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成都高新區交子公園商圈的舍得·成都復星藝術中心正式落成,并對公眾開放。作為西南文化藝術新地標,以及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成立六年后首次對外拓展的平行館,成都復星藝術中心甫一開館,便吸引眾多關注。
而成都復星藝術中心的落成,也是復地產發集團(以下簡稱“復地”)匠心筑品的又一標志性成果,更彰顯其作為復星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極具先見產業趨勢洞察和先進場景打造的能力。
“水中白玉”,以建筑詮釋城市文化
成都復星藝術中心的地理位置可謂獨一無二,其所在的復地金融島,是“成都新晉熱門商圈”——高新區金融城板塊的核心位置,既坐享繁華城市,又擁有自然島趣。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整個金融島項目規劃之初,復地就已經將這個位置預留出來,計劃打造一棟白色獨棟建筑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亮點,并承載起整個區域板塊的文化藝術功能。
作為金融島上唯一一棟白色建筑,成都復星藝術中心在建筑設計方面頗具亮點。據了解,其建筑造型取意于“水中白玉“,因其所在的金融島位于錦江中央,成都復星藝術中心便以其圓潤的造型,成為了一塊“浸泡在溪流里的轉子石”。
除了延續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流線型設計,復地還從地方文化中汲取靈感,讓成都復星藝術中心形成了“橫向流淌”的獨特造型。其建筑外立面的線條靈感源于四川安岳的圓覺洞石窟,因其佛像在自然風化、流水侵蝕等影響下,表面形成了深淺不一的橫向線條,藝術中心便將這種線條抽離出來,組成了建筑外立面的核心肌理。
如此,通過橫向的延展,藝術中心便與其旁商業街區更緊密相連,形成宛若潺潺水流的動感,而這種舒展的形態,也向外界傳遞出更廣泛的藝術文化包容性。
在用材方面,藝術中心則通過現代感十足的金屬材料繼續強化流動感,并弱化建筑棱角的處理。外立面白色啞光的質感,與背后高樓的冷峻線條、摩登玻璃幕墻形成溫度的對比,也因此成為金融島上頗具亮點的“視覺中心”。
精準定位,打造差異化場景體驗
成都復星藝術中心建筑空間分為地上三層和地下一層,總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結合了摩登的金屬材料和極具本土特色的竹子,藝術中心在展館內大面積運用白色與竹子的顏色,通過不同類型的材質碰撞融合,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和視覺體驗,又彰顯出鮮明的“成都氣質”。
在內部空間的設計方面,則基于對不同需求的考量和精準定位,打造出不同的場景體驗,讓藝術中心得以兼具藝術和生活的功能。
場館一層是個完全開放的空間,兼具咖啡廳、藝術品商店、售票廳以及部分展廳等功能,為人們打造出了咖啡、購物、會友的休閑生活空間。二層盡量控制窗的面積,營造出一個比較純粹的展覽空間。三樓則別出心裁地保留了大面積落地窗,通過這里可以直接看到江水以及對面風景,將金融島的美好景致盡收眼底。由此將城市景觀帶入場館內部,完成藝術中心內部與外部的自然互動。
目前,藝術中心的開館首展“青山周平個展——看不見的生活”正在展出,并將持續到9月11日。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復星中心并不以美術館作為單一定位,而是致力于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機構,承載多樣化的文化功能。
為此,復地將藝術中心的地下一層打造成了一個下沉式廣場,兼具多功能展覽館、公共教育活動空間、戶外活動露臺等多種用途,通過在這里舉辦講座、論壇、電影放映、工作坊等活動,將文化教育與傳播融入生活,覆蓋到更廣泛、更多元的受眾。
“十年磨一劍”,反哺多元產業發展
成都復星藝術中心所在的金融島項目,于2012年花落復地產發集團,并于2015年正式開工。該項目位于成都金融城板塊的核心位置,占地350畝,建設用地180畝,規劃業態包括辦公、公寓、酒店、商業、演藝、住宅、幼兒園等。
復地產發集團是復星生態系統重要成員,也是豫園股份旗下城市功能產業板塊,目前已覆蓋全國28城。依托復星健康、快樂、富足、智造產業生態體系,復地產發堅持以“蜂巢城市”、產城融合模式與城市共成長,并憑借領先的產業落地和運營能力,為億萬家庭客戶提供幸福場景體驗和服務。
在復地金融島上,這樣的理念再次得到了深刻發展實踐。
如今,經過近10年的建設,復地金融島已成為新晉城市商務中心,在住宅、零售、辦公等方面都已日趨成熟。成都復星藝術中心于此時順利落地,不僅是規劃中水到渠成的成果,也將為復地金融島帶來更多的文化產業賦能。
其中,與成都復星藝術中心相連的特色商業項目——成都復悅薈,自持商業體量共7萬方,包含濱江街區與購物中心兩個部分,坐擁500米瞰江水景,2公里至美濱江路,獨享360°全景環島視野,與即將開業的成都SKP、招商大魔方遙江相望,致力于打造藝術空間和多元化消費場景。
隨著藝術中心的落成,復悅薈濱江街區也同步呈現追求品質和格調的休閑生活方式品牌,更好地適配復地金融島休閑、樂享生活的氣質。
未來,通過對成都復星藝術中心這個文化IP的打造,區域板塊的產業活力也將得到反哺,并吸引更多優質產業的落戶,進一步夯實復地產發的產業投資運營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