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當地時間7月8日11時30分左右,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奈良市遭槍擊倒地。當時安倍正在奈良市進行街頭演講,現場響起兩聲槍響,一名男子在現場被控制。
據NHK和共同社報道,嫌疑人名為山上徹也,現年41歲,目前因謀殺未遂被逮捕。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嫌疑人為前日本海上自衛隊隊員。
央視新聞報道稱,安倍晉三目前處于心肺停止狀態。
現年67歲的安倍晉三是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2020年8月,安倍晉三以身體健康為由宣布辭去首相之位,之后日本已有兩位首相上臺,分別是于2021年9月辭職的前首相菅義偉和現任首相岸田文雄。
安倍晉三為何前往奈良市?他此次中槍受傷可能引發哪些影響?
安倍為何前往奈良市?
據報道,安倍晉三此次前往奈良市是參加競選活動,為本周末即將到來的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造勢。
當地時間7月10日,日本參議院將進行改選。日本國會分為參眾兩院,其中參議院共有248席,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
據NHK報道,本次選舉共有125個席位參與改選,其中75個席位由各選區直接產生,50個席位通過比例代表選區按比例分配。
分析認為,此次參議院選舉是對首相岸田文雄的一次“期中考”。岸田文雄于2021年10月接任菅義偉,之后迅速舉行了眾議院選舉。不出意外,執政聯盟自民黨-公明黨聯盟獲得了明顯優勢,岸田文雄坐穩首相之位。
相比于眾議院選舉,參議院選舉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小。但共同社指出,在新冠疫情危機、俄烏沖突危機持續的背景下,此次選舉對于維持岸田文雄政權的穩定性有重要意義。
共同社7月6日報道指出,民調顯示,岸田文雄領導的執政聯盟有望在周日的參議院選舉中贏得超過一半的席位。值得關注的是,支持修憲的力量有望保持三分之二的多數——這是啟動修憲所需的支持數。
岸田文雄上臺后多次鼓吹修憲,稱應該力求“盡早實現”。據中新網報道,現行日本憲法于1947年實施,由于包含永遠放棄發動戰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等條款,因此也被稱作和平憲法。近年來,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為首的政治勢力一直試圖修憲,岸田上臺后也多次表示會推進相關議程。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安倍晉三卸任后對于日本社會、日本政壇仍保持著較大的影響力,他此次前往奈良為自民黨參選議員站臺造勢,也是為了確保自民黨能夠贏得參議院選舉。
“目前日本面臨著罕見的日元貶值、物價高漲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安倍經濟學’一定程度上的延續。因此,一些日本民眾對于執政黨自民黨不滿。”但陳洋也表示,此次安倍遇刺可能導致出現很多同情票,進而影響參議院選舉的最終結果。
卸任后的安倍做了什么?
安倍晉三大概是日本最活躍的一位前首相。
安倍2020年8月以身體健康原因為由宣布辭職,但他并未徹底退隱,在短暫休養后就再次活躍在公共舞臺。2021年11月,安倍宣布接任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細田派”會長一職,重返政壇。該派系隨之更名為安倍派。
此后,安倍多次發表涉華、涉臺以及有關日本防衛、經濟等話題的言論。他還幾次參拜靖國神社,引發輿論爭議。近段時間以來,他前往日本多地參加競選活動,為自民黨候選人站臺。
“安倍晉三卸任之后仍非常活躍,不是經常參加各種公開活動,就是頻繁接受采訪,所以他在日本社會維持了較高的存在感。此外,他作為自民黨黨內最大派系安倍派的領導者,在日本政界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陳洋表示。
事實上,卸任之后,安倍對于日本內政外交政策的影響持續存在。陳洋表示,現任岸田政府經常提及的將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以上,就是來自安倍的影響。“也因此,安倍在日本社會和政界的影響力,對于自民黨而言尤為重要,有助于將自民黨的政策主見更好地傳遞給選民,以及喚起選民對自民黨參選人的關注。”
另一方面,安倍保持活躍也是為了將日本右翼勢力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政策。陳洋指出,安倍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代表,他頻繁在公開場合宣傳、闡述自身的政策主張,也是為了更好地影響日本輿論,同時對日本政府的政策制定產生影響。譬如在修憲問題、日韓關系等議題上,他不僅僅是在傳遞保守勢力的態度,也是通過引導輿論來對現任政府施壓。
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安倍晉三是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2020年8月24日,安倍晉三連續執政第2799天,打破了此前一直由他外叔祖父佐藤榮作維持的連續執政紀錄——佐藤榮作1964年11月9日至1972年7月7日擔任日本首相,連續執政時間達2798天。
事實上,安倍早在2019年11月20日就已成為日本戰后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但因為他首次當選首相一年后就辭職,距離他第二次當選首相中間有5年的空當期,因此到2020年8月24日才算是連續執政時間超過佐藤榮作。
安倍晉三1954年9月21日出生于日本東京都的政治世家,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榮作都曾擔任日本首相,因此安倍家族被稱為“一家三宰相”。他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擔任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外務大臣,是當時日本政界三大領袖之一。
1982年11月,安倍晉三開始從政。2006年9月,52歲的安倍當選自民黨總裁,后被推選為日本首相,成為日本首位戰后出生、戰后最年輕的首相。但一年之后,安倍因個人健康原因辭去首相一職。
一直到2012年9月,安倍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首位回任的前自民黨總裁。12月,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此后,安倍先后在2015年、2018年連續當選自民黨總裁,任期本應持續至2021年9月末。
不過,2020年8月28日,安倍晉三宣布辭去日本首相一職,提前卸任。他當時表示,辭職的原因是舊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影響執政,遂辭去首相職務。
安倍任內提出了“安倍經濟學”政策,一定程度上幫助日本擺脫了通貨緊縮狀態。他還為日本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發揮重要作用,這屆奧運會因為疫情推遲一年,2021年7月才正式開幕。任內末期,因為新冠疫情以及“賞櫻會”等丑聞,安倍支持率跌至低谷。
陳洋分析認為,如果安倍此次遇刺后能快速重回日本政壇,那么對日本政界的影響將較為有限。但安倍如果長期住院或者出現其他意外,那么必將對自民黨內的權力格局乃至日本政壇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新京報記者 謝蓮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