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綜合報道】據日媒8日報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進行街頭演講時胸部中槍,當日,安倍晉三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此事引起大家關注,一是事件發生的突然,二是在中國人民持續關注“中日關系”的前提下,這位日本前首相的突發性遭遇更加引以關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日本首相已經換了十來位,安倍晉三是其中的一位。而我今天要提及的這三位日本前首相,是我在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期間,接待并為其講解近距離服務的村山富市、海部俊樹和鳩山由紀夫,他們都是對華友好的日本政治家。
記得那還是在1998年5月24日下午,村山富市日本前首相訪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作為時任館長的我,曾經為他作了近一個小時的講解服務,向他具體介紹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他當時聽得非常認真,嘴里不停地“哈伊!哈伊!”回應道。他參觀的過程中說:“日軍的殘酷暴行令人慘不忍睹,必須嚴肅認識到,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他還在參觀結束后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寫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村山先生是訪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第一位日本前首相,也是日本歷任首相中第一位承認日本侵略戰爭并進行反省的日本政治家。
無獨有偶,兩年后的2010年9月18日,我與村山前首相在位于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第二次握手。那次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受日本友人石川好先生的委托,將翻譯制作好的《日本漫畫家筆下的“八一五”》展覽引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村山先生是應邀專程從日本來京參加這個展覽開幕式的。十分榮幸的是,那一天我與村山前首相和時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沈強等人,共同為這個展覽開幕剪彩。那一次,我在三天時間內,前后在北京飯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宛平城內一座小四合院酒家、北京勵駿酒店、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等處,有過與村山前首相五次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滿頭銀絲的村山先生眉毛很長,樣貌很是和藹可親。他曾經問我:“朱先生,您猜猜看,我的長眉毛有多少年了?”我想了想說:“大概50—60年了。”他說:“我的長眉毛生下來就有了,80多年了。” 雙方交談甚歡,就像一家人一樣。
我接待過的第二位日本前首相是海部俊樹先生。那是在2000年8月19日上午,我為日本海部前首相作全程講解服務。在展廳內,面對我介紹的一張張歷史照片,他不停地點頭,態度很嚴肅認真。面對“萬人坑”里遇難者累累白骨,他問這里當年是大屠殺遺址嗎?我回答說:“這里叫江東門,是當年南京大屠殺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遺體叢葬地之一。” 在參觀完之后,他說:“我現在很心痛。歷史決不能再重演,日中兩國人們應攜起手來,共同為21世紀亞洲的和平而努力。”在展廳尾廳,他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揮筆寫下了:“二十一世紀是和平的世紀”11個大字,以表達他當時的心情和參觀紀念館后的感受。
2013年1月17日,我接待了第三位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接待室里,我向鳩山前首相簡要介紹了紀念館建館目的和建館史。鳩山先生接過話題對我說:“尊敬的朱成山先生,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待我們。吳汝俊先生(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使者、第二屆南京文化名人)是我的朋友,他告訴我,南京有一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您應該去那里看一看。今天,我陪同我的夫人、白西紳一郎先生(時任日中協會理事長)等一起,親眼看一看,這是我第七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剛才,我坐在車子上,遠遠地看到了紀念館內有一尊高大的漢白玉雕像,雕像上那個手托和平鴿的婦女形象很優美,讓我感動。我姓鳩山,在日語中,‘鳩’這個字就是鴿子的意思。所以我對鴿子的形象特別有感覺。”
在史料陳列廳中,有按一比一復制的高大但倒塌破損的南京中山門城墻,我指著說明牌上的一張歷史照片對鳩山先生說,“這里復原的場景,正是根據這張歷史照片復制的。”鳩山先生問:“當年進攻中山門的是日軍哪個部隊?”我回答說:“日軍第十六師團,又叫中島師團,因為第十六師團師團長名叫中島今朝吾。”鳩山先生又問:“他們來自日本什么地方?”我回答說:“日本京都”。我指著展板上一些日軍當年的報紙,對鳩山前首相說:“當年日本有多家報紙,曾經明確報道日軍在南京殺害58000人”“36000人”“30000人”“17000人”等數字。鳩山先生問:“是哪些報紙?”我回答說:“東京日日新聞”“大阪每日新聞”等報紙。在南京國際安全區展板前,鳩山先生問:“當時留在南京有多少外國人?南京市有多少人口?”我明確地告訴他幾個數字:當時留在南京的外國人一共有39位,他們來自美國、德國、英國、丹麥、俄國等不同的國家,有教授、醫生、商人、傳教士、外交官等不同的職業,但他們共同的行為是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1937年初,南京市的人口是101.6萬人。隨著日軍侵占上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和一部分有條件逃難的南京市民,紛紛逃離南京,但到了南京淪陷前夕,仍然有50多萬市民滯留南京,加上從上海、四川等地調來保衛南京的10多萬人的中國守軍,還有從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地逃難至南京的難民,當時南京的人口有60多萬人。
在和平公園一角,高大的和平女神雕塑之下,有一棵樹齡約為20年的銀杏樹,我們請鳩山夫婦一行為其培土澆水,作為此次參觀訪問紀念館的紀念樹。這也是鳩山夫婦的心愿,用鳩山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希望能培植一棵和平的樹。
訪問結束之前,我邀請鳩山前首相為紀念館題詞,他拿起毛筆,在事前準備好的宣紙上,寫下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友愛和平”。在落款時,我發現他將自己的名字鳩山由紀夫的“由”,改寫成“友”字。當我問他是否有意而為時,他點點頭表示認可。原來,他要表示的是要做中國人民的朋友。
據報道,在那次來南京之前,也就是2013年11月13日那天,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還應邀在香港城市大學以“日本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長”的身份,發表了“東亞共同體之我見”的主題演講。
(本文作者:常州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