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Q哥”劉濤在遇龍河邊。受訪者供圖
劉濤的直播間架設在自己兩層樓的水泥房里,背景是粉絲送來的錦旗和橫幅,“桂林陽朔巨星家鄉宣傳大使”顯眼地掛在最中間,一小串紅色的彩燈蜿蜒在陳舊的白色屋頂上。
走在街上,劉濤會被人認出,“栓Q”他們大聲喊著,這樣與他打招呼。
2022年春夏,劉濤錄制的一段中英文介紹陽朔的視頻和自己唱的《劃船歌》(Row Row Row Your Boat)把他送上了熱搜,他黝黑的臉正對鏡頭,不夠標準的廣西味英文發音thank you被網友們演繹成“栓Q”,這首經典的英語童謠也在他的演唱下變成了短視頻平臺火熱的背景音樂。年輕人迅速把“栓Q”刷到各個社交平臺。劉濤也被稱為“栓Q哥”。
住在陽朔縣白沙鎮鄉村的劉濤,初中畢業后自學英語,成為陽朔縣的農民英語導游,也見證了陽朔全民英語的時代。現在,劉濤的主戰場變成了直播間,他在網友們的鼓勵下,一首又一首地唱起了英文歌。
火起來的塑料英語
新京報:你是從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火起來的?
劉濤:去年8月份,我發了條中英文介紹陽朔的視頻,好多老表都來找我,說我火了,那條視頻的點贊有七八十萬。就是在那條視頻里,我結尾說了thank you,很多網友說我的英語有家鄉口音,都在模仿我,那時候我一下子有了十萬多粉絲,去年國慶節,我開始做直播,直播間里同時能有幾千人在線。
今年五一之后我發了一首英文的劃船歌,當時我坐在遇龍河的竹筏上,看到那么美的山水,還有歷史悠久的橋,就覺得一定得拍一個視頻出來,剛好我會唱英文的劃船歌,和景色也挺配的,就坐在船頭對著手機唱歌,三五分鐘就拍好發出去了,我知道網友喜歡聽我說英語,但沒想到更火了,現在全網播放量好像已經破億了。我就是看到什么拍什么,把以前學英語的、旅游的知識拍進去,把我們地方農民的特色也拍進去。
2022年5月,劉濤的一首帶著廣西口音的英文童謠引來更多人的關注。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做直播的初衷是什么?
劉濤:最開始只是為了好玩,去年清明節的時候,我看到身邊很多人都在拍短視頻,就也把自己唱歌跳舞的視頻發了上去,一開始沒什么人,后來一說英語,好多人都來看,我沒有想過能火,發中英文宣傳陽朔的視頻也是因為之前就是導游,我就是這么和游客們介紹陽朔的,為了讓外國游客刷到我們陽朔美麗的自然風光時也能看懂,就發了中英文的介紹。
新京報:網友們都是怎么評價你的?
劉濤:說的最多的是講我英語發音差,有家鄉口音,因為我的名字里帶著teacherliu,還有人以為我真的是學校里的老師,就說我這樣的水平還要當老師,要教壞學生了!不過也有很多人鼓勵我,覺得我一個農民能把英語學成這樣很厲害,喜歡聽我唱歌。
新京報:你聽到負面的評價什么感受?
劉濤:一開始肯定心里不舒服,我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們說我發音有一點帶家鄉口音,我也只是個農民英語愛好者,有一點家鄉口音也很正常吧,我之前跟很多外國人交流,他們聽到都會表揚我,說我的英語很流利很標準,very good!后來我想開了,好多人也不是真的在嘲笑我,他們是喜歡我的作品,也是在跟我開玩笑。
陽朔第一批農民導游
新京報: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英語的?
劉濤:我小時候就對英語很感興趣,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來到陽朔,外國人比中國人都多,我還記得五六歲的時候,有外國人來到我們村里,他們跟我打招呼,說hello,我也回復他們hello,感覺真有意思呀。但真正開始學英語要到初一。
最開始我不知道該怎么學,直到我的英語老師葉老師來家訪,她告訴我,你每天把新單詞記下來,學英語就不難了。那時我十一二歲,每天天剛亮的時候,我得自己燒柴火煮飯,就一邊燒柴火一邊背單詞,從家到學校要半小時,我就一邊走路一邊背單詞,就這樣,初二之后,我的英語成績每次都是第一第二,直到中考,滿分100分我考了九十多分。
我的中考成績其實非常好,滿分600分, 我考了540分,中考之后我拿到了旅游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上學處處需要花錢,學費伙食費都交不起,我爸爸很早過世,只有我媽媽把我們兄妹五個拉扯大,家里太窮,我就輟學了。
新京報:你后來是怎樣自學英語的?
劉濤:輟學之后我就成了放牛娃,但還是想學英語,可連教材都買不起。我跑去陽朔縣城,找在學校里讀書的朋友,借來他的旅游英語大專教材和詞典,拿回家自己學。白天我把牛趕到山上去,我就在旁邊看書,做筆記,遇上下雨就躲在巖洞里。遇到看不懂的單詞,我會帶著詞典,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從我家騎到10公里外的漓江邊上找外國游客,他們非常友好,還會告訴我能怎么造句。就靠著來桂林旅游(000978)的外國人,和他們練習口語聽力,每天學三四個小時,大概一年左右,我把那本旅游大專的英文教材學完了。
劉濤的英文書和他的筆記。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學成了?
劉濤:1996年,我開始在漓江邊和外國游客搭話,問他們需不需要向導,最開始是為了好玩,也想和他們練練英語,就義務帶著他們旅游,帶路也講解,除了偶爾有人給小費,我不會再額外收錢。最開始很緊張很緊張的,怕互相聽不懂說話,但時間長了也就適應了,再加上我遇到的人都很友好,他們會教我,也會夸我英語說得不錯。
但真的專業起來是在1998年,那年我們陽朔縣旅游局招募第一批農民英語導游,要培訓要考試,內容包括政策法規、禮貌禮節、旅游技術知識,還要考英文閱讀理解,也要背會景點的英文介紹,我過了筆試面試,成為了陽朔第一批農民導游。
實際上,那時候整個陽朔都在學英語,外國游客太多了,大家都想做導游,我們村離風景區遇龍河只有3公里,村里的人也都在學,2000年到2010年,我還在村里的團支部進行過英語教學,有100多人聽過我的課。
陽朔的旅游業一直都非常火熱,旺季能從3月延續到10月,逢上假期,漓江邊和西街的游客像螞蟻一樣密集,餐廳是找不到位置的,有的酒店連大堂都在睡人,我們村里的人閑了都可以去附近的餐廳酒店打零工,大家都在想辦法掙上旅游的錢。
新京報:你做導游的時候有什么經典路線和保留項目嗎?
劉濤:我做導游的時候,會穿個演出用的黃軍裝,戴草帽,站在漓江邊和游客搭話,他們特別喜歡我的這身行頭,還會特意跟我拍照留影。最開始一個星期能有兩三個人來找我做向導,到后面認識我的人多了,老顧客介紹新顧客,排號都排不過來。我大概做了五六年導游,后來去一家酒店做了前臺接待,導游就成了兼職,這二十多年我接待過來自全球各國的游客超過了六萬人。
大家都知道來陽朔要騎自行車,我帶著游客們騎車去月亮山、遇龍河、遇龍橋,也帶他們去巖洞里洗泥巴澡,一天騎三四十公里,每到一個景點都給他們進行英文講解,我現在已經有幾年沒做導游了,但是那些介紹詞還是能背得出。
劉濤家的墻壁上,還懸掛著1998年拿到的農民英語導游資格證,墻上是二十多年來和各國游客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做直播解決些生計問題
新京報:你現在的工作生活如何?
劉濤:我現在已經不做旅游了,我所在的酒店2020年受疫情影響關了門,之后我就一直在家,種地做農民。
2019年以前我每天都能接待好幾個大團,每個團都有一兩百人,我專門負責接待外賓,都被提拔成客戶服務經理了,但后來一下子就沒了客人。這兩年我也和之前的游客們發郵件聯系,我們都期待還能再在陽朔見面。
現在我在家,種花生、白菜、紅薯,辣椒、豆角,一年能有一兩千塊的收入,是大不如前了,得精打細算,要不然真的不夠花,以前我們家常吃豬肉的,這兩年豬肉都不敢隨便吃了。
新京報:火起來之后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劉濤:說實話,我火了之后解決了一些生計問題,甚至我連那些嘲笑我的話都不在乎了,其實人家笑話我也是關注我,我現在走到哪里都有人認得出,晚上在家里開直播,全國各地大學生、學英語的人來看,聽我說英語,和我聊天,最多的時候同時在線一萬多人,他們刷禮物,我也能掙些錢。當地的餐廳酒店也讓我過去給他們做宣傳,給我一些紅包,但我還是很懷念陽朔旅游很火爆的時候,我現在每天還在堅持學英語,想著總有一天陽朔會像之前一樣能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
劉濤展示最近兩個月網友送來的橫幅和錦旗。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還會有質疑或負面評價嗎?
劉濤:基本上不會了,我現在每天晚上直播,來看的基本上都是很喜歡我的鐵桿粉絲,他們點什么我就唱什么,雖然有網友覺得我口音重,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我英語說得很好,甚至還有人來向我請教英語學習問題。
新京報記者 李冰潔
編輯 胡杰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