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27日電 題:海外國家通脹主要受成品油而非原油價格影響
陳律樓 國金證券研究所分析師
通過對美國及新加坡成品油價格監測,可以較為顯著的發現,亞洲及歐美成品油價格中樞維持高位已近2個月,同時,筆者通過對歐美及東南亞重點國家出行指數監測發現,當前各重點國家出行在成品油價格維持高位期間并未出現顯著的下滑趨勢,反而持續維持超預期增長,且這一趨勢呈現顯著季節性特征,因此筆者認為高成品油價格對于出行消費需求并未形成抑制。
圖1 美國成品油及原油價格
圖2 美國成品油及原油價格(年初至今)
圖3 美國成品油及原油價格漲幅
通過對比主要區域的成品油價格漲幅與原油價格漲幅可以顯著地發現,當前成品油價格漲幅遠超原油價格漲幅,從而帶動成品油裂解價差的持續擴大。在此情景下,由于居民消費直接消費的石油制品以成品油為主導,當前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大幅通脹的核心因素并非完全由原油主導,受成品油價格飆漲影響或更為顯著。
因此,筆者認為當前市場基于原油價格對需求變化或者通脹影響進行分析的過程存在對基本概念理解的偏差。通過對歐美及東南亞12個重點國家的高頻出行強度的監測分析發現,東南亞以及歐美出行強度持續超預期恢復,拉動成品油價格中樞持續上抬且價格持續維持高位近2個月,歐美以及東南亞重點國家出行強度并未受到影響,依舊延續顯著的季節性增長特征。
圖4 美國成品油裂解價差
圖5 美國成品油裂解價差(年初至今)
與此同時,筆者通過拆分美國以及新加坡成品油價格以及成品油裂解價差,能夠較為顯著地發現,成品油價格漲幅遠超原油價格漲幅,且成品油裂解價差持續創歷史新高,考慮到居民消費的石油制品以成品油為主導,海外國家通脹主要影響因素為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而非完全由原油主導。(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 實習生 周思靜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董文博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