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進行深入對接,至今已經開展近40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惠民成果不斷涌現。
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菲律賓卡利瓦大壩項目舉行引水隧洞工程開工儀式。引水隧洞全長21.9公里,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該工程承建方中國能建廣西工程局方面獲悉,卡利瓦大壩項目是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旗艦項目之一,從去年6月項目正式動工,到今年舉行引水隧道工程開工,可見卡利瓦大壩項目的工程“進度條”不斷被拉快。
在菲律賓,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日益凸顯,集中表現在農田灌溉用水不足、影響民眾日常飲用水等多個方面。著眼于用水、農業、交通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和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進行深入對接,至今中菲已經開展近40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惠民成果不斷涌現。
除了卡利瓦大壩項目,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工國際(002051)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工國際”)方面獲悉,截至今年5月,中工國際負責建設的菲律賓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建設完成進度已經達到約95%。據悉,該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大建特建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對接的重點項目,是典型的民生項目。
菲律賓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建成將有怎樣的成果?中工國際赤口項目經理李炫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項目建成后,灌溉面積將達8000公頃以上,惠及當地22個村落,可以每年為每公頃土地增加70000比索以上的經濟收入,對帶動地方農業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菲兩國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的六年里,中菲合作不斷深化,結出累累碩果。以民生工程建設為主要著力點,中菲兩國形成合力,一系列基建設施大項目得以落地。截至目前,中菲兩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涵蓋抗疫、救災、公路橋梁、農業合作等多個領域。
中菲民生項目對接
歷經三年的建設,菲律賓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將在2022年進入調試及全面收尾。
回溯該項目的發展進程,最早的合作意向簽訂于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據悉,該項目位于菲律賓東北部卡林加省與卡加延省之間,主要包括在赤口河右岸新建提升泵站、變電站、配套輸電線路、隧洞及渠道等。按照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所提出的“大建特建”發展規劃的構想,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建成后將會大幅提高菲律賓當地農作物產量,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
朝著這一目標,中菲兩國有條不紊地推進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回想起施工初期,中工國際赤口項目經理李炫宇表示,該項目在2018年中標,同年生效和開工,重在“快”字。
“由于建設分為卡林加省泵站連接渠段及卡加延省渠道段,為確保工期,項目在兩省同步開工,從2018年開始進行全面的土石方工程作業并著手進行設備采購。”李炫宇向記者表示,2021年初,在泵站結構完成后,主設備采購及運輸同時完成,機電設備到場與土建施工也都實現了無縫對接。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原定在三年項目工期內完成的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有所延誤。中工國際項目方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李炫宇向記者舉例稱,“如項目關鍵線路,包括泵站及隧道結構完全由中國工人采用兩班制進行施工;主泵、電機等關鍵設備全部采用遠程視頻廠檢的模式進行。”
2020年6月,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菲律賓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方面了解復工情況。黃溪連表示,該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大建特建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對接的重點項目,要求項目精細管理科學抗疫,并優化施工方案,爭取早日造福當地民眾。
截至今年5月,該項目建設完成度已達到約95%。對于項目的即將建成,當地居民翹首以待。
談及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建成后所帶來的好處,李炫宇向記者表示,當地閑置土地較多,加之菲律賓旱季雨季分明,旱季容易出現土地閑置的情況,通過泵站灌溉,可以有效提高當地農地利用率。
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契機
自中菲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以來,兩國合作成果遍地開花。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將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選為“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對接的重點項目,也是經過兩國的一番考量。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菲律賓研究中心主任代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菲律賓當地水利設施落后,農業基礎設施長期投入不足,農業技術落后,導致當地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另外,由于菲律賓山地較多,若完善了水利設施,將對當地農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
“菲律賓是發展中國家,項目選擇要考慮該國民生。”安邦智庫高級研究員賀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所在地區,主要是農業區,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糧食自給率也還有待提升,若項目建成將大幅提高菲當地農作物產量,改善當地人民生活,契合杜特爾特總統“大建特建”發展規劃,具有廣泛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項目不僅體現了菲律賓對農業建設的強需求,還體現出兩國的務實、實干的合作精神,“灌溉項目建設包括農田、道路等多個方面,農業合作項目建設的成效關乎民生。對于新興發展經濟體來說,農業農村發展往往是國家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無法忽視的一項”。
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數據,2020年,菲律賓的第一、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10.2%、28.4%和61.4%。盡管近年來菲律賓的第三產業穩步提升,但第一產業始終在10%的穩定份額。此外,菲律賓方面也表現出對農業的重視。去年1月,菲律賓農業部曾表示,2021年將繼續實施關鍵戰略,推動農漁業部門向現代化和工業化轉變,促進農業增長并進一步促進經濟復蘇。
在發展農業方面,中國和菲律賓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比如引入中國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使菲律賓水稻產量穩步提升。如今,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建成后,不僅能為達8000公頃農田提供全年灌溉用水,還將惠及當地約4350家農戶,并為當地百姓創造近千個就業機會。
在葛紅亮看來,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與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有明顯區別。“若是以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能夠吸納的就業人員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而該灌溉項目的建成,對于吸引接納當地就業、促進當地經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葛紅亮向記者表示,這也是當地農業升級的一個重要契機。
他向記者指出,“不管是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還是其他‘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項目,都有一套中國方案輸出的標準,在技術輸出方面,中國有相當成熟的標準和經驗,這也是很多國家所不能及的。”
他說,中國不僅為菲律賓走向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多經驗,還將提供更多量身定做的基建方案。
民生工程又一成果
近幾年,雖然新冠疫情持續,中菲兩國卻克服疫情影響,在基建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果。除了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中菲合作的灌溉項目還包括中菲奇科河水泵灌溉項目、阿格諾河綜合灌溉項目和巴納旺泵站灌溉項目等。
事實上,水資源供應緊張的問題不僅會影響農業灌溉,還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和生產。卡利瓦大壩的建設也是著眼于水資源的重大工程項目。
去年6月,卡利瓦大壩項目正式動工。據悉,該項目是菲律賓“大建特建”計劃旗艦項目之一,也是菲律賓百年水資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設計供水能力為60萬噸/天,輸水能力為240萬噸/天。若能成功建成,該項目將會為大馬尼拉地區提供穩定且可持續的供水,顯著提升民眾生活水平。
“菲律賓有明顯的旱雨季,特別是大馬尼拉地區,是菲民眾生活密集地區,生活用水問題更加緊迫。有數據顯示,大馬尼拉地區每天的缺水量達到100萬立方米以上。該工程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地居民的用水緊張問題,緩解民生矛盾。”葛紅亮向記者說。
當前,中菲兩國的合作從鐵路建設到灌溉項目、水利工程等,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在葛紅亮看來,這一系列的合作體現了兩國務實實干、項目為本的合作思路,“現今中菲的合作也更注重需求側,關注菲律賓當地需求并量身定做項目”。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大建特建”的深度對接,前提是兩國確立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近日,菲律賓當選總統費迪南德·羅慕爾德茲·馬科斯更表示,中國是菲律賓最強有力的伙伴。賀軍向記者表示,中菲合作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在當前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中菲加強合作,繼續推動“一帶一路”顯得尤為重要”。
中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正不斷釋放出紅利。葛紅亮認為,在小馬科斯正式上任后,他將延續杜特爾特任內所進行的項目,并繼續關注農業和工業方面與中國的合作發展。
(作者:胡慧茵 編輯:李艷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