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 余楓】臺空軍傳聞已向蔡英文當局提出“下一代主力戰機評估報告”,計劃以百億元新臺幣預算啟動下一代戰機原型機研發。但實際上,臺軍一直持續向美方探詢出售各式先進及符合空軍需求戰機的可能性,尤其是F-35戰機。長期旅臺的美國人顏文德提出證據,證實臺當局2002年曾正式向美遞送希望采購100架F-35B戰機的意向書。文件是否真實仍存疑,但島內的熱議反映出該話題在臺美軍售中的高度敏感性。
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道,顏文德近日以《美國為何不出售F-35戰機》在網上為文稱,臺灣面臨解放軍軍事現代化與導彈“威脅”,急需能垂直或短距離起降的戰機。他出示了2002年臺當局向美方傳送的一份正式意向書,即臺空軍決定采購100架F-35B戰機的價格和可用性數據。這份長達3頁的意向書是當年臺北駐美經濟和文化代表處國防采購司華盛頓辦事處發給美國在臺協會(AIT)政治/軍事事務主任的信函,內容就是請求加入美國能垂直起降的聯合攻擊戰機計劃。
顏文德同時出示臺當局對AIT所做的機密簡報,顯示臺空軍當年規劃采購100-120架F-35戰機與相關訓練、綜合后勤,并希望戰機能具備與臺軍C4ISR通聯、整合電戰系統武器庫存等能量。《聯合報》稱,顏文德出示的公文證實臺當局的確曾向美求售F-35戰機,他同時提及臺軍方還曾討論退而求其次引進英美將退役的AV-8D戰機,但因其僅有次音速且后勤沉重而作罷。
對此,臺“空軍司令部”10日呼應稱,空軍持續依作戰需求進行建軍規劃,有關報道純屬臆測,不予評論。
顏文德曾任職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和美國《防務新聞》,是旅臺美國人。20年前,他曾在臺披露美國國安局與美軍在陽明山平等里設立無線電監聽站。2017年,顏文德撰文透露臺軍有意向美購買60架F-35B戰機和150架F-35A戰機,以此逐步替換目前服役的舊型“幻影-2000”戰機和“經國號”戰機。2019年3月,顏文德在《國家利益》以《如何拯救臺灣免于自取滅亡》為題發文稱,他在臺灣生活了20多年,曾經造訪無數個軍事基地,感覺當局高層在過去20年內迫使軍方降低戰備能力,民眾也對臺灣安全不夠重視、缺乏信心,讓臺軍人力不足,士氣備受打擊。他建議華盛頓必須說服臺灣“理想主義”的政治精英停止幻想,不要以為美軍會像“泰山”一樣把他們從老虎口中救出來,尤其是在當前美國政治文化不穩定的情況下。此外針對解放軍軍機近期繞臺,顏文德質疑稱,臺灣“國防部”經常釋出解放軍軍機繞臺灣防空識別區的地圖與航跡,但敘述總是針對西南空域,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到東海,“為什么?目前還不清楚”。
臺灣聯合新聞網11日稱,臺當局是否曾對美國正式提出采購F-35戰機,成為“國安圈”中避談的公開秘密,主要是怕觸怒美方。傳聞民進黨上臺后也曾重提此案,但同樣遭美反對,甚至沒有機會對美國在臺協會提出專家所舉證的正式意向書與需求簡報,僅在蒙特雷政軍會談中口頭說明就遭美嚴詞駁回。
顏文德曾推測,美至今未允許臺軍加入聯合攻擊戰機計劃,是美方憂心不論是F-22還是F-35等型隱形戰機,在臺海上空都容易遭解放軍先進的雷達與電戰技術偵知甚至摧毀。有分析認為,美國雖然把F-35形容為“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卻依然有水土不服、后勤支援的困擾。美軍雖通過改良臺灣現有的F-16成為F-16V,來彌補F-35服役前的戰力空隙。只是解放軍對于軍備的發展,早已發展自己一套軍工系統,未來就算臺灣空軍有了大量F-35戰機,最多也只是在有限度的情況下和解放軍短暫抗衡,畢竟解放軍已今非昔比。
軍事專家宋忠平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2年美國F-22剛剛準備服役,而F-35是2005年服役的,其中F-35的A、B、C三個型號在2008年之后開始相繼試飛,因此臺方早在2002年就提出購買F-35戰機一事是否真實仍存疑。即便臺當局真有購買的意向,美國也不可能把F-35系列賣給臺灣。“美國首先是要滿足自己和盟友的需求,另外F-35如果賣給臺灣,很可能導致泄密。”
那么,包括顏文德在內的島內輿論為何又開始渲染“美國不賣臺灣武器”?這與兩岸戰力愈發不平衡有關。《聯合報》稱,F-35戰機屬于大型先進戰機,在美方眼里具有改變區域軍事形勢的能量,更具支持盟友的政治象征,為免刺激大陸拒絕臺方求售。但解放軍研發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已成軍服役,海峽兩岸空軍戰力平衡早被打破。美方售臺改良后的F-16V與F-16C/D新機所配置的AESA雷達,宣稱能抵銷解放軍擁有隱形戰機的優勢,但畢竟未經驗證,目前為止只是話術,臺軍如何對應解放軍隱形戰機尚無確實解決辦法。臺媒認為,這與美國對臺軍售政策改變也不無關系。美國希望臺軍打造所謂的“不對稱戰力”,因此拒絕出售與這一目標不相符的武器,而是全力鼓動民進黨當局購買導彈等。臺媒直言,兩岸的情況不能只靠軍備來解決,共同的想法和一樣的觀念才能將沖突的可能壓至最低,否則就算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不能平息爭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