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5日開幕的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代表十一屆上海市委作報告時提出,過去五年里,上海的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今后五年,上海要打造世界級戰略性平臺,增強運作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成果。發揮國家戰略承載地試驗田作用,形成更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集成性創新,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持續辦好進博會,放大溢出帶動效應。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中,上海扮演著龍頭的角色。
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長三角投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池洪代表告訴第一財經,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突出體現在“一個強化、四個聚焦”上,即強化功能輻射,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突破、聚焦重大項目強化落實、聚焦重大平臺深化合作。
作為第一家總部入駐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上海市屬國企,長三角投資公司致力于打造專注于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投資和投資服務平臺,成為上海市國資國企對接蘇浙皖的合作平臺、聯合“走出去”的服務平臺、參與示范區開發建設的實施平臺等。
池洪稱,成立兩年來,長三角投資公司已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負責或參與多個項目,同時發起成立了長三角國資百企合作聯盟,打造了線上的聯盟信息合作平臺,牽頭成立了長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聯盟、大健康基金聯盟等。
“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在發展規劃、互聯互通、疫情防控、金融服務、人才發展、要素流動、民生服務等領域,長三角地區有許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和集成性制度創新,合作更加緊密了。”池洪認為,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性挑戰,長三角一體化將根據各地的比較優勢進行更加合理的產業分工,并通過加大投入、產業轉移等方法針對產業鏈薄弱甚至空白環節進行補充和增強,從而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共同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
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韌性的同時,一體化的發展也在推動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的競爭力。
“不論是科技資源豐富程度,還是國際化的程度,以及金融和人才優勢,上海都在長三角地區發揮引領性的作用。這些優勢要服務于產業高地的打造,必須和產業需求高度結合。”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上海科學院副院長譚瑞琮代表對第一財經稱,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于2021年6月掛牌成立,主要的定位就是發揮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優勢,依托長三角地區雄厚的產業基礎,圍繞產業創新需求,開展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與開放合作,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推動創新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成為促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作為把主要產能設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企業,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代表表示,制造業整體面臨多方成本上升的挑戰,相對來說上海離市場更近,國際化程度也更高,因此與蘇浙皖形成了產業梯度與互補。
在池洪看來,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水平與質量,和世界級城市群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比如,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產業同構,缺乏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也有待建立和完善。
為此,他建議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著眼于一盤棋統籌謀劃,優化四地功能分工。同時協同組織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推動融合分工,區域一體謀劃從科學研究到技術研發,再到應用研究、產品中試產業化,直至產品市場化的產業創新鏈,引導各地找準自身定位和適宜發展環節,推動專業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培育綠色創新動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