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活,愛拉芳”,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增加了拉芳的國民知名度,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對這個日化品牌的認識。
多年過去,這句廣告詞仍然經典,拉芳卻在日復一日中逐漸從許多消費者的記憶里淡出。
提到拉芳,許多消費者的印象往往還停留在拉芳洗發水上,但實際上,除洗發水產品“出圈”外,近年來,拉芳家化(603630)還持續在護膚品、彩妝等領域發力,旗下新增了一批新品牌,如:國貨彩妝品牌VNK、獨家代理海外護膚品牌瑞鉑希等。
盡管公司業務不再局限于洗護領域,但由于支撐起公司業績的拉芳、雨潔等主品牌日漸老化,新增品牌又未能順利接棒老品牌,承擔起提升公司利潤的責任,拉芳的業績表現每況愈下,并在今年一季度由盈轉虧。
日前,拉芳系資本擬以2.7億元再度加碼“全球醫美第一股”醫美國際的消息,令拉芳再度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如果本次交易順利落地,拉芳家族將入主醫美國際,成為該公司新的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頭頂“全球醫美第一股”的光環,但醫美國際已經連續兩年錄得虧損。此外,醫美國際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口碑也似乎也與“全球醫美第一股”之稱并不那么匹配。
人們不禁要問:主業陷入倒退的拉芳家化與持續虧損的醫美國際聯手,真的能實現1+1>2的效果嗎?
不甘人后躋身醫美賽道 出巨資欲奪醫美國際“實控人”
近年來,隨著“顏值經濟”崛起,全球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6年至2020年,全球醫美市場的總收益由1149億美元增長至137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4.6%,預計2022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將達到1782億美元。
在全球醫美市場中,又以中國市場增長最快。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從841億元增長至2274億元,增速達到15.1%。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估,2022年中國醫美市場的總收入將達到3202億元。
由于醫美行業景氣度持續增高,許多本不從事醫美業務的企業也想從中分一杯羹。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就有蘇寧環球(000718)、奧園美谷、特一藥業(002728)等20余家上市公司先后宣布加入醫美賽道,奧園美谷更是“激進”地表示,將剝離一切與醫美無關的業務。
在這股跨界熱潮下,老牌日化企業拉芳家化也不甘人后,借助投資醫美國際的機會躋身醫美賽道。
2021年,拉芳家化通過全資子公司以1億元的價格認購了醫美國際新發行的2141.3萬股普通股。
近日,拉芳擬加碼2.7億元,再次投資醫美國際。
(拉芳和醫美國際)
從醫美國際7月20日晚對外披露的2個股權交易信息獲悉,澳洲萬達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澳洲萬達”)擬以1億元,受讓醫美國際創始人周鵬武、丁文婷夫婦持有的2132.2萬股普通股;海南東方捷創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捷創投資”)則擬以人民幣1.7億元,認購3640.26萬股醫美國際新發行的普通股。
其中,澳洲萬達由拉芳家族控制,捷創投資則由拉芳家族旗下的深圳市拉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拉芳投資”)和深圳國資旗下的深創投并購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共同作為GP設立,拉芳投資還擔任捷創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因此,上述交易的買家背后實際均為拉芳系資本。
如果上述交易順利落地,那么,拉芳系對醫美國際的投資總額將達到3.7億元,拉芳家族直接和間接持有的醫美國際股份將超過50%。屆時,拉芳家族將成為醫美國際新的實際控制人。
“全球醫美第一股”已連虧兩年 口碑不佳或令業績進一步承壓
兩度受到拉芳系資本青睞的醫美國際,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醫美國際主要從事非手術美學醫療服務,外科美容治療服務、一般醫療服務和其他美容服務,公司是國內頭部醫美機構之一,同時也是內地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醫美連鎖機構,有著“全球醫美第一股”的美譽。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醫美國際頭頂諸多光環,但實際上,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已連續兩年錄得虧損,股價也從發行時的12.16美元/股,一路跌至7月23日下午收盤的2.34美元/股。
和訊財經了解到,自2020年起,醫美機構普遍受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導致客流大幅下降,而為了應對新冠疫情,醫美國際在市場競爭下加大了促銷力度和宣傳力度,公司銷售費用率由此持續攀升,從2019年的47.5%增長至2021年的62.7%。同期,公司毛利率從68.2%下降至41.7%。
受此影響,醫美國際連續兩年虧損,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錄得凈利潤-2.35億元、-5.87億元;2022年一季度,其凈利潤仍為負值,期內凈虧損達322.5萬元。
需要留意的是,疫情對公司帶來的影響并未完全消除,由于醫美國際旗下的分支機構大多設立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地,而上述地區目前還存在疫情反復的情況,公司客群恢復仍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雖然國內醫美行業規模大、增速快,但醫美機構獲客較為依賴付費推廣、競價等方式,隨著流量紅利消退,行業獲客成本正在不斷走高。德勤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頭部醫美機構在百度競價的平均成本就已經接近5000元。
流量價格上漲推高獲客成本,疊加越來越多企業涌入醫美賽道加劇市場競爭,醫美國際的利潤空間或存在進一步被壓縮的風險。
即便拋開業績表現,僅從合規和消費者口碑兩個維度來看,醫美國際也有頗多槽點。
和訊財經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醫美國際旗下的醫療機構幾乎全部受到過行政處罰,處罰事項涉及違反醫療衛生規定、虛假宣傳、發布違法廣告等。
在翻閱醫美國際旗下醫美機構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的行政處罰信息時,和訊財經發現,這家機構還存在夸大醫生履歷的情況。
(截圖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盡管已經因此受到處罰,但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并未引以為戒。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一名消費者于7月19日發起的投訴顯示,該醫院的銷售人員仍然存在故意夸大醫生履歷的行為。
(截圖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除前述案例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醫美國際旗下醫美機構誘導消費、拒不退款、繳費后聯系不上工作人員等問題,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醫美屬于復購率較高的行業。以輕醫美為例,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約有10%的用戶會在一個月內產生再次消費的想法,30%的用戶在2-3個月就有復購念頭。而醫美國際的種種違規行為,顯然不利于推動用戶復購。
大力營銷拖累凈利潤大幅縮水 押注醫美賽道能否實現破局?
事實上,在加碼醫美國際之前,拉芳家化已經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涉足多個與自身主營業務無關的行業。根據財報披露的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拉芳共對24個項目進行了投資,涉及MCN機構、傳媒公司、母嬰平臺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金額約為2.31億元。
從結果來看,拉芳家化似乎并沒有在對外投資項目上賺到多少錢。
(截圖來源:拉芳財報)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拉芳家化仍在持的項目共計14個,累計投資金額為1.19億元,累計實現退出1.11億元。以此計算,公司累計實現退出的金額和目前在持項目的投資金額共計2.3億元,低于投資本金2.31億元。這意味著,拉芳不僅沒有從對外投資項目上賺到錢,反而小有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拉芳家化不僅在對外投資上表現比較一般,公司主業也差強人意。
除大眾所熟知的拉芳、雨潔、美多絲等洗護品牌外,近年來,拉芳家化還在護膚和彩妝上有所發力,目前公司旗下新增洗護品牌T8、彩妝品牌VNK,以及獨家代理海外護膚品牌瑞鉑希等。
盡管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但從財務數據上看,拉芳家化的業績表現卻每況愈下。2017年至2021年,拉芳家化的營收從9.81億元增長至11.01億元,但凈利潤卻從1.38億元下降至6904.88萬元,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2022年一季度,拉芳家化的營收數據甚至不再延續增勢,整體較2021年同期下滑18.14%,凈利潤也由盈轉虧至-255.67萬元。
究其原因,營銷費用高企或是拖累拉芳家化盈利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
近年來,拉芳家化為了拓展線上渠道和爭取90后、00后用戶,在營銷上相當大方。2021年,公司的廣告及推廣費用、電商平臺費用合計高達2.6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20%以上。
雖然拉芳家化瘋狂砸錢做營銷,但公司旗下的拉芳、雨潔等主品牌和大多數國貨老牌子一樣,仍然沒有逃脫逐漸被消費者“淡忘”的命運。
洗護類產品是拉芳家化的支柱品類,主要由拉芳、雨潔、美多絲等主品牌經營。2021年,拉芳家化不僅官宣選秀明星張欣堯為主品牌雨潔代言人,還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騰訊視頻等媒體上大量投放公司主品牌廣告。
但這一系列舉措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收效,公司洗護類產品的營收不增反降,從2017年的8.72億元一路降至2021年的8.52億元,毛利率也從60.88%減少至52.43%,顯示出公司旗下老品牌正在逐漸淡出消費者的選擇范圍。
事實上,除主品牌外,近年來,拉芳家化也為新增品牌做了大量營銷推廣工作。以公司旗下新銳彩妝品牌VNK為例,2020年至2021年,拉芳家化不僅邀請明星胡春楊為VNK代言,還與以淘寶主播李佳琦、抖音超頭部網紅張凱毅為代表的眾多KOL就VNK營銷推廣展開合作,并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進行全方位投放。
得益于此,2021年VNK的營收大幅增長315.75%至0.99億元,一躍成為公司增速最快的品牌。不過,VNK當期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不足10%,整體體量偏小,目前還不足以承擔起提升公司利潤的重任。
老品牌越來越“賣不動”,新增品牌又未能順利接棒,令拉芳家化陷入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公司2021年僅錄得扣非凈利潤341.5萬元,和高昂的營銷費用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強調的是,與被市場詬病為“為網紅打工”的蕉下相比,拉芳家化的“社畜”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數據上看,2021年拉芳家化在營銷推廣上共花費2.65億元,最終卻只從主營業務上賺到341.5萬元,不及分給電商平臺、明星和網紅的2%,占比遠低于蕉下。
和訊財經注意到,如果加上本次擬加碼投資的2.7億元,醫美國際將成為拉芳系資本投入最多的投資項目。
耐人尋味的是,即便在公司主營業務表現不佳、過往對外投資項目收效甚微的情況下,拉芳系資本還愿意拿出3.7億元押注醫美國際,顯然其似乎對醫美業務寄予厚望。
只是,就目前而言,拉芳家化與醫美國際各存困境,主業陷入停滯的拉芳家化和持續虧損的醫美國際聯手,能打出1+1>2的效果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