和供應鏈危機等無法控制的因素都在影響著美國經濟。
美國加息 中國跟不跟?
據方正證券(601901)分析師黨崇鈺5月下旬的研報,過去美國加息時中國的貨幣政策復盤1990年至2022年,美國共加息五輪。分別在1994~1995年、1999~2000年、2004~2006年、2015~2018年、2022年3月至今。美聯儲加息的主要原因是應對經濟過熱、量化寬松等原因導致的通貨膨脹。一般而言,美聯儲加息周期初期美債利率可能會上升。美元指數在加息周期有升有降,需要結合當時全球宏觀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來判斷。
在每一輪美國的加息周期,我國的貨幣政策整體上均“以我為主”,根據國內經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在方向上和美國可能趨同也可能分化。比如在1999年6月開始的美聯儲加息周期中,中國為恢復經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跟隨美國貨幣政策,保持以我為主。
我國的匯率制度變化也服務于經濟發展目標,通過不斷改革,人民幣匯率與過去相比更加反應市場供需。比如在1999年6月為起點的加息周期中,美國采用緊縮性貨幣政策而國內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始終維系在8.28水平左右。在 2005年開始實施浮動匯率制度后,人民幣匯率開始越來越反映市場供需。因此在研究匯率時需要參考當時人民幣匯率改革具體階段和戰略目的。
今年4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準0.25%,投放長期流動性約5300億元。同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召開會議,鼓勵中小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下調10個基點左右,幫助銀行降低負債端成本。5月20日公布的5年期LPR一次性下調15個基點至 4.45%,超出市場預期。降低融資成本穩經濟大盤,人行的貨幣政策和之前的思路一致,即還是以“以我為主”,而不是跟隨美聯儲的節奏。
方正證券上述研報指出,中期來看國內貨幣政策有望維持正常偏寬松的狀態。年內MLF和1年期LPR仍有降低的可能,但空間有限。5年期LPR調降有利于促進房地產銷售回暖,幫助房地產行業走出低谷,但1年期LPR在5月未變原因在于我國采取正常的貨幣政策,不靠大水漫灌,而是依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加精準解決經濟問題,而從實體經濟的角度看,降低1年期LPR未必是疫情背景下創造需求的完美辦法。雖然匯率考量會限制我國降息的空間,但對于任何新興經濟體而言,如果跟隨美國被動加息,可能導致本國經濟需求下滑進而導致外資流出,所以被動加息也可能導致資本流出,這是和利差導致資本流出的不同故事。我國“以我為主”的正常貨幣政策有利于我國經濟基本面恢復以及跨境資本有序流動,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價值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程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