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沿海港口第6位、全球港口第9位的日照港(600017),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沿海20個主樞紐港之一。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應運而生,掀起了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新篇章,也開啟了日照港的加速崛起之路。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6月,日照港共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79億噸,同比增長5.79%。一體化改革賦予日照港的不僅僅是亮眼的數字,更是以智慧綠色為內涵的質的提升。
科技賦能 破解低效難題
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
2021年10月,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山東港口日照港重磅落地。跟大多數港口的自動化碼頭不一樣的是,它是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應用“北斗+5G”技術,推出了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的無人集卡調度系統等6項國產化、業界首創的科技成果,向全球港航業奉獻了傳統集裝箱碼頭智能化改造的“中國方案”,引領全自動碼頭建設進入了“低成本、見效快、可復制、易推廣”的新時代。
目前,山東港口日照港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在傳統碼頭基礎上建成的以“遠控岸橋、自動化軌道吊、無人集卡”為基本布局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綜合成本降低70%。全球首創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方案,讓單箱綜合能耗降低到50%,并成功破解無人集卡作業通常需要“安全員”監督的世界級難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集卡全工況、規模化運行作業。
調整布局 培育新增長極
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后,以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為目標,織密海上航線網絡,打造“山港快線”矩陣,日照港嵐山港區作為外貿內支線重要節點嵌入其中。這標志著日照港嵐山港區發展為功能更加齊全、服務更加完備的綜合性作業區,打開了山東港口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1992年日照港嵐山港區集裝箱業務與石臼港區同時起步,2007年嵐山港區集裝箱業務并入石臼港區,為滿足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2022年嵐山港區又重新布局集裝箱業務。今年,日照港從石臼港區調整3臺岸橋、8臺場橋到嵐山港區,在兩個月時間內,完成泊位作業能力升級,年作業量可達45萬標箱。7月份作業船舶26艘次,外貿支線實現“天天班 ”運營。
為努力打造山東港口發展全新增長極,乘著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東風,按照“一盤棋”“一張網”“一張圖”部署,嵐北港區依托山東精品鋼基地發展大宗散貨和鋼鐵等雜貨業務,中區發展油品、成品油及液化品業務,南區發展件雜貨+大宗干散貨業務,構建件散箱液聯動發展、功能齊全、集疏暢通的綜合性新港區。
退港還海 奏響港產城融合“交響樂”
港口吞吐量更大了,貨類更多了,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日照港,更美、更靚了。
日照港實施“美麗港口行動”,把綠色港口建設攻堅作為“1號任務”,推動觀念創新,工藝升級,實現密閉環境下散貨作業、實現生產過程全監控、實施“一區一策”環境網格化管理,管理提升,建立線上檢查考核、定人定責、重獎重罰,頂格推進環境深度治理,徹底實現港區“舊貌換新顏”。
為有效解決港、城發展矛盾,日照市與日照港攜手規劃退港還海工程。2020年10月,海龍灣工程作為我國首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岸線項目正式竣工驗收,昔日的煤堆場變成了碧海藍天的黃金岸線,長度達1882米,形成沙灘面積約46萬平方米,為城市披上一條“金腰帶”。
城因港興,港為城用。日照港強勁的內生動力也為日照市發展注入動能。一大批港產城融合項目帶動日照鋼鐵、汽車及零部件、漿紙等產業提速,日照臨港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利潤、利稅的比重達80%以上,形成以臨港工業、現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為骨干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3年來,搶抓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釋放的巨大紅利,日照港迎來一個個高光時刻。(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