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稻盛和夫。
8月30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著名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歲,具體逝世時間為2022年8月24日上午8時25分。
“他是一個企業家當中的哲學家,哲學家當中的企業家,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8月31日,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稻盛和夫著作中文版主要譯者曹岫云對時代財經表示。
在曹岫云看來,稻盛和夫首先是一位科學家,以技術、科研創辦企業,但他本質上又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哲學家。
事實上,籠罩在稻盛和夫身上有太多的光環:他白手起家,也是迄今為止全球唯一曾創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不僅如此,他更在78歲時把第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航空拉出了巨虧的泥潭。
在商業的巨大成功,也讓稻盛和夫這些年在國內備受推崇,任正非、王石、馬云、李書福、張瑞敏等人都曾向他請教。
曹岫云介紹,稻盛和夫的思想與經營理念在中國廣為流傳,其中有兩條最受推崇。“第一,經營者要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第二,判斷和行動的基準——‘作為人何為正確’。”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敬天愛人、利他,把這些做到位、做到極致就會在經營上有所收獲。”曹岫云說道。
稻盛和夫一生堅持“利他”的信仰,他說,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純粹、更美好。
圖片來源:稻盛和夫官網
一生多次經歷商業危機,傳授應對蕭條之法
“我是在聆聽稻盛和夫演講‘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時,與他結緣,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哲學家。”曹岫云回憶道,稻盛和夫的哲學魅力在于通俗易懂,“多是講大白話,這是他的理念能廣為傳播的原因。”
2001年,曹岫云參加了由國家經委在天津舉辦的“中日經營哲學國際研討會”,并與稻盛和夫相識。
2006年6月,曹岫云寫作并出版了《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書,介紹稻盛和夫做人、做事的正確方向、思維方式、原則,以及創辦兩個世界500強企業發展歷程。
2009年,全球籠罩著金融危機的陰霾,很多企業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曹岫云赴日本邀請稻盛和夫到清華大學講“在蕭條當中飛躍的大智慧(601519)”,在北京大學講“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
“場面十分火爆。”曹岫云稱。
2010年,稻盛和夫提出與曹岫云合辦公司,以公司的名義來傳播他的理念。當年,遵照稻盛和夫的建議,曹岫云發起成立了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稻盛和夫先生擔任名譽董事長。
直到如今,曹岫云還清晰記得稻盛和夫說,“日本人向中國的圣賢圣人學了1000年,我把學習到的教誨用在企業經營當中,將取得的經驗如實地告訴中國的企業家,讓他們少走彎路。”
稻盛和夫是日本經濟奇跡的締造者和見證者之一。他浮沉的一生,也是日本經濟騰飛與衰退的一生。作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完整地經歷了日本經濟從戰后恢復到創造奇跡,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過程。
談及稻盛和夫應對蕭條之道,曹岫云稱,包括全員營銷、全大力開發新產品、徹底削減成本、保持高的生產率、加深與員工的信任關系等,最讓人啟發的是企業平時就要有危機意識,要實踐水庫式經營。
據悉,水庫式經營指的是水庫式經營指的是建立水庫——水量充沛時,蓄水;干涸時,放水。這樣,下游的水量才能保持穩定,而不是一會兒旱災,一會兒澇災。
“就像現在,疫情對經濟沖擊較大,對企業來說,困難是事實,但更重要的是應對困難采取什么態度。”曹岫云說道,盛和塾多數企業家都在考慮如何把困難變成機會,借鑒稻盛和夫應對危機的六條經驗。
汲東方傳統文化精髓,用之于商業
其實,不止是企業,稻盛和夫的人生哲理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稻盛和夫的哲學有理想主義色彩而且很簡單,我到企業演講結束,大批年輕人,包括90后、95后趕到我住的酒店,圍著我熱烈討論,這讓我很吃驚。現在年輕人精神上渴求正確的引領,大家都很迷茫。” 在曹岫云看來,稻盛和夫在年輕時也迷茫過,他的經驗很有說服力。
“對單調、樸實的工作,能孜孜不倦終其一生,如果不是真心喜歡,是做不到的。同時,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除了自己努力之外別無他法。也就是說,如果你珍惜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就只有不斷努力,自己主動去喜歡現在從事的工作。”
“究竟什么工作值得喜歡,對于20歲左右,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定型的年輕人來說,并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自以為什么都懂,馬上就能下決斷,那是幼稚可笑的。不要自以為是,而是努力去喜歡自己在命運中碰巧遇上的工作,并竭盡全力把它做好,這才是人生正確的答案。”
……
在稻盛和夫的自傳里不少關于對待工作的態度。
在曹岫云看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稻盛和夫的影響很深。《商界》雜志總結道,那些在稻盛和夫精神世界里筑起無形山脈的大師全部來自東方:王陽明、明治維新三杰……
中央電視臺曾經采訪稻盛和夫,問他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稻盛和夫稱,“王陽明的致良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