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晉江產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現場會召開,旨在貫徹落實省十一次黨代會關于“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作部署,來自全省各地的相關領導、部門、企業代表等參觀華宇織造、卡爾美體育、盼盼食品等3家數字化工廠和中科院泉州裝備研究中心,詳細了解智能化生產、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情況。
同日,晉江市2022年第二期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成功開班,來自晉江市裝備制造企業、技術轉移機構及科技服務機構的近百名從事技術轉移轉化的相關人員參加培訓,接受三天的脫產培訓后參加考試,成績合格者將核發《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培訓結業證書》。
7月?14日,“海絲芯城 數創未來”集成電路分析測試及關鍵材料裝備技術研討會在晉江舉行,全國各路集成電路業界大咖、行業菁英齊聚晉江,共商晉江集成電路發展大計。
一系列“含技量”十足的重磅活動在晉江落地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晉江黨委、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攻堅。近年來,晉江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以“晉江經驗”為引領,聚焦創新發展這一鮮明主線,搶抓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舉全市之力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著力構建全方位科技創新體系。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晉江經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2021年完成GDP2986.41億元,同比增長10.5%,近三年GDP平均增速達7.8%,區域創新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佳縣市第8位,入選第三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據晉江科技局局長蔣家興介紹,對照《晉江市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實施方案》,主要創建任務和建設指標基本圓滿完成,有9項建設指標達到預期目標的150%以上,其中有5項建設指標實現翻番,建設工作成效顯著,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的視頻答辯。
截至2021年底,晉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從2017年的85家增長到了409家,增長了近四倍;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30.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6.8億元,2021年預計達56億元,有填報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達720家,實現翻一番。此外,晉江在全省率先將科技特派員跨界導入工業、服務業,讓科技人才充分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累計選任各級科技特派員、團隊等348名,實現科技特派員一、二、三產業全覆蓋和行政村服務全覆蓋,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做法,相關工作得到全省推廣。
這一系列“亮眼”成績背后,離不開晉江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在工作機制及模式創新上的持續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機制上,晉江以入選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為契機,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層次激發創新活力,在全省縣域率先成立首個市委科創委,強力統籌和推進全市重大科技工作。在布局上,投入近百億元,規劃建設“一廊兩區多平臺”創新版圖,先后引進建設中科院泉州裝備研究中心、中紡院、中皮院、中輕衛品等“國字號”科研機構,構建起支撐全市、輻射周邊的強大“科創”引擎。在氛圍上,每年舉辦的企業創新發展大會已成為晉江政府、企業、人才等共商創新發展之路的年度盛會,2022年晉江市企業創新發展大會聚焦“智造融合 數創未來”這一主題,首次評選出一批數字標桿企業、科技創新標桿企業,為全市企業樹立了風向標。此外,晉江持續性開展分行業科技賦能對接座談會,舉辦了集成電路“創業之芯”大賽、“海峽杯”創新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等系列創新賽事,不斷造濃創新氛圍,在今天的晉江,創新創業已成為企業行動自覺。
今年是“晉江經驗”20周年,晉江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縣(市),打造全國縣域科技創新標桿示范,重點將打造“三個示范區”:一是區域創新生態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100億元,高新企業突破1000家。二是產業創新轉型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4000億元左右,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高新產業產值占比達30%以上。三是高端人才聚集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50個、博士1000名、碩士10000名,技能人才20000名。(王述明 許麗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