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柳寧馨 廣州報道 6月2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廣東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張勁松在會上表示,廣東省政府批準在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惠州、汕尾、東莞、中山、陽江、湛江、茂名這13個地市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
據介紹,廣東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成立以來,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了41項、全省復制推廣146項改革創新經驗,年稅收收入已經超過了1千億元,外貿進出口近2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50億元。
張勁松表示,廣東將推動聯動發展區與廣東自貿試驗區開展政策聯動、產業聯動、創新聯動等“三個聯動”,率先復制推廣一批自貿試驗區的先進經驗,實施一批協同創新項目,培育一批高水平開放平臺。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聯動發展區的設立是對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經驗的“點對點”推廣復制。此次劃定的13個地市中,珠三角經濟較發達的地市對推廣復制經驗的接受度更高,應結合當地優勢產業積極探索改革創新,粵東西北的地市則應把握住政策機遇聯動產業發展。
差異化推廣62項改革創新事項
張勁松在會上表示,推動設立聯動發展區是通過與自貿試驗區“聯動試驗、協同創新、資源共享”,把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自主實踐的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更大的空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聯動發展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清單形式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廣東梳理了在聯動發展區率先復制推廣的62項改革創新事項,涉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和法治服務等四個領域,根據13個市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各市差異化的復制推廣清單。
據介紹,62項可復制推廣改革創新經驗,包括投資便利化領域25項,貿易便利化領域14項,金融領域17項,法治服務領域6項。聯動發展區所在的13個市選擇了一批管理體制比較完善、產業基礎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地方設立一個聯動發展區,并確定13個聯動發展區各自差異化的復制推廣清單。
具體而言,廣州聯動發展區選擇復制推廣58項改革創新事項,深圳有56項,珠海有59項,汕頭有51項,佛山有54項,韶關有38項,惠州有48項,汕尾有35項,東莞有37項,中山有50項,陽江有43項,湛江有44項,茂名有49項。
“這62項改革創新事項是自貿試驗區這些年最新、最具有穿透力的創新成果,但是在全省一下子鋪開又不具備現實條件,我們就想把這62項在聯動發展區,根據各自的條件來進行差異化的復制推廣。”張勁松說。
在白明看來,不同地市復制推廣改革創新經驗的數量不同,是因為各地市經濟條件、資源稟賦不同,要因地制宜。有些地方不具備條件,可以挑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改革創新事項進行復制推廣,不應貪多求全。
具體來看,投資便利化領域,25項經驗中有24項在10個市進行復制推廣,其中有6項在13個聯動發展區全覆蓋;貿易便利化領域,14項復制推廣經驗中有5項在10個市復制推廣。
強化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另一個重要的方向是,強化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廣東將推動各地市加強與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在制度、平臺、產業、項目、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對接,同時,在聯動發展區開展全產業鏈創新促進重點產業發展。
13個地市在選擇一批復制推廣事項清單后,未來要逐步在聯動發展區推廣落地,更好地促進當地優化營商環境,聯動產業發展。
湛江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北部灣城市群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重大戰略交匯區。湛江市副市長何嘉旻表示,湛江將復制推廣省級賦權的44項改革創新成果,深化與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聯動合作。
廣州聯動發展區包括廣州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片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空港片區、南沙科學城片區,共118.783平方公里,涵蓋了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為主導的試驗區、集聚醫藥創新和半導體的新興產業核心區、以航運和物流為依托的臨空經濟區、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
“廣州市將加強與南沙、前海、橫琴自貿片區的對接,積極推動聯動發展區建設,打造廣州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國際競爭力更強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鄧毛穎說。
聯動發展區的建設也為港澳企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在62項改革復制推廣經驗中,專門針對粵港澳合作的開放事項就有8項,例如允許試行香港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支持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支持港澳銀行機構在聯動發展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等政策措施。
在13個聯動發展區里,數字經濟、風電、氫能、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已有布點布局,有的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港澳企業參與聯動發展區建設也能夠分享這些戰略產業發展帶來的發展紅利。
張勁松表示,設立聯動發展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廣東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方面帶動各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也拓寬廣東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空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