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唯爾
為表明其抗擊通脹的決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當地時間周三(15日)祭出“非常態”75個基點加息,創199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單次加息。
華爾街已開始擔憂,激進的緊縮政策恐將導致美國經濟于明年墮入衰退,并迫使美聯儲再次面臨政策“急轉彎”。
“非常態”加息!彰顯抗通脹決心
當地時間15日,美聯儲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5%至1.75%之間。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稱,近期出爐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通脹預測數據表明,“強有力的行動是必要的”。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5月美國CPI同比上漲8.6%,為1981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令投資者對通脹于今年夏天以前見頂回落的希望破滅。
更為重要的是,通脹預期也在脫離“錨定”。紐約聯儲13日發布的調查顯示,5月美國一年通脹預期中值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至6.6%,與3月歷史高位持平,為2013年有該項調查記錄以來的最高增幅。目前,三年通脹預期中值仍基本保持在3.9%。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曾于近日警告稱,若高通脹持續不斷,民眾對美聯儲的信心開始減弱,且出現通貨膨脹心理(inflation psychology)和工資-價格螺旋上漲,央行將不得不在未來采取更激進的緊縮政策,才能打破心理預期并有效遏制通脹。
“7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異常之大,我預計這不會成為普遍現象。”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未來加息步伐將取決于經濟數據,“下次會議將在加息50個基點和75個基點之間做出選擇。”
雖然,在數家主流財經媒體提前“放風”后,市場對此次“非常態”加息已有所準備。但仍有分析師對此意外之舉表達了不贊同。
班諾克本全球外匯(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市場策略師馬克·錢德勒(Marc Chandler)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將存在滯后經濟影響的加息決定與高頻經濟數據,特別是可修訂的經濟數據聯系在一起,是不明智的。”
錢德勒警告稱,這將使得下月13日的CPI數據和15日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受到比平時更多的關注。
下一次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定于7月27日至28日舉行。
來了!40年來最猛加息周期
當天發布的季度經濟預測顯示,美聯儲官員對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中值為3.4%,明顯高于3月預測的1.9%。
點陣圖分布顯示,在所有18位委員中,10位委員預計到年底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將升至3.25%~3.50%以上,即意味著今年剩余4次會議上仍有至少175個基點的加息空間。
預測還顯示,美聯儲官員預計,至2023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達到約3.75%的峰值,遠高于3月份預測的2.75%——這也意味著開啟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
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博斯揚西奇(Kathy Bostjancic)形容稱,為了恢復物價穩定問題,美聯儲在提高利率方面可謂“應加盡加”(all in)。
“從利率決議聲明,到更新的季度經濟預測,再到鮑威爾的新聞發布會,可以清楚地看出,美聯儲將恢復價格穩定作為其首要目標——即使這將冒著坎坷的衰退著陸風險。”博斯揚西奇補充道。
一場加息引發的衰退?
馬克·錢德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破壞通脹前,美聯儲不會停止加息的步伐。這也意味著衰退將無法避免。”
在這份利率決議公布后,富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賴森(Jay H. Bryson)更新預測稱,美國經濟恐將于明年年中墮入衰退。僅約一周前,布賴森仍預計美國大概率有望實現經濟“軟著陸”。
“高通脹正在侵蝕實際收入,恐將影響未來幾個季度的消費者支出。”布賴森解釋稱,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步伐將抑制包括耐用品消費和購房等利率敏感領域的支出,而緊縮的金融環境和淪落熊市的美股也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事實上,放緩跡象已在近期出爐的經濟數據中暴露無遺。
1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意外下降0.3%,為今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剔除加油站銷售后的零售銷售額環比降幅達0.7%。
當月,汽車及零部件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3.5%,電子和電器商店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1.3%,是拖累整體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
富國銀行預測,在剔除通脹因素后,上月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降幅恐達到驚人的1.6%。
“零售數據異常疲軟,”券商古根海姆的首席信息官斯科特·米納德(Scott Minerd)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警告稱,“我們可能已經陷入衰退之中。”
15日發布的季度經濟預測顯示,美聯儲官員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增幅恐將放緩至1.7%,較3月預測值大幅下修了1.1個百分點。美聯儲官員對今年年末的通脹預測中值為5.2%,較前值上修0.9個百分點。
在加速緊縮的背景下,鮑威爾對于經濟前景的描述也愈發謹慎。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美聯儲現在并不是要引發衰退。”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實現經濟軟著陸正變得愈發困難,“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和飆升最終可能會讓我們失去選擇權。”
彭博經濟研究所的最新估計顯示,到2024年初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飆升至71.7%。
布賴森預計,美國經濟或于2023年二三季度出現萎縮。不過,鑒于美國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總體狀況良好,銀行系統資本充足,實際GDP從峰值到谷底的收縮幅度約為1%。
與此相較,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經歷的12次經濟衰退周期中,平均持續時間為四個季度,實際GDP從峰值到谷底的收縮幅度達2.7%。
“這更有可能是一次溫和且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的衰退。”布賴森補充道。
通脹之戰,是否還取決于美聯儲?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伊始,鮑威爾再次立下“軍令狀”,稱美聯儲堅定地致力于使通脹回落,并且正在迅速采取行動。
然而,華爾街經濟學家警告,俄烏沖突引發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持續中斷,這些推動通脹走高的供給側因素并非美聯儲可以掌控。
富國銀行預計,鑒于能源價格飆升推動汽油價格屢創歷史新高,美國CPI增幅或邁入9.0時代,并在整個秋季保持在9%的水平附近。
布賴森預測,伴隨緊縮貨幣政策導致通脹降溫和失業率上升,美聯儲或于2023年底開始降息。
“在美國經濟已經或即將墮入衰退之前,美聯儲加速緊縮貨幣政策,恐重演1987年股災程度的資產崩盤。”米納德警告,“一旦美聯儲政策再度掉頭,又會顯得在通脹問題上立場不定。”
“美聯儲正在掌舵非常非常艱難的經濟形勢。”米納德補充道。
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本已疲弱的市場走得更艱難。獨立經紀交易商LPL研究統計自二次大戰以來的所有美股熊市發現,一旦經濟陷入衰退,熊市往往變得更糟,平均跌幅34.8%,持續時間近15個月。
截至15日,標普500指數較1月創下的歷史高位跌幅近21%。
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員塔奇曼(Peter Tuchman)向第一財經記者無奈地表示:“反正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