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周四凌晨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BP)已板上釘釘,但關鍵并不是加息,而在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屆時的表態,即究竟更擔心通脹,還是經濟衰退風險。
不過,近兩個月的縮表進度也不難發現,為了托住股市、樓市,美聯儲顯然壓力山大,在激進加息的表面之下,更關鍵的縮表進度僅為原先計劃的20%,二季度的市場拋售大概率嚇壞了央行,不斷飆升的房貸利率也或沖擊信心。最近美股持續反彈,多半也是緣于美聯儲的“小動作”。而問題在于,市場真的見底了嗎?二季度財報季或是檢驗市場真正成色的時候。
美聯儲縮表漫不經心
6月開始,美聯儲正式啟動縮表進程。當時,比起加息,市場對于縮表的未知恐懼實則更大,一旦9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激進收縮,對流動性的沖擊不容小覷。
事實證明市場似乎多慮了。如果按照原計劃縮表,美聯儲在過渡期內(3個月)每月應該縮表475億美元(300億美元國債和175億美元MBS),之后規模提升至每月950億美元(600億美元國債和350億美元MBS),約占資產負債規模的1%。但事實顯示,縮表速度遠遠滯后于原計劃。
按照原計劃,截至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應該下降至8.815萬億美元附近,截至7月20日,目前仍高達8.899萬億美元。近兩個月時間,美聯儲實際上只縮減了160億美元,只有前瞻指引目標的五分之一不到。
此外,美聯儲默認的縮表模式是對短期到期的債券不再續做,但其實美聯儲在賣出短端的同時,還主動買入了長端的債券。5月25日時,美聯儲持有5.769萬億美債,其中10年期以上長端債券1.426萬億美元;持有2.707萬億MBS,多數都是10年以上的,因為美國房貸都是20年、30年的長度。
美聯儲目前美債持有規模5.733萬億美元,其中10年期以上的1.435萬億美元;持有MBS為2.726萬億美元。不難發現,在這兩個月間,國債僅僅縮減了66億美元,但是長端國債卻被主動增持了9億美元,MBS更是被主動增持了近20億美元。可見,縮表的幅度遠遠落后于原定進度。
某國有大行交易員也對記者表示:“6月還是縮的,但7月以來的確沒有縮表,中長期債券基本持平,MBS的持有量甚至還略增了一點。”
美股今年上半年暴跌,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跌幅分別逼近兩成和三成,創下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差表現,市場對于美聯儲會否擔心股市暴跌的討論甚囂塵上,看似鐵了心要激進加息控制通脹的美聯儲,實則在縮表方面“手下留情”。
截至目前,美聯儲累計加息了150BP,7月大概率還會加息75BP,機構預計美聯儲將繼續在9月加息50BP,11月和12月分別加息25BP,最終利率將達到3.25%~3.5%,全年加息幅度超300BP。
加息幅度將逐漸弱化
之所以美聯儲對縮表畏首畏腳,也有一種可能在于,加息已后知后覺,經濟衰退的風險也開始加劇。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資深美國經濟學家柯冬銘(Thomas Costerg)對記者表示,事實上,大多數經濟指標,及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突然下跌都表明通脹將會放緩。加之經濟活動也在急劇放緩,并可能因此降低通脹。實際上,現階段的主要風險是對通脹的“矯枉過正”,采用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必要地推高失業率至遠高于降低通脹所需的水平。
“我們認為美聯儲可能低估了美國經濟對利率的敏感性。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存在慣性。政策影響經濟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美聯儲需要向前看,而非回顧過去。”他稱。
至于美聯儲是否暗中希望通過經濟衰退以降低通脹還存在爭議,但在柯冬銘看來并非如此,美聯儲或并不認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其關注的勞動力市場指標一直保持良好,而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根源在于住宅房地產、企業去庫存以及隨著市場情緒惡化可能突然停止的商業投資。勞動力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滯后指標,是“最后一擊”。
機構普遍預計,加息節奏將在四季度弱化。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將于8月底舉行,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央行的前瞻指引。
“事實上,我們認為美聯儲將更多地關注增長指標(以及不斷上升的衰退風險),并采取更前瞻的態度對抗通脹。我們預計鷹派的言論會消退。因此,我們認為9月美聯儲的行動是小幅加息25BP。”柯冬銘認為勞動力市場可能在年底前惡化,隨著失業率上升,工資和通脹應大幅下降,美聯儲或將視之為危險信號,并以此為由停止加息。2023年可能會發生溫和的衰退,伴隨失業率走高,故美聯儲不會進一步加息。
美股尚難言底
即使市場已開始計入明年美聯儲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美股也開始了一波持續的反彈,但在盈利衰退預期下,目前美股仍難言底。機構認為,美股的盈利下調可能仍有5%~10%的空間。
7月28日,多家科技巨頭都將發布財報,前景并不容樂觀。例如,華爾街預測,成本增加擠壓蘋果公司的利潤空間,該公司可能報告銷量增長率為疫情暴發以來最低,并且季度每股收益為近兩年首次下降。營業收入增長與盈利下滑的原因之一是高門檻可比業績,另一原因可能是美元走強。去年同期,因為疫情期間技術需求爆發,蘋果季度每股收益增加一倍多。蘋果公司有一半以上的銷售發生在美國境外,美元的強勢是個不利因素。很多跨國公司最近幾周都提到了美元強勢這個不利因素。
亞馬遜二季度也可能處境艱難,業務增長放慢的同時成本增加,可能逾七年首次遭遇營業虧損。但市場還是抱有信心,相信其可以實現16億美元的營業利潤,雖然這個數字同比下降79%。值得一提的是,這將是最后一個季度面對高門檻可比業績。去年同期,隨著網購需求和技術需求升溫,亞馬遜實現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不過,亞馬遜針對訂閱用戶推出的年度大促Prime Day,時間從2021年二季度推遲到了2022年三季度,令情況變得撲朔迷離。
標普500早在6月一度最低觸及3639點附近,一路從年內4700點的高位墜落。但近期熊市反彈持續,股指開始沖擊4000點。機構對于市場是否觸底仍將信將疑。“牛市的再度開啟需要很多具體的條件。比如,通脹必須觸頂且開始快速回落,而且全球經濟沒有落入深度衰退。與此同時,各國央行必須馬上意識到,通脹業已觸頂,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及時暫停加息/逆轉加息進程,趕在企業盈利因需求萎縮而銳減之前落實較寬松的金融條件,重振經濟。而觀察標普500的走勢后我們發現,今年的熊市還沒有任何已經結束的跡象。”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韋勒(Matt Weller)對記者提及。
該指數目前為止自日內低點反彈了10%,幾乎就是今年迄今三次分別為9%、13%和10%的逆勢反彈的算術平均值。與此同時,日圖RSI指標至今未能進入70以上的“超買”區域。韋勒認為,標普500指數等股指當然有可能業已構筑當前周期的底部,只是交易者對通脹高企與成長放緩的雙重困境計入了得到解決的樂觀前景。如果標普500不能延伸到阻力位4200點上方,預計下跌趨勢將恢復。
要注意的是,未來幾天美股波動性可能會上升。多位交易員指出,FOMC會議結束后,第二季度GDP將于當天晚些時候公布。市場預計第二季度GDP將溫和增長0.5%。然而,部分數據表現疲軟,GDP連續兩個負增長是可能的,這符合定義衰退的技術標準之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