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真的很賺錢,我不想騙大家。”
8月3日,網紅主播彩虹夫婦發布視頻稱一場直播帶貨2.3億元,除去福利和福袋,以及投流的1000萬元成本,另外還有30%左右產品沒有傭金,最終凈賺約400萬元,捐款約100萬元。
對此,有網友質疑其是否真的賣出那么多,掙了這么多,也有網友關心其是否依法納稅。
圖/網紅主播“彩虹夫婦”抖音號
8月4日晚間,該消息一度沖上熱搜。截至8月5日早上,該主播發布的這則視頻已刪除。
圖/“彩虹夫婦”視頻截圖
成都稅務部門介入調查
8月4日,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稽查局了解到,稅務稽查部門已接到關于該企業稅收情況的實名舉報,成都市稅務局最近已在關注“彩彩就是虹”企業,對舉報情況已介入調查。
“彩虹夫婦”主播擁有936.6萬粉絲,已綁定“彩彩就是虹”企業店。記者嘗試多次聯系彩虹夫婦,但暫未得到回復。
據央廣網消息,近年來,明星、主播因偷漏稅而“塌房”的案例屢見不鮮。如薇婭偷逃稅被追繳并處罰13.14億元、林珊珊偷漏稅被罰2767萬、雪梨偷稅被罰6555萬、鄧倫偷逃稅被處罰并追繳1.06億元,說到底,在暴利面前他們試圖用僥幸心理與法律博弈。
如何發現其沒繳或少繳個稅?罰款倍數是如何確定的?如何監管?
據南方都市報此前的報道,稅務部分主要是通過大數據監管發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網友熱議
“果然站出來的就要經歷這些,但愿她經得起調查”。
“都在留意別人賺400萬,但沒人看到捐了100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直播行業應該是稅務局重點對象!”
“現在的網紅主播賺錢太厲害了,普通人簡直不敢想象這樣的賺錢速度。”
圖/網友評論
憑借“女追男”“姐弟戀”的經歷收獲900多萬粉絲
“彩彩就是虹”企業店的營業執照顯示,該企業全稱為成都彩彩就是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高新區,成立于2020年12月4日,注冊資本100萬元。
法定代表人為孫彩虹,持股比例90%。企業經營范圍包括市場營銷策劃、食品互聯網銷售、化妝品零售、化妝品批發、日用品銷售、箱包銷售、鞋帽零售、文具用品批發、珠寶首飾零售、體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等。
據企查查APP顯示,該企業人員規模小于50人,有7人參保,納稅人資格類型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頭部帶貨達人,近一個月8場直播場均銷售額3831.1萬
圖/彩虹夫婦抖音號,擁有936.6萬粉絲
圖/8月3日,“彩虹夫婦”發視頻自曝一天帶貨2.3億,凈賺400多萬元引發關注
據“彩虹夫婦”發布的視頻顯示,他們是一對“90后”夫妻,丈夫叫郭斌,妻子叫孫彩虹。
據孫彩虹自述,她與丈夫是高中同學,丈夫比她小三歲,到如今已相戀11年。兩人經過8年戀愛長跑,從校服到婚紗,現育有三個孩子。婚后,夫妻倆靠賣保險為生,三年內從試用業務員連升五級雙雙晉升為高級經理。
圖/“彩虹夫婦”抖音視頻截圖
2020年,彩虹夫婦開始拍攝短視頻,憑借“女追男”“姐弟戀”的經歷吸引了不少粉絲。過往直播中,彩虹夫婦主要銷售家居日用、母嬰、食品飲料等平價產品。其最近一場直播爆款產品包括護發素、自熱火鍋、棒棒糖、瓜子等,單價從9.9元到99.9元不等,產品頁面顯示的“已售”數量從700多到1萬多不等。
“彩虹夫婦”賬號的直播動態顯示,他們剛于8月3日舉行過“彩虹生日大場”直播,從9時53分到23時41分,總共分三個時段進行了約13個小時的直播,每場賣商品上百件。其7月22日的“出月子特大場”直播分兩個時段共持續約4小時,每場賣60多件商品。
據直播電商數字營銷服務平臺數據顯示,“彩虹夫婦”粉絲量和帶貨水平均屬于頭部達人,8月3日以7502萬直播銷售額在達人帶貨榜中排第一,銷售額是第二名的三倍多。
自曝2022年全款4300萬買800平別墅
2021年,他們的短視頻賬戶中的粉絲量達到了三百萬,而靠著直播帶貨,他們全款600萬,購買了一套建筑面積為260平米的大平層。
2022年5月15日,孫彩虹又在自己的短視頻賬戶上,高調宣布自己入住4300萬豪華別墅,而在此之前,她就對婆家娘家的親人發出了共同入住豪宅的邀請。
圖/“彩虹夫婦”抖音視頻截圖
孫彩虹喜歡熱鬧,因此在購買了這套房子后,她就把公公婆婆和娘家爸媽都接到了別墅一起生活,同時還把在外打工的弟弟弟媳和小姑子等親人都叫回了家,帶著他們一起帶貨掙錢。
對于她公開發布的,關于購買并入住豪華別墅的一系列視頻,也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彩虹夫婦入駐短視頻平臺不過兩年時間,竟能全款購買四千多萬豪宅,利用網絡熱度掙錢,是否過于“暴利”?
記者嘗試多次聯系彩虹夫婦,但暫未得到回復。
網紅主播自曝收入意欲何為?紅星快評:公眾要有辨別能力
盡管網紅主播在視頻中強調“不想欺騙大家”,但這樣少見的自曝收入行為,還是讓人感到困惑和不解,在相關報道的評論區,除了一部分人對此事表示驚嘆,不少人都在感慨直播帶貨投入比較大,不只是表面看起來賺錢。
主播此舉意欲何為,恐怕只有本人最清楚,不過此事在輿論場上還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比如,有網友會情不自禁地以她的例子作為切口,來揣測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的薪酬水平;登上熱搜后,主播客觀上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影響力變大進而提升她直播帶貨的業績;更重要的是,她自曝收入可能藏著這樣的潛臺詞——我的帶貨水平和吸金能力過硬,以此為噱頭,主播可能拿到更多商業合作。或許,她的確不想在收入上欺騙大家,自曝收入也沒想太多,但客觀上卻達到了“一石三鳥”的營銷效果。
當然,只要收入來源合法,沒必要對他人的正當收入指指點點。不管網紅主播曬收入的動機如何,網友們在高收入面前并沒有迷失自我,反而能理性對待直播帶貨行業的高收入,這既體現了人們對合法財富的態度,也能反映大眾對直播行業盈利模式的認知水平。
在直播帶貨行業,主播間是有分層的,收入當然有高下之分,像“彩虹夫婦”這樣的網紅主播,其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間形成的,相對應的,其高收入也需要拆解開來,一部分收入還要繼續投入到運營中。流量時代,消費熱點會快速迭代,消費者注意力隨時可能轉移,如果帶貨主播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給消費者帶來新的購物體驗,可能很快就會被時代甩在后邊。用網絡流行語來說,這個行業“卷”得很厲害,“高收入”無法概括這個行業的變動和壓力。
更殘酷的事實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頭部主播和普通主播普遍比較辛苦,但最終誰能躋身高收入之列卻是個未知數。有媒體2017年報道,半數網絡主播月收入在千元以下,過萬的不足1成。很多缺乏平臺、資金等支持的尾部主播,在直播帶貨的浪潮中很難上岸,在付出了大量精力之后,可能依舊收效甚微。
近日,另一則新聞報道值得注意,“短視頻成孩子暑期沉迷‘新選擇’”,讓人驚訝的是,有些孩子坦言想當網紅。并非要去污名化“網紅”,但孩子們如果把成名看得過于容易,可能會失去學習和生活的奮斗動力。這種試圖走捷徑、一夜暴富或一朝成名的想法不應該受到推崇。
因此,對于網紅主播口中的“帶貨2億凈賺400萬元”,公眾要有自己的辨別能力,站在正確的價值導向一邊。對于普通人來說,正確的價值導向是從堅固的事實和全面的真相中歸納得來,它會幫助我們正確理解社會,指導人們創造真實而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走向虛妄。
來 源 | 21視頻、北京青年報、彩虹夫婦抖音號、企查查APP、紅星新聞、南方都市報、央廣網、新浪微博、長沙電視臺·星視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