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穩經濟不搞“大水漫灌”,但下半年宏觀政策更加積極作為,財政政策發力適度加碼。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針對性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當前穩增長中擔當重任。此次國常會相關部署中,基本明確當前財政政策加碼細節,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項:盤活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下稱“專項債”)限額空間,擴大有效投資;適當擴大稅費支持政策,比如新能源車免車購稅政策延期,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擴圍至養老托育服務業;強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基本民生。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財政政策強調有針對性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主要是希望將有限的資金精準發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在當前及未來財政緊平衡的背景下尤為重要。財政政策精準發力,將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此次會議針對新能源汽車新增1000億元車購稅減免,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有利于刺激消費。充分使用專項債資金,有利于提振基建投資。”羅志恒說。
萬億級存量專項債“新彈藥”
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延續復蘇態勢,但受疫情、高溫多雨等因素的影響,經濟恢復勢頭邊際放緩,鞏固經濟回升的基礎仍需加力。
羅志恒表示,當前經濟在恢復進程中遇到波折,主要體現在消費仍較低迷,其中餐飲消費仍是負增長;爛尾樓引發的“斷供風波”沖擊居民和金融機構信心,導致房地產銷售、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不足,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制造業投資增速下滑,主要是基建投資和出口在支撐當前經濟。
今年主要經濟數據中,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數據比較亮眼,增速連續三個月加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7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4%。
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背后,離不開今年上半年3.4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基本完成發行,為重大基建項目提供資金支撐。不過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已經基本在上半年用完,要保持全年基建投資穩定,分析師們認為可能面臨資金缺口。
上述國常會要求,依法盤活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這是國務院近期第二次提及盤活專項債限額空間,也是落實7月18日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告訴第一財經,依法盤活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是當前財政政策的發力重點,由于今年專項債已于6月底基本發行完畢,明年專項債提前發行可能會在四季度落地,三季度屬于政策空窗期,通過盤活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可以使財政政策保持在一定力度,繼續發揮政策效能。
為了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央給地方舉債設立“天花板”,采取限額管理,舉債余額不得突破限額。由于各種因素,地方并未用足限額,即地方專項債余額低于限額部分,成為可供地方使用的存量額度。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專項債約有1.55萬億元存量額度。
王靜文表示,專項債余額與限額之間的差距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往年已批未發行的部分,這部分主要是中小銀行專項債,對投資沒有影響,這部分剩余額度在3000億元以上。二是部分債券到期后,并未相應發行再融資債券,釋放了額度。所以,能夠穩投資的專項債規模約1.2萬億元。
羅志恒表示,今年發達地區受房地產市場影響,土地出讓收入也受到沖擊,總體財政壓力大于往年,用好限額能夠適當緩解部分地區財政壓力以及推動基建的能力。
他表示,2021年末各地專項債的限額與余額之差的地域分布不太均衡,發達地區空間大、欠發達地區空間相對小,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福建、浙江六省市剩余限額合計達到6199.6億元,占地方政府全部剩余額度的41.3%。
“分布不均衡的特點以及各地對專項債的需求度不一,同時部分地方政府反饋專項債的使用受到限制,尤其是中部地區項目收益相對較低,因此實際上完全發揮出作用仍要在項目儲備、篩選上下足工夫。”羅志恒說。
王靜文表示,從動用存量專項債手續上來看,地方盤活這一限額不需要當地人大或者人大常委會批準,只需要財政部批準即可,手續更為簡便。目前財政部門也有讓財政狀況好的地方多發債的政策導向,預計東部經濟大省可能會增發一些專項債券,以更好地承擔支撐全國經濟的重任。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研究指導地方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依法盤活債務限額空間,發揮有效投資作用。
稅費支持再加碼、強化民生兜底
積極財政政策除了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今年另一大關鍵是實施力度空前的退稅減稅降費、緩稅費等一攬子稅費支持政策,給企業紓困。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萬億元。
此次國常會繼續出臺針對性強的稅費支持政策。
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上述會議決定,將已兩次延期實施、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再延期實施至明年底,預計新增免稅1000億元。
為了緩解受疫情沖擊較大的養老托育服務業經營困難,上述會議決定對養老托育服務業增值稅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存量、按月退增量。
這也意味著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實施范圍再次擴大,新增養老托育服務業。今年以來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已經超2萬億與,實施范圍將擴大至制造業等14行業。
民生支出一直是財政保障重中之重,此次受疫情、災情沖擊,困難群眾增多。上述會議部署加大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舉措, 兜牢民生底線 。
比如全面落實低保擴圍。在現行覆蓋低保對象、孤兒等7類群體基礎上,將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低保邊緣人口新增納入保障。擴圍后政策覆蓋6700萬人。向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增發的一次性生活補貼,要盡快發放到位等。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累計支出低保等資金1200多億元,同比增加7%。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