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愉小編
出品 | 愉見財經
看臺灣地區經濟對大陸的倚重程度,第一個數據是看順差。
根據海關總署7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兩岸貿易額為1652.4億美元。其中,大陸從臺灣地區進口1225.2億美元,同比增長7.3%;大陸向臺灣地區出口427.2億美元,同比增長16.4%。
換一個統計口徑,看臺灣地區發布的相關數據,今年上半年,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也統計在內)貿易順差為517.8億美元。
517.8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同口徑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上半年整體順差為276.9億美元。那么做一道簡單的加減法,如果對大陸的順差,那么臺灣地區上半年貿易就會出現大額逆差240.9億美元。
上半年的世界很不太平,俄烏有戰火,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有飆漲,還有美國加息,各經濟體貨幣匯率動蕩。這個背景下,一些曾經的貿易順差經濟體突變逆差,也不奇怪。
比如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就是一個可對比項。韓國一直是出了名的出口大國,但上半年貿易逆差達103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同期間最高逆差記錄。其中韓國對華呢,從5月份開始,5、6、7連續三個月,都是逆差的。要知道從1993年到2021年,在加上今年的前4個月——這將近30年以來,韓國對話的貿易一直是順差的,但最近3個月,歷史改寫,“愉見財經”看到韓國的經濟媒體,這陣子都把對華貿易逆差當大新聞、趨勢性大問題在做分析了。
再來看日本,上半年整體逆差7.9兆日圓,創下43年來最大逆差。還有大家都誤以為在中國抗疫期間吸引了多少外資獲得了多少出口機會、成為新世界工廠的越南,其實上半年整體順差也就7.1億美元,這當然算是個好數據,但是呢,上半年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高達350億美元,同比增長21.7%。
臺灣的幸運,固然有自己的爭氣,比如對半導體產業的布局,生產的高端芯片那是全球緊俏。但是,祖國的支持,大陸的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給力嗎?
想起臺灣的食品、水果、海產品、農副產品,“愉見財經”總是會憶起那個樸實又親切的“阿土伯”形象,感覺出自同胞的耕作捕撈,加上臺灣宜人的水土氣候,這些食物都更美味了。我猜我的這種偏愛在很多大陸同胞心目中都有,所以,2021年臺灣地區出口的其它柑橘類86%銷往了大陸,臺灣地區出口的冷藏白帶魚100%銷往了大陸,冷凍竹魚51%銷往了大陸……
把好食品安全關是重要的,把好人心關是更重要的。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日表示,根據有關進出口方面的規定,以及食品安全要求和標準,有關部門即日起對從臺灣地區輸往大陸的葡萄柚、檸檬、橙等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采取暫停輸入措施;同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并稱,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決定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
此外,根據媒體報道,海關總署1日晚公布部分臺灣廠商違反相關規定,緊急停止輸入。這是依大陸海關總署24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限制未完成更新注冊的臺灣廠商產品輸往大陸。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稱,目前不少島內食品業者,在大陸海關總署的狀態被變更為“暫停進口”,其中不乏知名業者,包括維格餅家、郭元益食品、維力食品、味全食品及泰山企業等。其中,產品類別“餅干、糕點、面包”項目中,臺灣107家拿到在陸注冊編號廠商中,有35家狀態呈現“暫停進口”。
當然,臺灣地區出口到大陸的食品、水果、海產品等,雖然品類繁多,但以商品額來計算占比并不算高,要說兩岸產業最為密切聯系的,也是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額第一位的,是集成電路。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大陸從臺灣地區的集成電路進口額為1558.7億美元,占集成電路整體進口的36%。此外,2021年臺灣地區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出口中,出口大陸的占比近60%。
在集成電路這一點上,臺灣是優秀的,芯片中高端的7nm、5nm等制造主要集中在臺積電和三星等廠商手里,大陸與臺灣也是相互依賴的。
據《華夏時報》援引臺灣工業總會8月1日發表的2022年白皮書表示,兩岸經貿呈現高度互相依賴,島內產業界普遍認為臺當局在重啟兩岸交流互動方面仍有努力空間,呼吁臺當局聚焦民生、經貿等領域,推動兩岸交流。
白皮書指出,臺灣地區目前有數十萬企業在大陸投資,大陸也有數千家企業來臺投資,加之跨境婚姻、求學等,數以萬計的民眾有往來兩岸的需求。
大陸是臺灣地區首要的對外投資地,也是臺灣地區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白皮書還提出恢復兩岸交通便利、鼓勵并支持民間團體赴大陸交流等多項具體建議。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愉見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