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8月2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2014年建院以來涉老字號案件審理情況進行通報,歸納老字號保護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并就加強保護提出建議。
▲發布會現場。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供圖
新京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5月31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審結涉老字號案件490件,其中行政案件393件,民事案件97件。393件涉老字號行政案件中,老字號權利人勝訴率高達64.1%,民事案件中最高判賠金額達3000萬元。
發布會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從近三年審理的老字號商標案件及不正當競爭案件中,精選發布了較為典型的案例。
例如,在“雷允上”商標行政案件中,法院幫助兩家均曾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的企業,理清300年歷史老字號“雷允上誦芬堂”的歷史沿革和傳承關系,合理劃清品牌界限,充分保護了老字號的既定市場格局和品牌商譽;在“西四包子鋪”不正當競爭案中,法院綜合在案證據判定“西四包子鋪”所形成的品牌商譽持續存在,維護了華天某公司對“西四包子鋪”品牌享有的權益;在“一得閣”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中,法院依法加大對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打擊力度,合理合法確定損害賠償計算方式和體現老字號品牌價值的賠償數額,維護了老字號品牌商譽。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介紹,老字號品牌在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因權利界限不清引發權屬糾紛,因經營不善或中斷致品牌價值跌落的風險。此外,老字號商品標識、企業標識、商業活動標識容易遭他人攀附摹仿使用或惡意搶注。
針對上述問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建議,老字號企業應盡早健全自身產權體系,合理劃分權屬關系和權利邊界,同時可依托互聯網,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市場大數據等識別手段,合理開展境內外知識產權糾紛維權工作。同時,市場競爭主體應秉持公平誠信原則開展經營活動,尊重自主及他人知識產權,共同營造良好有序的營商環境。
此外,法院建議各方積極構建“全鏈條”保護格局,合力遏制侵權行為,法院將加強司法、行政執法的協調銜接,加大訴源治理力度,從源頭上打擊侵犯老字號知識產權的違法違規行為。
校對 劉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