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形勢扭轉,車市正逐漸恢復往日的火熱。
根據乘聯會,2022年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
分析認為,疫后物流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出口的韌性、產業的復工、積極政策的疊加,有效促進車市增長。各地的經銷商4S店客戶進店和成交都基本恢復正常。此外,6月車市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主流車企均追加了優惠活動,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沖擊半年度目標。
與此同時,火熱也在資本市場上演,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以整車板塊為例,5月初至今,同花順(300033)指數已大漲58%,并且涌現了包括中通客車(000957.SZ)、長安汽車(000625)(000625.SZ)等強勢個股,這也帶動了汽車零部件板塊上攻,讓供應鏈的企業因此受益,專注于鋁合金車輪生產的今飛凱達(002863.SZ)便乘上東風,同期上漲近20%。
新能源轉型的先行者
資料顯示,今飛凱達(002863)從事鋁合金車輪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產業覆蓋汽車鋁合金車輪、摩托車鋁合金車輪、電動自行車車輪與中間合金領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其中,今飛凱達的汽車鋁合金車輪產品銷售面向OEM市場和AM市場。在OEM市場,公司與長安汽車、長城汽車(601633)、吉利汽車、奇瑞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等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制造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配套關系。在AM(After-Market售后服務市場,修理或更換零部件的市場),公司產品覆蓋了北美、歐洲、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中信建投汽車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何俊藝分析認為:“從零部件來看,從油車到電車轉變帶來的增量環節,主要就是熱管理和輕量化。熱管理的格局依舊非常好,且技術壁壘比較高;此外,由于新能源的總量超預期,輕量化零部件的訂單也一直都非常飽滿。”
這與今飛凱達汽摩配研究院院長李貞明的想法不約而同,他向銀柿財經記者表示:“輕量化是汽車向‘節能、減排’方向發展的需要,公司這幾年都在就雙碳以及輕量化進行突破。”
自主研發的“LXJ-28鋁合金輪轂專用旋壓機”獲批浙江省臺套產品,“汽車旋壓鋁合金輪轂關鍵工藝與裝備研發”項目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用于輕質高強度汽車輪轂的柔性加工生產線研發及應用”項目也納入了2020年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
“公司鑄造旋壓的技術已經成熟,相較于傳統工藝,生產效率提升20%~30%,輪轂也可減重10%以上。”李貞明表示。
除了技術上的優勢,深耕行業多年的今飛凱達在布局上也有先見之明,國內在金華、云南、寧夏、江西設廠,國外則在泰國設廠。
今飛凱達總經理張建權向記者介紹,云南的生產基地主要為西南地區供貨,包括廣東、重慶、柳州、成都等地;泰國的生產基地享有關稅優勢,并且后續可供貨給在當地設廠的長城、比亞迪(002594)等頭部車企以及AM市場。比起競爭對手,今飛凱達具有生產規模優勢,離主機廠也更近,多年的售后市場經驗也使得公司能更好地滿足新能源車企的個性化定制需求。“目前公司已與長安新能源、零跑汽車、長城新能源在內的多家車企建立穩定合作,并在近期與多家新勢力車企達成合作共識。”張建權表示。
技術先行,提前布局為今飛凱達帶來了客戶的認可,也帶來了業績的快速增長。
根據財報,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55億元,同比增加8.41億元,增幅達26.99%;實現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加7036.83萬元,增幅達106.32%;實現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加7045.01萬元,同比增加108.82%。
一體化壓鑄的潛力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業輪轂制造之外,今飛凱達也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展輕量化鋁擠壓型材新型產業。公司在年報中表示,當前,“以鋁代鋼”成為實現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輕量化的首要技術、工藝途徑。公司充分發揮電解鋁資源優勢,同時借助于公司汽摩配研究院的技術研發能力,可滿足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的開發和生產的需求,滿足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對輕量化材料的要求,以及數字工業對新型輕金屬材料生產控制質量的要求。
對于上文所提的資源優勢,張建權解釋稱,“公司在云南、寧夏的基地靠近鋁產地,水、電、氣、勞動力成本等相較于浙江等地也有明顯優勢。此外,公司擁有豐富的生產制造經驗,能夠自制模具以滿足各類產品的設計要求,也變相降低了成本。”
對于研發端,李貞明告訴記者,“輕量化鋁擠壓型材在各個行業應用廣泛,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汽車零部件行業。公司重點培育輕量化鋁擠壓型材新型產業,先后投資建設1000噸與3150噸鋁擠壓型材全自動生產線,選用輕量化鋁合金等材料,進行‘以鋁代鋼,以鋁代鐵’。同時開展環保熔劑及高性能中間合金輔料業務,并開發高強韌非熱處理一體化壓鑄鋁合金新材料,后續可進行一體化壓鑄方面的合作嘗試。”
此前,隨著特斯拉通過一體化壓鑄提升生產效率,擺脫“交付焦慮”,這項工藝便成為行業頭部企業追逐的方向,蔚來、小鵬、高合都相繼宣布引進。
高壓鑄造是批量生產鋁合金鑄件的最高效生產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快速成型并實現連續生產,模具還可以反復利用,并在應力強度和尺寸精度上都勝于傳統工藝。
中信證券的研報認為,“一體壓鑄”技術有望快速滲透,車身結構件一體壓鑄具備百倍成長潛力。據產業調研,2022年一體化壓鑄件全球市場空間約為22億元;到2030年,預計全球主機廠都將跟進這一技術趨勢,乘用車一體壓鑄全球滲透率為30%,中性情況下,預計電池盒蓋板、中控臺骨架、副車架等部件將應用一體壓鑄技術,合計單車價值量約1.8萬元,對應市場空間3739億元。
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今飛凱達也正在做管理和研發上的準備。
今飛凱達在金華總部規劃智能工廠建設,全面推動公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致力開拓中高端市場。智能工廠按照“未來工廠”建設標準,推行數字化轉型,形成了以個性化定制為特征的未來工廠,極大地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為汽車零部件行業提供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為后續的智能壓鑄奠定基礎。
研發方面,2021年全年,今飛凱達的研發投入為1.53億元,同比增長75.62%。截至2021年,公司擁有多項核心技術,主要涉及產品輕量化方面的材料開發、模具設計開發以及新工藝開發等方面,各項技術均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共擁有專利337項,其中擁有23項發明專利,121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193項外觀設計專利,且有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正在申請中。
憑借著燃油車時代的積累,今飛凱達在轉型新能源汽車期間占得先機,這也讓今飛凱達拿到了更大舞臺的入場券,再次有機會乘風而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