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熱得夠嗆,不干活,在外頭空手走一圈,衣裳馬即就濕透了。我想起了老早那些干苦力活的人。
那昝子,城里頭有大片的菜地。越是天熱,胡椒、黃瓜、番茄越是長得快,菜農們只得成天跟在地里頭澆水、收摘。他們頭高頭少不了一頂草帽,要不然,被毒太陽烤著,不中暑才怪呢!
工廠里頭發夏季勞保用品,除了手巾(毛巾)、肥皂之外,也會順帶給每人發一頂草帽。露天作業的人就把草帽留著自己戴;在車間里頭干活的人,自己舍不得用,就把草帽帶回家來給家里人戴。家里頭的公雞頭(小男孩)們,一個個木里十骨(不明事理)的,大中午太陽正當頭頂心的時候也要出去黏知了,大人望見了會甩過來一句:“小炮子子,把草帽戴到(著)!嫑曬得滿頭滿臉生癤子。”娃兒聽到后,神頭鬼臉(扮鬼臉)地伸一下舌頭,乖乖地把草帽扣在了頭頂上。
那昝子汽車稀少得很,貨物運輸主要就靠各個區的板車隊來承擔。馬路上一撥接一撥的拉板車工人,每人頭上都戴著一頂草帽,拖著死沉(沉重)的貨物一步一步地往前挨(走)。拉上一段路,累得吃不消了,他們就會找一處蔭涼落地(地方)停下來歇歇腳。大伙把車子停靠在路邊,席地坐在樹蔭下,把頭上草帽一摘,半邊帽檐一窩(卷起來,握住),就對著滾燙的頭臉和胸口“呼啦、呼啦”地扇起來。只等扇過這陣子,陣陣涼風把一身熱氣吹得差不多了,再把草帽往頭上一磕(戴),重新拉起板車上路。雖說只是一頂草帽,但對拉板車工人來講卻是“兩用”的防暑利器,既擋太陽又能扇風,再配上一只水壺、一條毛巾,這就是他們一個“苦夏”的防暑降溫用品了。 陳光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