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9月1日-9月5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期間,普華永道在會上正式推出數字服務產品隱私合規運營中臺,主要為跨國出海企業提供面向全球隱私法規、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合規管理。
從功能來看,隱私合規運營中臺主要包括隱私數據智能化掃描及自動發現、隱私數據合規管理、隱私運營證據鏈、法規知識庫四個方面,其中核心模塊特別強調 “產出合規記錄證據鏈條”,合規記錄的產出是一個集合形式而不是單點,只有以證據鏈條、可信電子記錄的形式才能滿足監管檢查要求。
當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數據出境已呈現常態化趨勢。9月1日,《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根據《辦法》,數據處理者向境外提供數據,符合規定情形的,應當通過所在地省級網信部門向國家網信部門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數據處理者在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前,應當開展數據出境風險自評估。數據出境風險自評估是數據處理者申報數據出境評估的必要條件,由數據處理者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
普華永道中國網絡安全和隱私服務中國內地主管合伙人李睿會上提到,“評估辦法”全面和系統地提出了我國數據出境“安檢”的具體要求,標志著《網絡安全法》首次確立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制度正式落地。這是國家在搭建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堅實一步,是保障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進程。
另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32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個人信息保護專項立法已成為國際慣例。以中國為例,截止7月底,2022上半年全國因違反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被監管部門通報批評、處罰的案例高達741例,處罰金額超過80.69億元人民幣。再如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在正式實施的近三年時間內,歐盟國家被處罰案例共計1195起,金額合計超過16億歐元。由此可見,無論出海企業或專注國內業務發展的企業均面臨嚴峻的隱私及數據合規壓力。
網絡安全、數據、個人信息保護的強監管時代已經來臨。普華永道中國網絡安全和隱私服務合伙人翁澤鴻表示,現階段大量企業在隱私及數據合規領域存在如下痛點,手工模式下的復雜人力投入、原始記錄缺乏實時可信證據鏈、全球多地復雜合規要求適應等。而隱私合規運營中臺通過數字化智能手段,以集中平臺、智能觸發、靈活配置、即時更新等場景化解決方案,充分實現敏捷高效的隱私合規運營能力,最終達成內部可控、外部可信的成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