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發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但挑戰和機遇從來都是一體兩面,隨著物聯網時代加速到來,數智化浪潮愈加洶涌澎湃,科技企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價值重構期。
品牌價值是評估企業競爭力和成長性的重要指標。7月26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主辦的2022年(第十九屆)“世界品牌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發布了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長虹以1876.85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名第35位,品牌價值較上年提升140.56億元,位次也再次提升。
記者注意到,今年“世界品牌大會”的主題是“氣與勢:如何重建品牌生態系統”。那么,品牌價值連年增長的長虹,是如何在物聯網轉型升級的進程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氣勢”呢?
產業優化:成熟產業穩中求進,新興產業既快又準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這句振聾發聵的話,揭示了企業經營中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與時俱進。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激進求變風險巨大,固步自封則終將沒落。如何圍繞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實現新一輪優化布局,考驗著企業的智慧和能力。
長虹無疑是產業“優化布局”考核的優等生。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長虹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在強化智能家電、核心部件、IT服務等成熟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推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成熟產業是壓艙石和頂梁柱。
智能家電板塊作為長虹的“顯性標簽”,多年來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21年也保持著向好態勢。通過提質增效、調結構提均價,以及搶抓疫情背景下海外市場發展機遇,實現了全年收入的穩步增長。要知道,近年來智能家電市場下行壓力陡增,很多企業增長乏力,長虹在這一板塊的逆勢增長,體現了成熟產業的強大實力。
以冰箱壓縮機為代表的核心部件板塊,則幾無懸念地保持著強勢發展,2021年度銷量突破了6500萬臺,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場地位,變頻壓縮機首次突破位居全球第一、商用壓縮機位居國內第一。
在IT服務板塊,2021年加快向“云服務商”轉型升級、業務收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增值業務收入占銷售總額超25%,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
可以看到,針對成熟產業,長虹突出的是“穩中求進”。在新興產業領域,長虹的行動則突出了“快”和“準”。
快,體現在發展速度上。以新能源產業板塊中的長虹能源公司為例,這家以“堿電+鋰電”雙核心為主業的公司,2019年-2021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9.26%、54.59%、58.19%,業績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21年,長虹能源順利在服務“專精特新”創新企業的北交所上市,成為四川省在北交所首批上市四家企業之一。
準,體現在發展領域上。近年來,長虹在半導體、計算存儲產業的布局也見成效。長虹多款自主研制的天宮服務器和PC產品入圍“信創名錄”,牽頭承建了全球領先的成都智算中心。面向物聯網產業變革,長虹精準布局智能制造,打造了國內首條“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其標準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成功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名單。
品牌價值從來都不是空洞的描述,扎實的產業布局和與時俱進的優化調整,讓長虹可以最大限度地平衡好現在與未來的關系,讓品牌成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優秀范本。
科技創新:“三層體系”釋放競爭力 技術優勢轉化市場優勢
產業布局得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但并不一定帶來產業競爭力的釋放。在優化產業布局的同時,提升科技創新的競爭拉力,才能構建出別人難以逾越的競爭護城河。
與很多企業擅長單點突破不同,長虹的科技創新更多是在“體系”中誕生的。“先進性技術、競爭性技術、技術生態圈”三層技術體系,是長虹在技術創新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原因所在。
比如,先進性技術方面, 擁有“三個燈塔實驗室+四個創新研發中心+多個外部聯合實驗室”的長虹中央研究院,承擔起面向未來前瞻性、共性技術研究和外部科技資源整合的重任。
另外,長虹面向市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研發,通過技術成果按比例分成、技術入股等方式,創新科技研發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
長虹的科技創新并不封閉,其提倡外向型技術合作模式,與清華大學、中物院等高校、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打造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鏈。
記者注意到,在“三層技術體系”的強力支撐下,長虹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21年,長虹推動了190多個重大創新項目取得成效,參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國省級重點科技創新項目100余項,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40項。
核心技術方面,突破掌握高精度工業缺陷視覺檢測、超低溫啟動電源系統、高性能硅基負極材料等30余項核心技術,部分領域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
市場份額第一的8K智能電視,中國第一的高倍率圓柱鋰電池,中國領先的物聯網模塊、高速連接器、軌道交通電源系統……在創新科技的加持下,長虹也順利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
在反映產業價值鏈的“微笑曲線”中,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科技)和市場(品牌)。長虹在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的基礎上,用“三層技術體系”搶占產業鏈的價值高地,在打造產品技術壁壘的同時,也為品牌注入了更多科技化、高端化的內涵。
品牌突破:科技化是真實底色 年輕化與時代同頻共振
產業優化布局也好,科技創新也罷,這些都需要外化為品牌力,才能更好的支撐和推動長虹的可持續發展。
從家電長虹到科技長虹,這是長虹面向物聯網時代,正在實現的新一輪品牌蝶變。如今的長虹,不僅在C端的智能家電領域穩居第一陣營,在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多個B端領域,都成為行業佼佼者,
科技成為長虹最真實也是最耀眼的底色。
作為一家有著60多年發展歷程的科技企業,長虹也難免要背負外界賦予的“傳統”標簽。于是,品牌的年輕化,成為長虹的一項重要工作。
2021年以來,長虹的品牌動作不斷,在展現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同時,為品牌注入了年輕、潮流、活力的新內涵。
從去年6月身披“國運長虹”主題“新裝”的川航“長虹號”飛機起航,到7月助力國家羽毛球隊征戰奧運,成為冠軍的“冠軍伙伴”,再到12月與“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合作,讓智慧家庭與智能汽車“鏈接”在一起,都體現了長虹品牌以高端、專業、新潮的形象,更多進入到大眾視野中,成為全球化品牌傳播的先行者、新生活方式與新科技潮流的引領者。
時間造就了底蘊,創新塑造出活力。如今的長虹,產業層面是面向物聯網轉型升級的電子巨頭,用戶層面則是能與時代同頻共振、可感知有溫度的科技品牌,是“傳統”品牌實現“年輕化”突破發展的良好范本。
動態優化產業布局、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時俱進實現品牌突破,長虹品牌價值的增值之路,在物聯網、數智化時代正愈加清晰地展現出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