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資料圖。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8月14日,敘利亞官方媒體指責滯留在敘利亞的美軍動用車隊“偷油”,而這已經是三天來的第二次。
8月12日,敘利亞國家通訊社(SANA)就指責駐敘美軍出動多達144輛油罐車從敘利亞-伊拉克邊界的馬赫穆迪耶赫過境點,自敘利亞境內向美軍設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偷運敘利亞石油;8月14日,SANA再度指責駐敘美軍出動89輛油罐車,沿同一路線重復進行“偷油”勾當。
8月9日,敘利亞石油和礦產資源部也發表公開聲明,指責美軍盜采敘利亞石油。聲明說,敘利亞2022年上半年的石油產量約為1450萬桶,日均產量約為8.03萬桶。而美軍每天從敘東北部地區偷竊的石油多達6.6萬桶,約等于敘利亞每天石油產量的83%。
為此,SANA在其報道中稱,上述“偷油”事件是美國不斷違反國際原則的一部分,他們參與掠奪其他國家自然資源,致使這些國家的人民忍饑挨餓。
▲當地時間2003年6月18日,美軍士兵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持槍面對示威的伊拉克人。圖/新華社
━━━━━
“偷油”指責并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大馬士革當局就開始指責美國在敘利亞動用軍隊“偷油”。
2018年,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賈法里就正式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備忘錄,指責美軍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意在竊取敘利亞石油。此后,敘利亞政要和官媒還多次指責美軍在敘竊取天然氣、小麥等資源。
賈法里還曾對美國媒體《新聞周刊》指責稱,美軍授權并保護一家名為“Delta Crescent Energy”的“殼公司”在美軍控制區開采并運走石油天然氣,“而這些資源屬于敘利亞,美軍無權私相授受”。
對此,《新聞周刊》等美國媒體曾展開調查。雖然被媒體問及的美國財政部閃爍其詞,不愿提供細節,但上述媒體引述熟知內情消息人士的話證實相關指責“并非空穴來風”,至少被提及的“殼公司”是真實存在的。
前美國海軍情報和反恐專家南斯也承認,駐敘美軍控制地區的油井大多不具備即時投產條件,且冒險穿過多個勢力犬牙交錯控制區,將敘利亞石油運到伊拉克也并不劃算,但“許多線索都表明,美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的確和石油有關,至少他們有這樣的想法”。
南斯指出,美軍對土耳其在敘軍事行動一再綏靖,卻唯獨死賴在敘利亞東北部和南部兩小塊不毛之地不走,“說到底,因為那里是敘利亞僅有的兩塊值得一提油田所在地,如此而已”。
其實,敘利亞在中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油國”,其探明可開采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僅占全球比重0.2%和0.12%。而美國在中東直接或間接掌握了沙特、科威特、卡塔爾等海灣國家更豐富、品質更好的油氣資源,且這些國家都處于美軍中央司令部卵翼之下。
尤其是,此次美軍接連兩回被指責“偷油”,恰發生在拜登政府明顯表現出對美軍在敘利亞繼續“存在”心不在焉,被烏克蘭、臺海等地局勢牽扯越來越多精力和資源之際,大馬士革當局之用意,顯然并不在于“偷油”這事本身。
▲當地時間2021年9月23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城南的巴勒斯坦難民聚居區——耶爾穆克難民營,行人從建筑廢墟旁走過。圖/新華社
━━━━━
美國“竊賊”人設難以洗刷
大馬士革當局一直大罵美軍“偷油”,重點其實落在一個“偷”字上。
巴沙爾對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美國先后支持多個反政府勢力,以及至今仍逼迫其“交權”耿耿于懷,對美軍自2015年起就一直賴在敘利亞境內不走,更如芒刺在背。
為此,大馬士革當局一再明確表示,美軍在敘利亞的存在從未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等授權,本身就是“竊據”,因此不論“偷油”是真是假,這個“偷”是絕對沒有罵冤枉的。
耐人尋味的是,盡管特朗普和拜登處處針鋒相對,但在美軍“存在”敘利亞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卻戲劇性一致,甚至做法也一模一樣——即一方面不斷淡化美軍在敘的存在,不想在這里虛耗過多資源;另一方面又不舍得抽身走人,且不約而同地將駐敘美軍的最后據點,收縮在以油井為中心的東北部、南部幾個城鎮。
7月12日至16日,拜登對中東進行了自己就任總統以來首次訪問,4天行程期間他幾乎只字未提敘利亞問題。此后,拜登又對7月22日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境內的“定點清除”行動漠然視之。
拜登此舉本意在緩和美國與土耳其間的緊張關系,結果并未換來土耳其投桃報李,卻惹得敘利亞庫爾德人開始在自己控制區懸掛敘利亞國旗謀求和政府軍“統戰”,并呼喊“美國兵滾出去”的口號。
內戰持續10多年,敘利亞局勢早成殘局,相關各方心思各異,縱橫捭闔,彼此間即便有時“抱團取暖”,也仍然存在鮮明的立場差異。
正如一些觀察家所諷刺的,特朗普和拜登連續兩屆美國政府的“神操作”,讓敘利亞沖突相關各方神奇地達成了一個高度共識——
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舉行三邊高層會晤,盡管氣氛并非都那么和諧,但三國領導人卻一致呼吁美軍“立即撤出敘利亞”。
顯然,美國在敘利亞“行竊”之意圖、“竊賊”之人設已難以洗刷,且正迅速匯聚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仇恨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