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化名)是一名機長。2020年10月,34歲的林先生從服務12年的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辭職。然而,國航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索賠1066萬元。此案經過一審、再審,2022年7月14日,北京市三中院終審判決,林先生賠償國航培訓費210萬元。
國航訴稱,培養一名機長最少需要花費600萬至800萬元。飛行員離開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損失也是必然發生的。林某某須向國航支付培訓違約金533萬元、培訓費533萬元,合計賠償1066萬元。
7月25日上午,#國航機長辭職被索賠1066萬#沖上微博熱搜榜單。
對此,網友意見不一,有網友表示站公司,這就跟公司花錢把你培訓出來了,然后你再跳槽一樣。
也有網友表示站機長,“不是已經服務了12年嗎?總不能終身不能離職吧!”
“服務12年還要賠這么多”
律師提醒
勞動者支付違約金需滿足三個條件
據上游新聞,重慶捷恒律師事務所李力律師告訴記者:法律規定,在勞動關系中,只有服務期和競業限制兩個內容可以設定勞動者的違約金,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實踐中法院判斷服務期違約金是否能得到支持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專項培訓,普通的如入職培訓、基本工作基本技能培訓是不能約定服務期和違約金的;第二,該培訓必須是花費了較大金錢和時間,例如外聘專業人員、導師,集中培訓一周一月之類;第三,雙方事先簽訂了相關協議,約定了違約金數額。因此,如果勞動者從事專業技能工作,就可能碰上服務期的條款或協議,勞動者可以根據相關規定判斷培訓是否屬于法律規制的范圍,同時注意服務期條款協議的內容并與單位進行協商。已經簽訂了相關條款協議的,注意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帶來的需要支付違約金的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