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顯示,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突破30萬元/噸,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硅料漲價不斷向下游傳導壓力,帶動硅片、組件等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背后反映出,國內外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今年前5個月,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同比139%,中國出口光伏組件同比102%。
從當前硅料價格上漲態勢可以推算,6月份增速仍將保持強勁。對此,國家能源局在7月7日的“6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會”上,強調要充分認識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和月新增裝機較以往大幅增長的新常態。
在光伏等新能源超前發展的同時,國內投資市場新能源板塊也在持續領先上漲。自4月27日以來的一輪反彈中,重倉新能源產業鏈,成為業績反彈的制勝法寶。但是,對于踏空者來說,新能源板塊還能不能上車?
減產檢修導致供應極度短缺,硅料價格突破30萬元/噸
今年以來,硅料價格開啟新一輪上漲。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消息,截至7月6日一周,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29.16萬元/噸,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28.96萬元/噸,已創歷史新高。而有消息顯示,到 7月9日,硅料價格已經全面突破30萬元/噸。
“供應已經處在極度短缺狀態。” 硅業分會表示,各硅料企業訂單尚未執行完畢就被要求新簽訂單鎖量,被催單交貨的情況只增不減。當前,除東方希望停產檢修未恢復以外,國內另有四家硅料企業將逐步進入檢修狀態。而根據各企業最新排產計劃,預計 7 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約 5.8 萬噸,環比凈減 3200 噸左右,降幅約 5%,使得本就供不應求的硅料市場短缺情況更甚。
“目前來看,下游需求非常旺盛,硅料產能仍然有缺口,硅料價格在短期內仍然有支撐。”硅業分會稱,包括進口在內,預計 7 月國內市場的硅料供應量約 6.5 萬噸,只能夠滿足 24.5 GW 左右的硅片產出,與當前已具備投產條件的硅片產能所需硅料相比,仍存在缺口。
硅料價格持續上漲,推動生產企業利潤大幅飆升。根據近期,硅料上市企業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普遍實現了3倍以上的利潤增長。
7月5日,“硅料老大”通威股份(600438)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凈利潤120億-125億元,同比增長304.62%-321.48%。而去年全年公司凈利潤為82.08億元;7月8日晚,大全能源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94億-96億元,漲幅達335.03%-344.28%。而去年全年,公司凈利潤為57.24億元;7月8日,新特能源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55億-60億元,增幅達347%-388%。
國內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歐洲光儲系統一機難求
“光伏制造產業打破了價跌量增的傳統發展邏輯,實現了量價齊升。”中金公司分析師曾韜表示,預計下半年硅料供給有望實現14%以上增速,看好硅料產能加速釋放,帶動行業景氣度加速向上。
7月7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6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會,會議要求,加快推進重大水電、抽水蓄能和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盡早開工、盡快投產。
數據顯示,太陽能(000591)光伏占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的近一半。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光伏裝機量大增。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 1-5 月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 23.7GW,同比139%。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激增。據 PV InfoLink 數據,今年1-5 月中國出口光伏組件達 63.4GW,同比102%。其中歐洲市場貢獻過半,1-5 月從中國進口組件達33.3GW,同比144%。出口數據顯示出全球尤其是歐洲市場對于光伏需求的強勁增長。
這一周,歐洲電力交易所現貨價格一度突破400歐元/兆瓦時,逼近歷史新高,相當于人民幣3-5元/度。“光伏投資回收期由6-7年縮短至3年,歐洲光儲系統一機難求,需排隊甚至加價。光伏配儲滲透率尚不足10%,設備雖有漲價但僅占終端成本一部分,用戶敏感度不高,需求仍將持續爆發。”中信建投(601066)報告認為,歐洲未來電價難以降回2元/度水平,民眾采購光儲系統的意識已經建立且不可逆轉。交付周期約3-4個月,存在無法按時交貨情況,明年上半年將有所環節但仍維持緊張局面。目前分銷商加價15%-20%、安裝商加價30%-35%,即便如此價格傳導仍然非常順利。
新能源板塊還能不能上車?超常增長已成為新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等新能源超前發展的同時,國內投資市場,新能源板塊也在持續領先上漲。自4月27日以來的一輪反彈中,重倉新能源產業鏈,成為業績反彈的制勝法寶。如在碳中和主題產品種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碳中和ETF(159790),在兩個多月反彈超過50%。
然而,在凈值快速上漲時,這些新能源基金也出現凈贖回。統計顯示,近期在67只聚焦各類細分行業領域的新能源主題基金中,僅10只份額出現凈申購,占比不到15%,同樣有多達8成以上的基金遭遇資金凈流出。
此外,部分私募基金對于踏空這一波新能源反彈后,新能源板塊能否持續抱有疑慮。任橋資產投資總監夏俊杰表示,新能源一枝獨秀的表現是很難持續的,現階段這個板塊的風險收益比處于極差的狀態。
相對于部分投資者的謹慎,更多市場參與資金對于新能源長期發展持樂觀預期,堅定認為“新能源最大的風險就是踏空風險”。上海地區一家機構資金負責人表示,只要當下西方國家原油、天然氣等舊能源危機不停,國內外新能源超常增長也不會停下來。“其實,國家層面已經強調了,要充分認識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和月新增裝機較以往大幅增長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在國內外能源環境下,在俄烏沖突沒有停止時,都看不到放緩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首批8只碳中和ETF逾 150億認購資金入場,碳中和板塊和新能源板塊將再掀投資熱潮。此前在7月4日,ETF互聯互通下的交易開通時,碳中和、新能源等相關主題ETF成交額增幅最為顯著,碳中和龍頭ETF(512580)成交額環比上升68.6%,碳中和ETF(159790)日成交額環比上升47.5%。
責編:林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