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報告》顯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一方面,疫情前全球經濟“低通脹、低利率、低增長、高債務”的“三低一高”局面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特別是高通脹問題正成為多數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治理高通脹,主要發達經濟體加快收緊貨幣政策,通過外貿外資、匯率波動和金融市場等渠道給新興經濟體帶來的溢出影響明顯加大,全球經濟活動邊際放緩、部分經濟體硬著陸風險增加。
另一方面,國內消費恢復面臨居民收入不振、資產負債表受損和消費場景受限等挑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還存在一些難點堵點,服務業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穩經濟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報告》強調,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保持較強韌性,宏觀政策調節工具豐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談及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一是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
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
三是密切關注國內外通脹形勢變化,不斷夯實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做好妥善應對,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四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49法”,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用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市場主體傾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是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六是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的溢出影響,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
七是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底線思維,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八是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做好經濟發展和風險防范工作,保持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