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安股份(603758)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到6億元,同比下降12.03%到8.99%;歸母凈利潤7000萬元到8500萬元,同比下降35.85%到22.10%;扣非后凈利潤4000萬元到4600萬元,降幅42.50%到33.87%。
此外,報告期內,其他收益同比增加6386萬元,主要為收到政府補助6948萬元;投資收益同比減少6582萬元,主要為2022年上半年未開展金融產品投資活動,投資收益減少;公允價值變動減少469萬元,主要為參與定增項目的股票及黃金積存金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2022年一季度,秦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9.68%;歸母凈利潤4078.9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6.41%,這也就意味著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主要源于二季度同比大幅下挫。
對于此,秦安股份解釋稱,2022年3月以來,國內疫情總體呈現多發態勢,3-4月公司處于疫情管控區域內的客戶長春一汽停工停產,階段性暫停產品交付,影響公司二季度銷售收入。同時,隨著4月初上海全市實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當地及全國部分汽車制造相關企業停工停產,受此影響公司客戶訂單需求下降,導致二季度產品交付和收入同步大幅下滑。
拋開疫情因素,某種程度則暴露出秦安股份過于依賴主要客戶的問題。秦安股份主要從事于汽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變速器關重零部件的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長安福特、長春一汽、長安汽車(000625)等主機廠,2021年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公司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高達82.58%。
如何改善因主要客戶的依賴對業績影響,新能源車被認為是秦安股份的希望。7月17日,秦安股份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于2021年獲得了某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增程式發動機缸蓋、缸體項目訂單,目前公司向該車企供應的相關產品已經過OTS交樣,進入量產爬坡階段,預計今年三季度實現批量生產,將對公司下半年及以后期間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對于這個新能源車合作對象,秦安股份似乎一直諱莫如深。此前因此消息,市場猜測不斷,在連續炒作中,秦安股份股價一路飆漲,但秦安股份的多次風險提示,卻澄而不清。同時,公司董事羅小川、監事張茂良在股價大幅拉伸時欲高位減持也引起市場質疑。截止7月18日收盤,秦安股份大漲10.01%,報收11.43元。
秦安股份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依然未對合作車企進行明確披露,仍以“某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表示。拋開這個“造車新勢力頭部是誰的問題,就業績而言,秦安股份所言的積極影響有多大?
6月29日秦安股份在風險提示公告中稱,目前向該車企供應的相關項目產品尚處于量產爬坡階段,預計與該車企的合作對公司本年度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影響占比較小。如此來看,與該新能源車客戶的合作恐怕難擔業績重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