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余夢迪)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就業形勢嚴峻。我省畢業生就業進展如何?8月9日,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走進《政風熱線》,針對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勞動權益維護等方面作出回應。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送崗位、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走進省內的168所高校,目前江蘇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到80%左右,接近往年,好于預期,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穩定。”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介紹說,今年江蘇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超過66萬人,比去年增長6萬人。江蘇始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省人社廳聯合省教育廳等有關部門打好紓困穩崗、政策籌崗、市場托崗組合拳。同時,建立江蘇就業運行監測系統,推進就業的數字化轉型。
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該怎么辦?又將獲得哪些幫助?“拓寬就業渠道,落實政策扶持,確保實現年末總體就業率不低于92%。”張宏偉說,下半年全省人社部門將持續發力,除組織一系列招聘活動外,還將注重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各地政府建立健全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拉動就業,聯手人力資源企業共同在江蘇智慧就業云平臺開發高校畢業生專區,共同籌集發布不少于20萬個就業崗位。
今年夏天我省持續高溫,相關政策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的、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從事物流工作的陳先生介紹,在7月15日拿6月份工資時發現,他們公司發放高溫費是按天計算的。“一天13.8元,6月份只發了3天。”陳先生對高溫津貼到底是按月發放,還是按天數來計算發放并不清晰。
“根據規定,在高溫天氣下作業,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高溫津貼是崗位津貼,是強制性的,必須要支付,但是支付也有條件的。”省人社廳勞動關系處處長吳敏超回應,正常情況下,高溫津貼按月支付,共6、7、8、9四個月。有用人單位通過依法制定規章制度或者集體合同來約定,勞動者也知曉的話,可以將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作業的時間按天折算。“高溫津貼如果發放不到位,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也可以反映給行業主管部門和工會組織。”
新就業形態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位騎手反映,送外賣4年,沒有勞動合同、養老、醫療、工傷保險等合法勞動權益。“平臺用工分為傳統用工關系、平等主體和不完全勞動關系三種。”吳敏超表示,去年12月底,省人社廳牽頭制定了我省《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先明確了平臺企業應當承擔合規用工的主體責任。《意見》將平臺用工分為傳統用工關系、平等主體和不完全勞動關系三種。外賣騎手可自由選擇工作時間,屬于不完全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規,《意見》對這類勞動關系也進行了兜底保障,如不能隨意收取押金等。吳敏超透露,下一步將指導平臺企業落實政策,會同相關部門推動集體協商,保護好勞動者的權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