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7月18日晚間,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乾良回應表示,網傳其評價“中國刀工不及米其林廚師”的話題是很久之前的采訪視頻,現傳視頻中并未根據當時的情境和語境進行描述,從而導致大家對此產生極大的誤解。夏乾良同時表示,公司將發起“斷刀召集令”項目,若在過去五年內有斷刀事故發生的,包括張小泉品牌及指定同行品牌,均可按照類似款型、類似價值進行新刀換貨。
7月19日,記者致電張小泉方面,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具體會包含哪些其他品牌,公司近期會公布細則。因為牽涉的操作流程比較多,所以會稍晚一點,后續會通過官方平臺發布。
關于網傳視頻中公司總經理談及的“米其林”言論,記者詢問其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提出的,證券部人士表示,由于其個人沒有看過完整的視頻,沒有辦法準確描述,“但是當中截取的這一段,我們也覺得不是很合適,所以昨天進行了道歉。”
非核心技術運用于代工產品
擁有近400年悠久歷史的張小泉在2022年遇到了坎,從“不能拍蒜”到“米其林餐廳不這樣切”,接連的話題把這一百年老字號送到風口浪尖。
具體查看張小泉產品的產能,能夠發現,這一百年老字號品牌的刀具、剪具實際上有超過70%是來自于代工生產。
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刀具的總體產量為659.8萬把,其中自有產量146.3萬把,OEM(代工生產)產量513.5萬把,OEM產量占比達到78%;公司剪具的總產量為2681.26萬把,其中自有產量709.64萬把,OEM產量1971.62萬把,OEM產量占比為74%;其他生活家居用品則有97%是來自于OEM。
根據招股書,總體上,2020年,公司的產品中有77%的部分來自于代工廠商。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剪具方面,公司自產產品主要專注于中高端,OEM產品主要偏向中低端;刀具和套刀剪組合,公司自產產品和OEM產品的產品定位基本相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公司自產產品較少,基本上由OEM廠商生產提供。
張小泉對此解釋稱,公司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存在產能無法滿足銷量持續增長的情形。為解決上述問題,公司通過外協加工的方式,來滿足下游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提升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知名度。
但另一方面,從招股書中看到,公司自有產能的利用率在逐年下滑,從2018年的101.62%下降至2020年的86.76%。
上述數據是2020年的情況,2021年公司自有產量和OEM產量的比例由于年報當中未有披露,記者向上述證券部人士求證,其表示不太清楚,截至發稿,未收到更為具體的回復。
張小泉持續在營銷上發力,2021年公司年報顯示,其銷售費用達1.17億元,同比增長41.08%,研發費用為2287.77萬元,同比增長14.02%。2022年一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為3431.68萬元,同比增長74.37%,公司表示,主要系線上平臺流量費上升;公司加大抖音等電商平臺品牌推廣力度,相應投流費、品牌推廣費等增加;一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523.92萬元,去年同期為438.40萬元。
在IPO階段,發審委曾重點關注張小泉的OEM問題,張小泉在回復問詢中表示,為保證OEM供應商生產的產品具有一定保障,公司將部分非關鍵核心技術交由OEM供應商生產使用。
張小泉表示,公司的主要核心技術均用于生產自制產品,公司未將這些技術交由OEM供應商生產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剪刀壽命檢測技術的環節均由OEM廠商進行生產,發審委在第三輪問詢中還重點提及了這一方面。
在張小泉對問詢的回復中,能夠看到,2020年,剪具來自OEM的單位成本為2.50元/件,產品單價為4.13元/件;自制剪具的單位成本為5.96元/件,單價為10.51元/件。刀具OEM的單位成本是13.98元/件,單價為23.70元/件;自制的單位成本為10.24元/件,單價為20.12元/件。
(圖片來自張小泉二輪問詢函回復)
代工廠稱用刀拍蒜偏離主要用途
那究竟什么樣的刀具是適合拍蒜的?張小泉證券部人士表示,“其實公司產品中有壓蒜器這樣的工具。”
記者以業務咨詢方式向張小泉的代工廠商陽江市廚樂實業有限公司進行詢問,這是與張小泉合作多年的大供應商,2020年張小泉向其采購的OEM半成品,刀具、套刀金額為2659.65萬元,占其當期OEM采購的比例為11.80%,該公司業務人士表示,“斷刀現象不管是哪個牌子、哪種材料都會發生,是幾率問題。用刀拍蒜會不會斷,就好像用剪刀擰螺絲會不會損一樣,有點偏其主要用途。”
其表示,刀具的韌性會受到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比如熱處理爐還沒加熱到指定溫度,工人貪快提早把刀放上去。
根據此前張小泉方面發布的說明,涉事的產品是“龍雀斬切兩用刀”,刀身選用50Cr15MoV不銹鋼。上述業務人士表示,50Cr的特點是鋒利持久度高一點。如果是拍蒜用途,砍刀比菜刀合適,因為砍刀厚一點,砍切兩用刀的厚度是介于二者之間。
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乾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偽國潮品牌”泛濫,是否意味著品牌創新的門檻變低的問題時說道,“比如我作為一個品牌方,如果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的理解,還是淺薄的,我蹭的那個東西其實是蹭到了其表,而沒有蹭到其里。如果你要被稱之為一個中國品牌,請你拿出那個東西,如果能夠讓全球消費者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那恭喜你成功了。”
在此前聲明中,張小泉方面表示,將持續研發,真正做到“更懂中國廚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