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訊 “資產負債表應當成為當前宏觀政策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也應當成為當前政策的一個著力點。只有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經濟才能穩得住。”7月30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他指出,資產負債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重要性還在于它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從過去的一個財務概念,變成了一個金融概念。變成一個金融概念以后,資產負債表對經濟的敏感性大大增強,呈現出非常顯著的順周期的特征。當宏觀經濟出現一些風險的時候,可能受到影響的資產負債表就會急劇收縮,一收縮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一串企業甚至行業資產負債表收縮,引發經濟下行的壓力和風險。
劉尚希提到,資產負債表是關聯的,通過這種關聯,風險也會相互傳遞。在這種情況下,對資產負債表的惡化,特別是頭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怎么樣及時處置,及時遏制市場風險公共化,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步驟。所以,對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問題,要從宏觀的角度,從整體的角度去判斷其風險是否會溢出市場變異為系統性風險,甚至是公共風險。從公共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就不能簡單認為這是市場風險,該倒閉就倒閉。而應該看到,會溢出市場,帶來的連鎖反應會沖擊整個行業或整個經濟。
此外,劉尚希表示,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問題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居民資產負債表惡化,會導致一串的反應,不但加劇需求收縮,也會導致需求和供給之間形成一種負反饋,就是相互之間強化,導致經濟收縮。
最后,在被問到“我國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民生部分為何不能再加大”時,劉尚希表示,實際上民生部分是在不斷加大的。目前通過將近10萬億的轉移支付,促進地方政府在保民生、保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基本能力,針對農民的轉移支付也越來越多。
他指出,更好地保障民生,僅僅通過政府轉移支付是不行的,短期是可以的,最終還是要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之上,這樣財富估值也好,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也好,都是有一個現實的基礎。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張燕冬: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各位媒體同仁,今天上午內容也非常精彩,但是我們已經嚴重超時了,所以這部分我們縮短時間。大家都知道從國際層面來說世界經濟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由于俄烏沖突的延續化,引發了大宗商品的上漲和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是雪上加霜。通貨膨脹壓力逐漸加大,最近美聯儲、歐央行等連續加息,對世界經濟復蘇帶來諸多影響。從國內層面來說,我們是多重壓力,不僅是需求,剛才蔡昉老師也講到了一些問題,不僅是供給沖擊,而且預期轉弱以及國內市場的信心多重壓力,再加上疫情多點散發和持續沖擊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更加考驗著我們的決策智慧。
張燕冬:剛才您提到資產負債表中美國做對的,一個是居民,一個是企業,處置還是不錯的。最近劉尚希院長也在談這個問題,我想請您談一下,關于中國資產負債表這個核心問題,您怎么看?從這個角度說。
劉尚希:大家好,資產負債表是經濟運行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也可以說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和收縮決定了經濟是增長還是收縮。從這點來看,資產負債表應當成為當前宏觀政策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也應當成為當前政策的一個著力點。只有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經濟才能穩得住。
大家都知道,資產負債表決定了企業是不是可持續經營,資不抵債企業會破產。同樣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如果資產負債表出現普遍的收縮,那么經濟也會收縮。如果資產負債表出現普遍的擴張,那么經濟它也會增長。
這就是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從這點來看,資產負債表變得越來越重要。資產負債表的這種重要性,也還在于它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變化,什么變化呢?就是從過去的一個財務概念,變成了一個金融概念。過去理解資產負債表是財務學,從財務學角度看,資產負債表是一個基于歷史成本的賬面價值反映,其計量的基礎就是反映過去發生的交易,基于歷史成本法。財務學的資產負債表,對經濟變化的反映其實是不明顯的。
但是現在從財務學的資產負債表概念,變成了一個金融概念。變成一個金融概念以后,資產負債表的金融屬性對經濟的敏感性大大增強,特別是資產、債務的確認計量,特別是計量規則從歷史成本轉變為市場公允價值之后,使得資產負債表呈現出非常顯著的順周期特征。當宏觀經濟出現一些風險的時候,可能受到影響的資產負債表就會急劇收縮,一收縮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一串企業甚至行業資產負債表收縮,引發經濟下行的壓力和風險。相反,經濟上行的時候,資產負債表擴張,尤其是資產的估值,已經改變了過去的基于歷史成本法,開始基于市場價值或未來的價值來進行估值。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也會相應擴張。所以,經濟的收縮或者擴張是建立在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之上的。
因為資產負債表的這種屬性發生變化,在經濟金融化的背景下,我們很難再從傳統的財務學角度理解資產負債表,而從金融的角度理解資產負債表。這個轉變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話我們無法去判斷資產負債表為什么會成為各種不確定性、各種風險的放大器。其實就是它的這種金融屬性大大增強了。
更重要的是,資產負債表是關聯的,部門的角度來看是關聯的,從國際角度來看,各個國家的資產負債表也是關聯的。為什么金融危機可以傳染到各個國家?為什么一個頭部企業出現了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會影響到整個行業,形成系統性的風險?就在于資產負債表的這種相互關聯。通過這種關聯,風險就會相互傳遞。從這點來看,資產負債表,尤其是頭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它所帶來的這種影響是值得高度關注的。為什么國外出現了一個概念,叫“大而不能倒”。那就是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就像一顆原子彈。如果一般的小企業,它的資產負債表惡化頂多相當于一顆手榴彈,產生的波及效應是比較小的。但是這種頭部企業,特別是那種巨無霸企業,一旦資產負債表惡化,帶來的風險和產生的沖擊波就像原子彈,所以就出現了大而不能倒的現象,就出現了針對頭部企業進行救援。如果不救援,這顆原子彈一旦爆炸,很顯然對經濟產生的沖擊波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金融風險產生的影響超過實體經濟部門,這種風險不斷傳遞,會波及居民部門。
在這種情況下,對資產負債表的惡化,特別是頭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怎么樣及時處置,及時遏制市場風險公共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步驟。我們判斷這個市場風險會不會變異為公共風險,要從資產負債表關聯的角度去觀察。
所以對一個企業的問題,要從宏觀的角度,從整體的角度去判斷。從公共風險管理的角度,就不能簡單認為這是市場風險,該倒閉就倒閉。而應該看到,可能會溢出市場,帶來的連鎖反應會沖擊一個行業甚至整個經濟。這就是為什么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大的企業倒掉雷曼公司之后,后來動用財政資金出手救援道理就在這兒。救援大企業的目的是遏制風險蔓延、風險公共化,避免更大的社會代價,如大量破產帶來的失業、收入下降。如果救援方式得當,投入的財政資金不但可以收回,還可以增值。
張燕冬:非常感謝劉院長,事實上資產負債表最初是財務概念,后來衍生到劉院長說的金融概念,所以對老百姓(603883)來說,有時候不太聽得懂,什么資產負債表,跟我們老百姓什么關系?是吧?剛才黃海洲老師講到美國做對了什么,實際在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這一塊處置得比較好。那么我們的核心問題,您也剛才談到,無論是銀行,無論是企業,無論是居民,無論是政府,但是我想問的這些核心問題,對我們居民意味著什么?我們在這一塊在面臨這么多重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有沒有做對的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做?謝謝。
劉尚希:現在隨著經濟的增長,居民積累的財富是越來越多。這就是說居民的資產在增多的同時,居民的負債也在增加。比如說最主要的就是住房的按揭貸款。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實際發生很大變化,在過去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習慣,不喜歡借錢,所以居民的負債很少。現在這種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不僅有過去快速增長的住房貸款,而且日常用品、購買汽車,甚至其他的彩電、冰箱都有可能采取消費信用的方式,這就形成了負債。所以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實際形成一種鏡像關系,貸款是居民的負債,是銀行的資產,呈現一種鏡像關系緊密關聯在一起。居民的負債消費,越來越切入到整個經濟的供給與需求當中了,切入到整個資產負債表的關聯當中了,所以居民負債行為的影響就越來越大。
過去我們從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居民負債行為,現在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如果居民資產負債表惡化,會導致一串的跨期反應。居民負債累積多了,居民支出就會剛性化,導致當下消費乏力,不但加劇需求收縮,也會導致需求和供給之間形成一種負反饋,相互之間強化,導致經濟收縮。
所以從這點來看,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剛才海洲說在美國通過財政一些措施,增加現金流的辦法,增加收入,同時也解決了民生,從這個角度去修復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對企業也是從流動性的角度去修復的。我覺得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產估值要能夠穩定下來,要能夠可預期。如果宏觀不確定性在不斷放大,那么資產價值估值不能穩定,可能就會不斷貶值。企業也好、居民也好、銀行也好,資產如果都在貶值的情況下,通過連鎖反應,通過資產負債表的關聯,會導致整個經濟收縮。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復的問題,其實也是變得非常重要。
張燕冬:我正好問您,您來自財政部,剛才蔡昉老師也說,現在的消費是不是也會成為一種新常態,消費會受到限制。關鍵美國的現金流、提高老百姓收入等等,我們的公共財政更主要是支出部分,為什么民生的部分不能加大呢?這才是根本解決老百姓沒錢的問題啊。
劉尚希:其實民生的這部分是在不斷加大的。現在也有一個“小三保”,就是針對地方政府的,加大轉移支付,保工資、保基本民生、保地方政府的運轉。其實在這方面,就是通過將近10萬億的轉移支付,保證地方政府在保民生方面、保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基本能力,是在加力做的,針對農民的轉移性支付是越來越多的。農民這種轉移性的收入,在農民收入結構中,比重是在上升的,如果說長期靠這種轉移性收入的增加來增加農民的收入,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現在怎么樣更好保障民生,僅僅通過政府轉移支付是不夠的,短期是可以的,最終還是要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之上,這樣大家財富估值也好,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也好,都才有一個現實的基礎,靠政府轉移支付無法去真正修復資產負債表,只是短期修復。要明確這一點,政府的作用就是幫一把,不讓它崩潰,為未來的增長提供一個新的條件。
張燕冬:好,劉院長講的部分同意,部分我也有保留,但由于時間關系,不問了。講到了關鍵還是要增長,經濟要復蘇。所以有請劉元春校長給我們講講經濟復蘇到底面臨哪些難點?劉校長好。
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雜志、《財經》智庫承辦的“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7月30日-31日在青島舉行,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創新路徑”。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