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2年一季度,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5.9%,下降1.7個百分點。2022年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7.4%,比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制造業總體景氣水平繼續回落。許多汽車、芯片、半導體等不同行業的制造廠商紛紛停工停產,對國內及全球的供應鏈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根據5月e-works《2022中國制造企業運營現狀》調研數據,參與調研的制造企業絕大多數受到本輪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具體來看,調研中88%的企業均受到疫情負面影響,其中65%的企業受到一定負面影響,19%的企業受到較大負面影響,4%的企業受到的負面影響極大;并且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五成企業一季度營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制造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長期處于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為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在此巨大沖擊之下,制造行業該如何應對,轉危為機?
e-works調研結果顯示,63.5%的企業在此情境下選擇了加快數字化轉型進行應對;2021年《低代碼行業研究報告》數據也顯示,數字化轉型能夠使制造業企業營收增加22.6%,企業成本降低17.6%。如此看來,數字化轉型便是制造行業逆勢而上的主要突破口,那么金蝶作為企業云服務商,如何成為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強勁助推力?又如何用其數字化內功在后臺默默推動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提升韌性,引領價值創造?
挖潛降本 單點突破筑起企業成本低墻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在企業戰略轉型及組織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人力資源部門強有力的支持”,好太太集團人力資源高級總監陳利敏介紹道。作為智能家居行業的領導廠商,其快速發展的背后,是好太太在持續推進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不僅為其源源不斷地輸出人才競爭力,降低人力成本,也逐漸成為激活企業活力、推動組織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為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好太太選擇與金蝶展開合作,推進HR數字化轉型。2021年7月,基于金蝶人力云解決方案打造的好太太智慧HR系統正式上線,為其打破業務壁壘,實現HR一體化,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也同步優化業務流程,讓HR管理更加直觀,進一步提升了HR工作的效能。
(好太太集團共享服務中心)
除了上面體現的人力、財務成本外,制造行業的企業還面臨著物料管理、供應鏈管理、供應商協同、生產管理等眾多成本問題。各大企業可以學習以上案例對這些問題進行單點突破,進而做到某一方面的降本增效,但是各種問題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如何做到統籌兼顧,多面一體化攻破所有問題,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更加值得思考。
提質增效 多面一體打通企業環節數字鏈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企業在管理和經營中無時無刻不產生大量的數據,大部分企業積累的數據基本停留在各個組織或部門內部,形成多個信息孤島,生產、財務、人力等各環節無法打通,數據無法在同一個平臺流轉,無法全部鏈接及交換。這不僅讓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下降,這也導致企業在面臨市場變化或風險時,無法快速察覺并做好應對策略,因而逐步陷入困境中。
正如主要從事商用車、乘用車、工程農業機械底盤類零部件和發動機零部件的研發與制造的山東浩信集團,雖然是國內專業的商用車輪轂、制動盤、制動鼓研發制造基地,是全球知名的缸體、缸蓋制造基地,具備年產60萬噸鑄件的生產能力,但也存在著“產供銷不統一、分析協同難、多工廠信息分散、系統協同難”等各類問題。
為了應對未來高速發展,浩信集團把技術改造和企業管理作為發展進步的兩個輪子,進行了先進技術與現代化機械設備水平提升改進,并從金蝶云·星空中引入ERP、PLM、MES、WMS、APS等系統,優化信息化管理環節,提高生產效率。為其搭建的集團一體化云平臺,更讓浩信集團實現13個車間、8個異地工廠、1個智能化工廠之間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生產數據的規范化管理。財務、銷售、供應、生產、質量、物流各個環節打通后,數據可以實時共享,保證業務高效流轉,組織之間高效協同,大幅度提升組織運營效率,有效提升內部運作整體效能。
德龍混改新天鋼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混改案例,想來大家都有聽說。一方面,新天鋼混改中由于原有系統相對獨立,業務流程斷點多,手工作業多,集團數據標準未統一、多套編碼體系,業務管理流程、風控殘次不齊,信息孤島嚴重等問題,直接導致了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過去依靠人工管理,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相對嚴重,對一個鋼鐵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針對這種情況,新天鋼集團成立后,第一步就是對系統進行更換。通過新天鋼、德龍與金蝶的共同努力,僅僅用半年時間,構建了鋼鐵行業第一家金蝶云·蒼穹全鏈條系統。新天鋼通過金蝶云·蒼穹平臺打造的“業財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徹底打破了原本的數字孤島,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韌性十足 引領制造行業價值創造
除了上文提到的企業,華海通信、億維集團、格力等制造業企業也都紛紛加入數字化轉型陣營并與金蝶展開合作。不論是單點突破成本高墻,還是致力于建立起一體化數字化平臺底座,打通環節流通壁壘,真正實現一體化協同運營。又或者建設數據運營體系,強化內外數據的采集、融合、分析、應用、治理能力建設,實現數據在應用系統、軟硬件設備、生產設備以及人員之間的實時、自由、有序流動,達成“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躍升。
這都是制造企業們在通過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的縮影,唯有如此,制造業才能更好地應對時代變局的沖擊,真正實現韌性成長,引領價值創造。
“寒冬”過去,便是“春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