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考!直擊上海高考首日現場,這些瞬間讓人動容
來源:新民晚報
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于6月7日至9日舉行。全市共設19個考區、104個常規考點(含筆試考點和聽說測試考點),所有考場均為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場。共有近5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首場語文科目考試在今天上午9時開考。
上海市第八中學考點
考試前,老師全天在線陪伴
“有你有我有我們,我們永遠在一起””高考加油,你們必勝”“愿乘長風破萬浪,到達理想的彼岸”……上海市第八中學考點外,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高二年級的一群同學,舉著標牌,為學長、學姐們鼓勁。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高二年級的一群同學,舉著標牌,為學長、學姐們鼓勁
“老師,今天還要做題嗎?背到后面背不出了怎么辦?”
“心靜,相信自己!高考是所有模擬考試中最簡單正常的一場。Take it easy(放輕松)!”
雖然考試前幾天同學們都在家復習,但大境中學教導主任、高三語文教師高健人和同事們仍通過釘釘平臺,全天候在線,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更安撫他們的緊張情緒。
高老師告訴海岸君,在大境中學,一些同學已經通過春季高考被理想高校錄取,目前,全年級約有250余名學生參加秋季高考。為了更好地關注每個同學的不同需求,高三年級13名黨員老師和7名團員教師組成了一支黨團員“護考隊”,根據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現狀,組織一名教師和幾名學生結對,傾聽學生心聲,助其舒緩壓力,并提供考試技巧和時間管理方法指導,為高考保駕護航。
和高老師結對的一名男生理科成績優秀,但文科相對較弱,平時在班上很少敢大膽發言。通過和高老師線上、線下一對一的交流,男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表達的意愿明顯提高了。高老師坦言,雖然這樣一來,自己的課余時間不得不和手機“綁定”,但是看到孩子們愈加自信的神情,覺得非常值得。90后青年教師們則以學長的身份,分享自己參加高考的心路歷程,告訴同學們,高考只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的路還有千萬種可能。
大考在即,老師為考生們加油鼓勁
紅紅火火的香囊、喜氣洋洋的“錦鯉”掛件和芝麻狀元糕……大考在即,各班老師們用各種吉祥小物件,給班上的孩子們鼓勁。除了這些熱鬧的場景,高老師的手機里,有一張照片格外寂靜——高三離校后,往昔喧鬧的教室里,只剩下桌椅列隊整齊,似乎在目送主人出征。白板上,還留著同學們摘抄的文字,來自魯迅先生:“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刻看來,就像是一段青春誓言,無聲卻有力。
高考前,陪女兒一起讀《戰上海》
大境中學高三女生姜妍萌的爸爸戴著大紅色的口罩,“金榜題名”四個大字格外醒目。遇見相熟的家長,姜爸爸熱情地分發著定制版紅口罩。
在考點外送考的家長們
“這絕對是好爸爸,女兒也很優秀!”“對對,快來說說經驗!”旁邊的家長眾口一詞。“她媽媽工作忙,所以從女兒小時候我們就分工,我管得比較多。”姜先生笑道。他說,要說經驗,那就是三個字,“做規矩”。“不是說打罵,就是從小嚴格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做作業不要一會玩筆一會玩橡皮,做完作業,也不加碼,時間都由她支配,包括每天半個小時手機時間,一個多小時閱讀時間等等。”姜先生傳經送寶。
從小,他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女兒閱讀名家經典,女兒喜歡的楊絳、林徽因的著作,他也會一起讀,高考前,女兒和他一起讀的一本書是《戰上海》。他說,自己說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在孩子逐漸成人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要孩子知道她生活的城市如何從屈辱走向繁盛有多不容易,“起碼,不能成為巨嬰
。”讓他驕傲的是,女兒初中時入團,高中時參加了黃浦區中學生黨校,加入共青團前,他給女兒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背誦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從字里行間汲取精神力量。
另一件令他驕傲的事是,女兒的夢想是報考華東師范大學,成為一名老師。初中時,她曾隨學校赴廣西陽朔恭城瑤族自治縣支教,在那里,她被扎根鄉村十年的志愿者們所感動,也埋下了教書育人的種子。如今,小小的種子即將萌芽,綻放。
上海市楊浦區職業技術學校考點
上海市楊浦區職業技術學校考點,復旦實驗中學的學生在考場外收到送考老師準備的“好運筆”,預祝考生們在這場人生大考書寫不負青春的答卷。前幾天,學校食堂還為高三學子們在學校的最后一頓午餐“加餐”——一塊定勝糕和一只粽子,祝福高三學生“高中”!
復旦實驗中學送考區域
老師準備的“好運筆”
楊浦區復旦實驗中學考點
楊浦高級中學350名考生在復旦實驗中學考點考試,老師們特別設計了“150服”,高考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科目滿分都是150分,“150”字樣寓意圓圓滿滿,下方還有“對勾”圖案,既是希望“答得都對”,也像展翅大鵬。
楊浦高級中學350名考生在復旦實驗中學考點考試,老師們特別設計了“150服”
同一考點,同濟一附中的老師們特別印制了“高考必勝”的貼紙,老師們特地身穿紅衣早早來到考場,為264名考生逐一貼上貼紙加油鼓勁。今年這場高考對同濟一附中高三語文老師黃麗英來說尤為特別,這是她第一次送考,為學生們準備了文件袋、雙層棒棒糖和巧克力,心情緊張、激動,也很期待,“雙層棒棒糖的意思是,要比一般的棒棒糖還要棒!”
同濟一附中的老師們特地身穿紅衣早早來到考場,為264名考生加油鼓勁
“我想起了自己的高考,感覺今天更緊張。”黃麗英覺得,高考是重要的,這場考試是一次人生試煉,是第一次和同學并肩作戰,是經歷萬千打擊甚至自我懷疑,考驗抗壓能力;但是它也沒有那么重要,人生很長,它不過是前四分之一時光里需要邁過的小階段,未來還有無限可能。高考前,黃老師告訴學生,有人說高考的魅力是一次陰差陽錯,面對這場陰差陽錯,享受過程,無論是痛苦、歡樂還是滿足,“行動起來,盡力就好了”。
在不同時代,高考似乎有了不同的意義。楊浦高級中學政治老師許天韻很感慨,她已經帶了兩屆畢業班,覺得大多數80后90后把高考視為人生邁向更高階梯的途徑,而00后則只有部分認同,另一些覺得這只是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作為老師,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有明確的個人目標,這是內生的動力。”許老師說,班級里對自己的專業、職業有明確認識和規劃的學生,確實學習起來更積極主動。許老師的同事,楊浦高級中學語文老師張子川也很認同她的觀點。班級里有位學生一心想成為英語老師,學起來就特別努力,根據目標專業結合自己的學情搭配學科也很有策略。能夠堅持夢想,是值得鼓勵的。
楊浦區復旦實驗中學考點
考生進入考場
通向夢想的道路并不只有高考這一條
但是努力邁步總會接近夢想
黃麗英老師班上就有一個一心想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為了堅持專業選擇放棄了父母建議的藝術專業春考招生,黃老師看到這個學生從高一的散漫到高三的堅毅,見證著他的學業進步和獨立成長,真心鼓勵他堅持夢想“所謂夢想不是觸手可得,現階段如果得不到,只要真正行動起來,總會接近。也許當下看不到果實,但是為之努力的過程就是夢想開花的過程。”黃老師說。
長寧區市三女中考點
海岸君在長寧區市三女中考點門口看到,送考老師們不約而同穿上了錦鯉T恤、貼上祝福貼紙,給考生們加油打氣,而已經被錄取的、已經留學的伙伴也趕到門口為青春加油。
最后一年“你們替我畫上句號”
7時15分,長寧區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李紅星早早地就候在市三女中考點門口,等著她帶教的最后一屆高三學生的到來。為了今天的送考,她特地穿上了高三送考組定制的粉色錦鯉T恤、紅色“金榜題名”口罩。
7時30分,第一位學生就抵達考點,李紅星笑著迎了上去,掏出提前準備好的棒棒糖,隨后送上了一個大大的擁抱:“加油!你是最‘棒’的!”
其實,這幾天,李紅星的考前心理“按摩”就一直在線,為學生們做心情的放松。一位學生說,李老師的叮囑從不會讓感到壓力,反而讓人能用一顆平常心對待高考,正如她發的鼓勵消息一樣——“我們就是一群普通人,去做普通的事。”
考前,華政附中李紅星老師的叮嚀一直在線
1990年,李紅星成為華政附中的一位語文老師,至今已有30年了。“今年我就要退休了,剛巧我的生日是9月1日開學日,我也會在那天正式告別教師崗位。”李紅星說,最后一次送考還是像第一次送考那樣,有點緊張。“每一屆學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們參加考試,其實也在書寫我的人生。今天是為他們加油,也是在拜托他們為我的從教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新老交棒“孩子們交給你啦”
同樣在華政附中送考組里的,還有一位80后年輕物理教師吳清雷。1988年出生的他今年是第一次送考。“第一次帶高三班,班里還都是男孩子,又當老師,又當哥哥。”別看吳清雷個子1米8多,但是在同事們眼里,他是個比女教師還“心細”的老師。今天,他的學生們一到考點門口,他一眼就看出誰在緊張、誰在最后“復習”。像哥們一樣拍了拍學生的肩膀,吳清雷話語不多,給學生貼上了一枚“高考必勝”的祝福貼紙。“男孩間的交流,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話語。開個玩笑、一個身體接觸,就能給予他精神支持。”
市三女中考點,華政附中送考老師吳清雷給考生貼上“狀元及第”粘紙,祝愿考生考出好成績
在考點門口,李紅星和吳清雷還完成了一場特別的“星火傳遞”交“棒”儀式,最后一年送考的她將象征著“學生最棒”的棒棒糖交到第一年送考的他手中,并感慨道:“時代變化了,孩子們成長環境、教育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孩子們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他們更見多識廣,也更有個性和主見。做老師的,也該隨之做出調整,需要更細心,更耐心,也更關注孩子個性化的發展。”
華政附中兩位新老教師李紅星和吳清雷,在考點門口傳遞了教育星火”交接棒“
今年華政附中的送考老師們也特意定制了各種顏色的錦鯉T恤。“每個孩子都不同,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成才之路。五彩的T恤也是寄語他們成為不一樣的‘錦鯉’。”
相互打氣“別緊張,要錯一起錯”
“這首古詩再背一遍吧?”“別緊張,要錯我們一起錯!”和來自大人的關愛相比,來自伙伴的鼓勵是關于純真友誼的最寶貴成長記憶。
建青實驗學校送考老師穿著“旗開得勝”紅衣服送考
在考點門口
長寧區建青實驗學校的四個大男孩
尤其吸引人注意
四個男孩早在一個月前
就相約今天專門來送考
為伙伴們加油
市三女中考點門口,建青實驗學校的四個大男孩給伙伴們送來鼓勵
他們中,有一直在上海生活的韓國男孩崔震旻,他特地帶來了“高考必勝”的棒棒糖;有高一就去國外求學,今年剛回國的馬驍揚,他特地穿上了帶有紅色國旗的紅T恤;有已經被提前批錄取的,特意穿上紅色花紋球鞋的顧金鑫;還有一早花了1個多小時趕路的張蔚峰,只為最早到考點門口給伙伴們加油。
“我們今天都不用參加高考,但是,對同學們來說是人生中重要的時刻之一。”崔震旻說,和同學們相伴三年,早已結下了深厚的國際友誼。“原本以為他們會有點緊張,沒想到不參加高考的我反而更緊張。看到他們很冷靜,也有點體會到了家長們的心態。”
臨考前,吳淞中學高三年級主任韓曄老師
給每位高考生送上了一枚紅底燙金的書簽
上面有杰出校友、中國工程院王思敬院士題詞:
“既盼剛毅強勁,又愿天真純正。”
今天上午9時,滬上約5萬名“強勁”考生坐進了2021年秋季高考的考場,書寫的答案或許“天真”,但肯定是他們用努力交出的一份純正答卷。
改變一考定終身
快8時30分了,眼看其他考生都進場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上海田園高級中學校長陸振權頗為焦急,因為有個男生遲遲未到。經班主任聯系家長,才知道這名考生“棄考”了。“呀,這是好事!你看,我們應屆高三學生有300多人,春考時就錄取了40多人。今天‘棄考’的那位男生,是因為臨到高考前收到了上海大學悉尼學院‘2+2學制’的錄取通知,是憑的春考成績被錄取的,當然不用來參加今天的考試了。”
陸校長欣喜地介紹,學校這幾年都在積極創辦特色高中,確立了文創特色,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什么學科多學點,什么學科學得深一點。高考至少有25%的同學已經在美術、音樂、設計、體育、編導、表演等專項考試里過線了,可以說一只腳已經踏進了大學校門。“創建特色高中這條路走對了,這是上海高中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并不是要把每個同學都往名牌大學趕,事實上也做不到。上海的高考可喜的變化是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給學生升學開辟多種渠道,不再用一把尺子去量學生了。”他說。
“需要強調的是,從全年來看,上海高考考生人數7.4萬人,其中,已有兩萬多名考生通過春考、專科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等被錄取。”市教育考試院已在不同場合表示,今年報名參加秋考的上海考生人數,以及今年全年高考考生人數,均與往年基本持平,包括春考、專科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等在內的選拔性考試,讓學生可通過多種路徑升學,“一考定終生”的高考模式在上海已經成為過去。
送考家長多淡定
在楊浦區復旦實驗中學考點外
家長張女士對海岸君說
“本來我想穿件旗袍來的,但兒子堅決反對,老公也叫我不要‘現樣刮瘩’,不就是個考試嗎?想想也是,
人生只要努力,無論到什么時候、到哪里都能旗開得勝的。今天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不知道是否準確。三年前我送兒子中考,那時,家長和老師穿紅衣服的特別多,有的還特別要穿一雙打鉤的鞋子。沒想到,三年后,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好像淡定了許多,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考場門口,關照一聲就走了。”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經曉峰表示
家長的淡定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了對孩子高考志愿的尊重和放手。他說:“就拿填報我們學校的考生來說,他們會主動尋找那些與上海產業發展尤其是與浦東高新技術對接的專業,比如大數據、智能工程等。上海的考生也很現實,能上名校固然很好,但在選擇同類型高校時,興趣特長、職業前景肯定是重要選項。這也讓現在的高考更趨平和、更加從容。”
今年全國高考的報考人數為1078萬
比去年增加7萬,但“利好”多多
至少有12所985所高校進行了擴招
增招總人數破千
對于上海考生來說
一批新院校進入到應屆考生的視野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玉祥
這叫做“老朋友與新面孔”。此前,教育部分兩批向社會公示了5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院校,本年度將以新校名開展招生,與上海考生有關的至少有21所。
劉玉祥說,因為前身為獨立學院,這些轉制院校本科錄取分數線普遍不會太高,或許并不能夠吸引高分考生的關注。但是,在高考總分有限的前提下,選擇入讀具有上升趨勢的大學顯然更具智慧考慮和長遠目光。這21所“老朋友”院校分布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廣東、重慶、山東、河北、山西、云南等10個省份。從往年考生填報他們的志愿情況看,預計2021屆上海相關考生仍會繼續傾向選擇其中距離家鄉較近的江蘇、浙江、江西等地高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