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天氣下,全國多地啟動有序用電,或要求工業企業“讓電于民”,或倡議“節約用電”。
15日,四川省一則通知引發廣泛關注:通知要求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含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實施生產全停(保安負荷除外),停電時間從15日0時至20日24時。
今年夏天以來,浙江、安徽、江蘇、湖北等省份多個地市曾因電力高峰供需緊張,按照有序用電相關方案,對工業企業提出限電要求或節約倡議。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多地啟動有序用電與去年下半年的限電原因存在明顯區別。去年限電主要是受“能耗雙控”和煤炭價格暴漲影響。今年則主要是因為炎熱高溫導致的電力需求增長,同時部分地區干旱天氣致使水力發電量出現下滑。
“目前電力缺口大到強制要求工業全部停電停產的,還是屬于小范圍的情況。不能以局部代入整體,也不能以個別時段代入長期去猜測。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極端高溫干旱天氣相對偶發,持續不久,全國的電力形勢整體還是有保障的。”林伯強稱。
“最熱”的夏天與“減少”的降水
上市公司瀘天化(000912)15日晚間發布的公告稱,公司瀘州納溪區生產裝置于15日全部停車完畢,停車時間期自15日0時至20日24時。此次限電停產預計導致尿素產量減少約3.5萬噸、甲醇產量減少約1萬噸,預計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減少約0.3億元。
對于裝置為何停車,公告顯示系因落實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關于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業界人士處證實的《通知》稱:由于當前電力供需緊張形勢進一步加劇,為確保四川電網安全,確保民生用電,確保不出現拉閘限電。經研究決定,從8月15日起取消主動錯避峰需求響應,在全省(除攀枝花、涼山)的19個市(州)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含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實施生產全停(保安負荷除外),放高溫假,讓電于民。
據四川省氣候中心官方公眾號11日發布的《高溫干旱情報速遞》介紹,今年的高溫天氣來得又早又猛。7月以來,全省平均氣溫26.0℃,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2.1℃,排歷史同期第一高位。全省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共有96縣站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高溫日數16.2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1.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與高溫攜手而來的,還有干旱。上述資料顯示,7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35.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位列歷史同期第一少位。全省大部地區偏少2~6成,38縣站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少。
據四川省伏旱地方監測標準,全省共有101縣站出現伏旱。8月上旬,全省大部氣溫明顯偏高2.4℃,為歷史同旬第一高位;降水顯著偏少38%,為歷史同旬第一少位。全省目前仍有45站旱情在持續和發展,局地旱情偏重,其中19個縣站處于重旱狀態。
“又干又熱”的夏天,漲了電力需求,降了發電量。
數據顯示,7月4日至16日,四川遭遇歷史罕見長時間大范圍高溫極端天氣,電網最大負荷達到了5910萬千瓦,較2021年增長了14%。居民日均用電量達到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3%。
從供給端看,四川是我國水電第一大省。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48億千瓦,占全國總量的21.2%,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送出端。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已建水電裝機容量8887萬千瓦,居全國首位。
長江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分析稱,水電出力由豐轉枯是造成電力供需趨緊的重要原因。7月份以來,我國來水由豐轉枯,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9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0.6%,進入8月份,8月1日-9日三峽水庫出庫流量達到1.3萬立方米/秒,同比減少17.25%。
“偏枯的降水對我國水電出力能力產生較大的限制,而作為我國第二大電源的水電出力能力同比轉弱,火電頂峰壓力將同比顯著提升。”該研報稱。
盡管四川內有緊缺,對外卻不能直接斷了供應。林伯強告訴記者,按照“西電東送”戰略,四川境內梯級大型水電站均由國家統籌安排開發和消納,省內、省外有固定的分配比例,并不是四川優先消納,多余電量才外送。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稱,四川缺電實際上也會對外送電量的省份造成一定影響,包括華東、西北、華北、華中、重慶和西藏等地。“不能不送,但是可以協商少送一點。”
保障民生用電
“一連好多天都直逼40℃,雖然戲稱四大火爐但是也沒想到火成這樣,空氣都是燙的,我們家24小時全靠三臺空調續命。有本地的朋友說,昨天家里停電了好幾個小時,真不敢想象萬一落到我們頭上該怎么辦。”家住四川成都的張女士對記者表達了擔憂。
國家電網客戶端公布的停電信息顯示,8月14日到16日,成都市東部新區、簡陽市、雙流區、天府新區等多個區縣市的部分區域均有停電情況,原因以故障停電居多。
此外,四川廣安、江油等地居民也向記者反映,近兩日,其所在的市區或者縣鎮出現了短則兩三小時、長則十余小時的突發停電。盡管供電部門給出的解釋多是“電力設備故障”,但他們仍然擔心,此輪由電力緊缺所引發的限電舉措可能波及居民用電。
15日晚間,第一財經記者致電國家電網咨詢熱線,工作人員答復稱:目前沒有查詢到四川電力有關限制居民用電的通知,限制對象僅限工業用戶。
“如果要了解某地居民具體的停電原因,需要提供詳細的地址或戶號。一般來說,停電可能是計劃停電或故障停電,前者是為了檢修線路設備,都會提前通知,后者是臨時突發的各種故障造成的,需要一定時間修復。夏季高溫電網負荷大,出現設備故障導致停電的可能性也更大,請做好降暑措施耐心等待。”該工作人員稱。
林伯強分析,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一般約在20%以內,工業用電的占比卻在60%以上。根據有關通知,四川省幾乎所有的工業企業都為了居民生活用電“讓路”數天,這將有效緩解發電側的供應壓力。當地也要做好電網的運營維護和應急搶修工作,不出意外的話,居民用電是有保障的。
多地發布節電倡議
據湖北當地媒體《楚天都市報》8月15日報道,過去一周里,武漢內共有2128家企業響應了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的節約用電、讓電于民的號召,在四次“需求響應”行動里共壓減了219萬余千瓦的負荷給居民用電,為群眾在用電高峰里的穩定用電提供重要支援。
8月12日,江蘇省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發出倡議,工業企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責任,主動錯避峰用電。根據生產需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生產班次,積極參與電力需求側響應。減少非生產、非必需用電,最大限度節約電力電量。
8月9日,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發布《致全市電力用戶節約用電倡議書》,稱今夏全市電力供需形勢緊張,倡導工業企業通過計劃檢修等方式錯避峰讓電,主動支持緩解用電高峰時段供電壓力。避免設備空載運行,有序使用高耗能設備,盡量將電量用于生產環節。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國內外疫情、宏觀經濟、燃料供應、氣溫、降水,以及煤電企業持續大面積嚴重虧損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
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部分省份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華北、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
袁家海表示,從7月的電力消費情況來看,15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出現不小幅度的上升。其中包括,西藏(33.4%)、云南(26.1%)、安徽(17.6%)、重慶(17.0%)、湖北(12.7%)、四川(11.5%)、浙江(11.0%)、青海(11.0%)、上海(10.7%)、江蘇(9.4%)等地。考慮到全國總體“緊平衡”的狀態,這些地方面臨的電力高峰供需緊張狀況可能更為顯著。
“用電高峰期的資源不夠是個老問題,結合裝機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必須協同供需發力。值得警惕的是,極端天氣很可能會成為新常態。這對于火電、水電、光伏等各種能源發電的效率和安全都構成潛在威脅,必須早做準備、積極應對。”袁家海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