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國家醫保局表示目前種植牙集采方案基本成熟,準備今年上半年力求推出種植牙地方集采聯盟改革。種植牙作為今年集采的主要品種之一,一旦采集落地其價格大幅下降是主要趨勢。
受集采壓力影響,再加上業績不及預期,自去年7月開始,通策醫療(600763)的股價由421.99元高點一路走低。
從通策醫療和訊SGI指數評分分析,公司2022年一季度獲得81分,低于2021年的85分。
通策醫療是一家以醫療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主板上市公司,致力于打造集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大型口腔醫療集團。目前公司擁有已營業口腔醫療機構60家。
2022年一季度,通策醫療實現營業收入6.55億元,同比增長3.74%;實現歸母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1.25%。
2021年一季度,通策醫療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1.59%、962.95%。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增速有所趨緩,這主要是因為公司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疫情此起彼伏,醫院營業須接受各地疫情防控的統一安排部署,疫情區內經常停診限流,患者因疫情原因延遲就診計劃,外地患者到杭州就診人次大幅下降,同時總院專家對分院支援受當地疫情防控政策限制。
從業務來看,通策醫療一季度綜合科收入1.74萬元,占營收比例最大,為27.93%;種植科收入1.02萬元,在四個業務中增幅最大,同比增長12.71%。
因此一旦集采落地,對通策醫療的營收將會造成較大影響,再加上通策醫療目前又背上了“亂花錢”的新質疑,未來抵御風險的能力或許會受影響。
5月15日下午,通策醫療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和仁科技29.75%股份,交易金額為7.7億元,交易完成后,通策醫療將成為上市公司和仁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根據通策醫療一季報,貨幣資金賬面價值7.34億元,一年內到期負債1.69億元,長期借款0.9億元,租賃負債10.7億元,顯然無法承擔本次交易費用。
在5月21日,通策醫療股份發布關于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函的公告中,預測了今年現金流情況來回答這一問題:根據今年目標經營計劃預計2022全年新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超10億元,全年可支配資金總額超18億元。扣除2022年預計投資支出9億元、支付年內應付的醫院經營租賃費用和借款1.69億元后,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自有資金余額超8億元,本次收購交易支出7.69億元,公司可支配的自有資金可以滿足收購支付金額,確保收購交易支付的順利達成。另外,公司已獲批銀行授信額度3.3億元未提用。如有需要,公司整體考慮中期(三年期)授信額度不超過4億元,資金利率為年化4%左右,授信審批期1個月左右完成。公司可通過銀行授信的支持及時補充資金。
另外,在5月15日進行的投資者調研中,通策醫療醫院層面的現金流非常健康,不需要額外增發來籌措資金。
從財報數據來看,也確實如此:今年第一季度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83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從現金流來看,今年一季度略有下滑,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流入0.6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28億元,同時今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下滑49.45%至6.4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9.9%,而2021年一季度的占比為20.31%。
或許通策醫療并購確實可以整合兩家公司優勢,但市場“用腳投票”:5月16日,通策醫療大跌7.67%,而和仁科技當日大漲6.01%。
盈利能力方面,通策醫療有所下滑,2022年一季度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5.62%,低于去年同期的7.37%;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為47%、29.07%,與歷年同期相比大體持平,但也反映出來今年業績不及預期,或許與浙江省外相關醫院受疫情影響較長時間停診,以及省外擴張遇困有關。
截圖自通策醫療一季報
根據2021年年報,通策醫療的營收超89%來自于浙江省內業務,省內業務毛利率為46.86%,也遠高于省外業務的35.31%。再看對銷售費用的壓縮,去年通策醫療銷售費用為2472萬元,占營收的0.89%,遠低于口腔頭部品牌瑞爾集團的5.2%。
因此,隨著省外業務的擴張,通策醫療或許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銷售費用也將隨之大幅提高。
研發創新方面,通策醫療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13%至1055萬元,遠低于管理費用6489萬元的管理費用。
研發力度較弱,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61%,2021年一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分別為1.44%、1.67%。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