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部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營造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助推世界一流港口和國家能源儲運中心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以下簡稱青島自貿片區)創新實踐了共同治理下的公開透明選船新機制。該機制主要針對液貨危險品(原油、LNG、LPG、化工品等)貨主在選船過程中的痛點、難點,融合了政府機構與市場相關方的船舶安全數據,建立智能選船信息平臺,提供專業、權威選船參考信息,減少貨主選船盲目性和隨機性。新機制實施使用以來,全行業船舶的狀況得到有效提升,貨物運輸風險得到降低,船岸作業協同度得到有效提高,民生物資海運供應鏈穩定性得到有效保障。
主要做法
創新實施船舶評價大數據融合,豐富貨主選船信息渠道。構建海事機構、碼頭等對船舶評價信息庫。為貨主選船時提供專業海事監管數據和碼頭評價數據,增加了選船參考因素,使貨主對船舶判斷更加精準。解決了貨主選船時參考信息少,船況不透明,選船盲目性、隨機性較大等問題。進而避免了貨主因所選船舶可能發生的事故、被主管機關滯留、船舶作業不暢等意外情況導致的船舶不當延誤和較高船舶滯期費用。
構建實時定期交流機制,充分了解行業內船舶運行的總體情況與質量。基于船載液貨危險品安全管理交流中心構建定期交流機制,增強行業內各方工作協同度,推行共同治理。
融匯“貨港船”三方信息,構建智能選船信息平臺。針對船舶信息較分散,貨主無法系統性獲得信息的問題,海事局積極開發智能選船信息平臺,通過高精度電子海圖,直觀展示船舶航次信息、航行軌跡等動態信息。自動運算船舶評價數據庫信息,融匯船舶基礎數據庫,系統展示船舶評價、船舶基礎數據等靜態信息。貨主可通過信息平臺全面掌握船舶動靜態信息,并可實時查看船舶航行、作業情況,全流程掌握船舶動態。可查看海事監管情況,海事行政執法更加公開、透明。
創新船舶分級評估機制,倒逼低標準船舶退出市場。建立船舶分級評估機制,結合海事檢查與碼頭作業,對船舶開展多維度分級評估。評估結果更專業,更權威,對貨主選船更有參考性。同時,通過船舶分級評估機制,更新船舶評價信息庫,保持數據有效性。解決了市場船舶信息不透明,待選船舶狀況參差不齊的難題。貨主對船舶的判斷更加精準,大大降低了選船隨機
性,采用市場手段倒逼低標準船舶退出,凈化市場環境。
推行“一地檢查、多地互認”信用監管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地檢查、多地互認”信用監管機制,對于山東省內經一地海事機構檢查認可的守信激勵名單和失信懲戒名單實施多地聯合互認。避免各地海事機構重復登輪檢查,降低船舶不必要監管負擔,形成簡約高效的跨區域協同監管機制。
實踐效果
全行業船舶的狀況得到有效提升。該機制使用后,貨主選船更加精準,所選船舶狀況明顯提升,基本形成了船齡降低、船型變大、高風險船舶率接近為零的良好趨勢。船舶管理方對船舶安全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缺陷及安全隱患整改力度顯著增強,單船平均缺陷降低50%,船舶滯留率由新機制運行前的9.5%下降為5.2%,船舶狀況明顯好轉。行業船舶安全狀況得到明顯提升。
貨物運輸風險得到顯著降低。機制使用后,貨主選船環節更加公開、透明,貨物謊報、瞞報等違法行為得到根治,運輸過程中出現風險、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市場化手段淘汰低標準船舶更加有力,船舶航行更加安全,貨物運輸整體安全性得到提升。
船岸作業協同度得到有效提高。新機制增加了碼頭在選船過程中的話語權,所選船舶更加適合碼頭作業,提高了船員與碼頭作業人員的協同度,裝卸貨效率提高,降低了船舶靠泊時間,提升碼頭作業效率,節省了貨主租船費用。新機制運行以來,各危險品泊位生產利用率顯著提升,其中LNG船舶靠泊艘次增長7.2%,化學品船舶靠泊艘次同比增長35%,單船在港時間降低40%,單船靠泊時間壓縮至9小時,港口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
民生物資海運供應鏈穩定性得到有效保障。新機制運行以來,船載液貨危險品進出港量同比增長22%,LNG、原油、化學品等大宗商品安全、平穩運輸,保障了海灣化學、金能科技(603113)等省重點化工企業供應鏈高效運行,國家能源儲運中心的作用凸顯。
下一步工作思路
持續完善體制機制。在現有基礎上總結先進經驗,固化有效做法,強化總結評估,進一步提高機制針對性、有效性。
擴充可選船舶數量,進一步統一行業相關標準。繼續擴大“朋友圈”,吸引更多貨主、航運公司、國際組織、碼頭企業、監管部門等加入,提高新機制的運行范圍,推動行業相關方進一步統一標準,全面提高全行業船舶本質安全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探索在更多船舶貨運行業范圍內進行應用。現有機制主要針對船載液貨危險品行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船舶評價平臺,下一步將考慮將相關創新經驗復制到除船載液貨危險品行業外的其他海運運輸行業中,探索新的船舶評價與選擇標準。 (本報記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