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晚,《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二季度報告》發布,報告顯示,二季度小微經營者營收有所改善,信心指數在自2021年第二季度下滑后首次出現反彈。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網商銀行開展并發布。
小微營業額較上季度增幅10.4%,經營壓力有所緩解
該報告負責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曉波教授介紹,二季度小微營收有所改善,平均季度營收達13.6萬元,營業額環比增長約10.4%,尤以個體戶小微的營業額增長更為顯著。
持續困擾小微經營者的主要痛點仍是經營成本壓力和市場需求,這兩項最大的壓力在本季度均有所緩解,稅費壓力也明顯減輕。
據分析,近期為扎實穩住經濟,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了一攬子助微紓困政策,如降低市場主體用水用電用網等成本、推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租以及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等,小微經營成本壓力的緩解很可能與上述系列政策有關。
小微融資需求擴張,政策覆蓋比例提升
調研顯示,二季度小微經營者融資需求比例出現回暖,從53.9%增長至59.1%,融資目的仍以滿足日常運營為主,融資途徑更加依賴線上渠道,線上方式申請貸款的比例上升,由30.4%上升至37.6%。
得益于一攬子穩經濟政策的推出,多類型扶持措施對小微經營者的覆蓋比例提升。享受到扶持政策的小微經營者約占總體的四成。金融支持、成本減免、穩崗穩就業三類適用性更強的政策,其覆蓋率均有提升,其中成本減免類的提升最為明顯,幅度達到51%,凸顯政策適用性和針對性,使紓困舉措更為有效地觸達小微經營者。
小微經營者經營信心指數回升
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在開門營業時長、經營表現、家庭消費等諸多方面均遜于受疫情影響較輕的地區。但是,小微經營者大多積極尋求應對舉措,60.3%的小微經營者在定價營銷方面采取措施,47.9%在經營生產方面進行了調整,47.3%在個人就業方面采取了應對措施,45.1%在雇員方面做了調整應對。
二季度調研發現,小微經營者對三季度的經營信心出現了明顯回升,指數值由前兩個季度的榮枯線水平(50%)提升了約4個百分點。對比個體戶小微經營者,公司制企業對下一季度的預期更為樂觀,其信心指數創下了今年新高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發布會致辭中表示,當前小微經營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少市場需求,導致流動性枯竭,以及對防疫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劉俏建議,可以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一個選項是直接發放現金和消費券,以提振消費和創造需求;另一個政策選項是財政支付轉移,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可考慮直接給因疫情防控導致經營中斷的小微企業提供現金補貼,這樣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信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蔡昉表示,中國經濟從高速轉入中高速,需要關注需求側制約以及周期性和結構性失業的問題。蔡昉建議,依照貼近民生程度和政策抵達直接性,切中需求(消費)成為常態制約這一現實挑戰,把保障民生與恢復經濟良性循環兩個目標結合,使扶助生產主體和消費主體的措施更加均衡。
網商銀行行長馮亮表示,小微經營者的信心指數在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后反轉上升,正負向情緒比例也同樣反轉并明顯上升,顯示出小微經營者對未來的積極樂觀態度。網商銀行一直服務和陪伴千千萬萬的小微經營者,一起抗住疫情干擾,渡過難關。接下來我們將全力以赴,為小微經營者恢復正常經營和生產提供亟需的資金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宋錚認為,作為中國經濟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經營者對就業和經濟波動的影響值得深入研究。張曉波教授組織的調查填補了學術界的空白。在當前中國經濟比較困難、就業問題相對突出的情況下,小微經營者調查也為亟需的政策研究創造了基礎條件和數據支撐。
《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對使用支付寶收款服務的活躍小微經營者隨機發放問卷,調查經營、融資、信心等情況。回收樣本中,小微個體戶約占9成,樣本中平均每戶小微經營者創造就業崗位約4.6個(不含經營者本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