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蜜妹兒&編輯|凱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088篇原創
萬萬沒想到,一向在本行業默默耕耘的張小泉會因為一把刀火出圈。
事情蜜友們估計都有了解。大致是最近有消費者使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斷開,聯系張小泉經銷商問題,經銷商客服回復“菜刀不能拍蒜”。
基于此,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在早期的一段采訪引發爭議,其中他提到:“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是錯的,所有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為什么米其林廚師切的肉片更薄,是因為前面有個支點。張小泉把刀前面的頭斜過來,不是設計感,那是消費者教育。”
層層素材加碼下,輿論爭議鋪天蓋地。
7月18日晚當事人夏乾良終于出面發文道歉,同時解釋內容“并非視頻的全部,現傳視頻中并未根據當時的情境和語境進行描述,從而導致大家對此產生極大的誤解。”
實話說,如果不是這次火出圈的爭議,蜜妹都差點淡忘了張小泉——我國刀具界扛把子。這些年,他過得還好嗎?
01
頗為戲謔的是,張小泉創立時,米其林甚至都還沒有出現。據官網顯示,張小泉品牌始創于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
彼時的傳說是,傳說有個張鐵匠,因為母親生下他時,“撲通”一聲掉進了泉水里,故此取名“張小泉”。因為在家鄉得罪了一個惡霸,就帶著三個兒子來到杭州謀生,爺兒四個在杭州大井巷里開鐵鋪。
后張小泉率子張近高來杭州大井巷生產祖傳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又經過精心制作,打出來的剪子鋒快耐用,與眾不同,取牌名“張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張小泉”剪刀。
如果從崇禎時期算起,張小泉的品牌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
2000年,“張小泉”第一次整體轉制,從國有企業轉為限責任公司。
2019年1月25日,浙江證監局披露了張小泉輔導備案的公示文件。
這次公示把張小泉背后的資本一一披露在公眾面前。
從名單里可以看到,除了張小泉集團相關的持股,均瑤集團、復星國際、萬豐錦源(實控人為新昌名人陳愛蓮),亞東北辰(復星國際全資子公司),陳德軍(申通快遞(002468)董事長)均對其有持股,浙商色彩濃厚。
02
2021年9月6日,張小泉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刀剪第一股”。
頭戴“老字號”光環,身披多種榮耀,張小泉在上市初期的輝煌可以想見——上市首日股價漲幅超400%,最高報價38.16元/股。
時間是把殺豬刀。誰又能想到,不到1年的時間過去,如今張小泉的股價卻是一路向下,腰斬不止。截至7月19日收盤價格為17.07元每股。
張小泉怎么了?財務數據或許能看出些問題。
比如最新的2022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張小泉當期營收2.09億元,同比增速28.09%,但歸屬凈利潤卻下滑明顯,為1207萬元,同比下滑45.96%,扣非凈利潤亦同比下滑47.24%。
“老字號”張小泉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從利潤表主要變動項目里蜜妹看到,張小泉2022年1季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同比增速均大幅高于營收增速,當期分別為3431.7萬元、1790.4萬元。
對此財報的解釋是,銷售費用上升主要為線上平臺流量費上升;加大抖音等電商平臺品牌推廣力度,相應費用增加等。
管理費用激增則是陽江張小泉正式投產、折舊與攤銷費用增加;管理人員增加。
另一方面,2022年1季度,張小泉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同比大降571.67%,從2021年1季度的866.56萬元降至2022年1季度的-4087.3萬元。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也同比下降87.25%,為110.2萬元。
03
2022年1季度大部分民營企業日子都不好過,這樣的滑坡也能理解。但把時間線拉長,蜜妹發現張小泉的增收不增利,并非最近的新鮮事。
如企業預警通顯示,2018-2020年,張小泉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0.15%、18.03%、18.23%、32.81%,似乎還不錯。
但看下,則有點不太樂觀。上述時間段內其同比增速分別為-9.53%、65.04%、6.80%、1.96%。撇開2022年1季度的接近腰斬不說,這兩年的張小泉凈利潤同比增速也是下滑明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張小泉的主要業務雖包括刀剪具、廚具廚電、家居五金三大領域,但從其往年的營收構成里可以看到,刀剪類產品仍為其營收大頭,2021年占比69.22%,2019年更高為76.61%。
因為銷量增加,張小泉除了自己工廠生產外,還委托了一批代工廠加工。據證券之星報道,其OEM產量占全部產量的比例已超出75%,對品牌形象的影響不容忽視。
如此來看,張小泉出現質量問題爭議似乎也是遲早的事,就在今天(7月19日),還有新聞說男子曬用張小泉剁刀剁雞腿,刀把斷裂刀身瞬間飛出。
在蜜妹看來,張小泉如今被爭議上頭條對該司不失為一件好事,如此才能倒逼其加速創新、研發,正視自身問題。
但愿“老字號”張小泉,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閨蜜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