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元錢無限續杯的武漢“糖水爺爺”,日前登上網絡熱搜。隨之而來的是洶洶的質疑、謾罵、造謠等網絡暴力。對于此事,人民網(603000)評:網暴“糖水爺爺”,于心何忍?
武漢糖水爺爺遭網暴不擺攤了
7月底,武漢一位街邊賣糖水的老爺爺沖上了熱搜,因其無限續杯以及低廉的價格,備受好評,被網友稱為“良心爺爺”。
在攤子上,牌子上寫著感謝大家照顧生意,老人和小孩喝水不要錢,喝開水不要錢的字樣,兩塊錢的糖水能讓你喝飽,暖心又暖胃;他總是樂呵呵地,為每一位客戶送上滿滿一杯糖水。
據了解,30多年前謝永安從河南固始老家來武漢打拼,最初靠賣菜為生,后來才擺攤賣飲品。在江漢路擺攤時,有顧客喝完自己又打一杯,他索性在招牌上寫下“免費續杯”,就這樣堅持了17年,在3年前才從一杯一元漲到兩元。
曾有人問“這能掙錢嗎?”老謝笑著回應“不圖賺錢,喝好就行。”老伴張同蘭多次勸老謝漲價,但老謝就是堅持不漲價,說“兩塊就挺好”。
然而,隨著糖水爺爺的走紅,諸多網紅到爺爺的攤子上進行拍攝以及直播,網上也出現了“糖水不干凈”“子孫不孝順”等缺乏善意且毫無根據的言論,隨著此種言論的愈加發酵,糖水爺爺被迫停攤,放棄了經營了17年的營生。近日,糖水爺爺公開發聲,很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幫助,不過他希望能夠回歸平靜的生活,不想再被打擾。
“糖水爺爺”的遭遇經媒體報道后
不少武漢網友表示
不希望他離開并留言挽留
不過據湖北經視最新消息
糖水爺爺還是決定離開武漢
由于兩個孩子都在這里
他表示會經常回來看看
“糖水爺爺”回應質疑
8月10日,謝永安向極目新聞表示,突然走紅影響了一家人的平靜生活,在與家人商量后,他決定放棄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攤。
老人表示,不出攤確實是因為一些“不好的言論”,但其實老伴身體也不太好,本來也有想回老家的打算。不過,“不好的言論”并非其親眼所見,“我們不會玩手機,也不懂上網,甚至一開始都不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
“孫子哭著來跟我說,媒體報道了我擺攤的事,老師同學看到了詢問他,說是網上有人質疑我賣的東西不干凈、會吃壞肚子。”謝永安說,看著孫子哭很是心疼,也對網上的言論也感到很委屈。
“紅豆湯、綠豆湯、銀耳湯啥的,我都是慢慢用電飯煲熬出來的,我自己知道是干凈的。但是,萬一真的有人說吃壞了肚子,我怎么賠得起嘛?”對于糖水不干凈的質疑,謝永安曾向湖北經視記者展示了家中的器具:“之前每天做生意天天是內外都洗這些器具。”
湖北經視-經視直播視頻截圖
面對網上“孫子是自閉癥”“子女不孝”的傳言,老人表示,他的兩個孫子已經十幾歲了,大孫子明年就要高考了,都是陽光健康的孩子;兩個兒子也在武漢工作生活,都是孝順的孩子,不希望網上的言論傷害到家人。
媒體發聲:別讓網絡暴力壓垮普通人的日常
@經視直播官方微博發布評論表示,“糖水爺爺”之所以一下子得到網友的認同,是因為大家從他的淳樸、他的堅持上,看到了初心,看到了良心。有的網友對于食品安全很關切,提出了建設性的批評,是合理的。可是有些網暴者,放著一份難能可貴的大愛視而不見,卻吹毛求疵,信口開河,惡語中傷,瞬間就毀了這份真誠。
@中國三農發布 表示,別讓網絡暴力壓垮普通人的日常:
央媒:網暴糖水爺爺于心何忍
2元錢無限續杯,老人小孩可免費喝,被稱為良心做生意的武漢“糖水爺爺”,日前登上網絡熱搜。但溫暖感動的畫風沒有持續,隨之而來的是洶洶的質疑、謾罵、造謠等網絡暴力。
17年如一日,紅豆湯、綠豆湯、冰糖雪梨等統統2元。在冰淇淋、奶茶“刺客”不斷引發吐槽的今天,“糖水爺爺”的平價堅守,可謂是城市里的一條特殊的風景線。糖水爺爺“不圖賺錢”的溫良與堅守,提示人們在忙碌疲憊的都市生活外,總能有一個免費消暑放松的好去處,總能尋覓到那個平價可口的小平靜、小美好。
然而很快,這一切被突如其來的網絡暴力,掀翻了。有人質疑“糖水爺爺”為何不戴手套,有人懷疑2元錢一杯衛生肯定“有問題”,有人造謠老人的“孫子是自閉癥”“子女不孝、無依無靠”等,更有人仿冒“糖水爺爺”在短視頻平臺開設賬號運營……種種怪現象,或許只是鍵盤上零散的冷言冷語,但累積起來,卻成了“糖水爺爺”及其家人的不堪承受之重。
據報道,為了平靜生活,在與家人商量后,“糖水爺爺”決定放棄生意,不再出攤。最新消息顯示,老人租住地所屬社區表示,如果老兩口愿意,可以給他們安排穩定的工作。
其實,網上的各種質疑大多是無中生有、顛倒黑白。有記者現場探訪發現,“糖水爺爺”做糖水的房間收拾得很干凈,東西擺放整整齊齊,食材都是真材實料;老人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生活平靜,并無子女不孝;傳言“生病”的孫子也即將步入大學,并未生病。網絡暴力者拍腦袋想象、坐在空調房里隨意敲下的那些字詞,不僅是對“糖水爺爺”的不尊重,更是無視法律底線,對他人生活的粗暴干涉與污蔑。
類似畫面,此前已發生多起。一名“95后”女孩,僅僅因為染了一頭紅發而遭到網友無端詆毀;消防員救人之后用水降溫,卻被網友質疑是浪費水資源……一個個令人感到憤怒的網暴畫面中,絲毫不見網絡“鍵盤俠”的善意與克制、文明與敬法,有的只是一些網暴者的狹隘、陰暗與張狂。
網絡文明,人人受益;網絡污濁,人人受害。治理網絡暴力,堅決不能手軟。對于那些信口雌黃、滿嘴惡言的網暴者,必須見一個打一個。2020年開始,國家網信辦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活動,已取得明顯成效。一些網絡平臺也及時上線了包括攔截和“一鍵防暴”在內的多種功能措施。然而現實中,依舊面臨著對網暴行為及其后果的準確定義定性困難、不同平臺標準缺失,處置標準不一等困難。尤其是,涉及網絡暴力維權成本高、維權難等問題更是讓那些網絡“小人”有恃無恐。為此,仍需要個人、司法機構、警方和相關平臺多方協調、共同發力破題。
“糖水爺爺”被網暴“勸退”,沒有一方會是贏家。呵護網絡表達的權利,廓清網絡言行的邊界,讓網暴者為言行切實承擔法律后果,才能構建起清朗文明、人人受益的網絡生態環境。
(圖源網絡 中國小康網綜合人民網、紅網、光明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