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期間完成重組以來,浙江東方(600120)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由原來的以商貿為主轉為“金融+商貿”雙主業發展,逐漸過渡到至今的以各項金融業務和類金融業務為主營業務。公開數據顯示,浙江東方最近五年的年報顯示,營收與盈利能力背道而馳,即一方面,營收不斷攀升,但其多項盈利能力卻呈現整體下滑。與此同時,浙江東方最新的半年報更是顯示,2022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40%。
重組后“盈利能力”下滑:最近五年多項盈利能力指標整體下滑
浙江東方在2017年期間完成重組后,開啟了金融+商貿雙主業并存之路。據浙江東方2017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順利完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交易事項,成為浙江省內第一家國有上市金控平臺,公司通過控股參股多家金融公司和商貿公司分別經營各項金融業務和商貿業務,從原來以商貿為主、類金融為輔的業務模式,轉變為“金控+商貿”的雙主業模式。
不過,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浙江東方年報呈現的營收逐年攀升,并且營收貢獻里,來自金融業類金融業的營收貢獻占比不斷提升。據浙江東方2017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營收分別為91.86億元、98.93億元、108.44億元、150.35億元、169.63億元,可見重組后營收節節攀升。其中,金融及類金融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2.78%(金融及類金融/營收)、45.58%(金融及類金融/營收)、62.74%(金融及類金融/營收)、92.70%(金融及類金融/營收)、92.87%(信托公司+期貨公司+租賃公司+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東方本級/營收);商品流通營收占比分別為:81.40%(商品流通/營收)、61.32%(商品流通/營收)、35.75%(商品流通/營收)、11.33%(商品流通/營收)、11.14%(商貿公司/營收)。
然而,金融類金融營收占比的不斷攀升,帶給浙江東方的盈利,卻并沒有完全同步攀升。從歸母凈利潤來看,浙江東方2017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19億元、7.04億元、8.03億元、9.03億元、6.56億元,整體下滑。
與此同時,從盈利能力指標來看,據巨潮資訊網數據,浙江東方在2017年至2021年,其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1.13%、10.35%、10.90%、8.07%、5.10%,呈現整體下滑;同時,浙江東方在2017年至2021年,其凈利潤率分別為7.83%、7.11%、7.41%、6.01%、3.87%,呈現整體下滑。此外,浙江東方在2017年至2021年,其總資產報酬率分別為4.20%、3.75%、4.00%、3.72%、2.34%,呈現整體下滑。此外,從毛利率來看,浙江東方2017年至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4.17%、3.61%、9.44%、4.72%、4.18%,可見近五年來,其毛利率在2019年達到頂峰后,快速下滑。
從盈利的具體來源來看,浙江東方的盈利主要來源為信托業務。據浙江東方2021年年報,信托公司營收5.36億元,毛利率高達99.19%。根據中信證券(600030)在近日發布的《首次覆蓋報告:盈利主要源自信托,核心競爭力尚待培育》研報提及,2021年公司毛利13.12億元,信托、期貨和租賃分部分別占比40%、24%和14%,信托是利潤貢獻主力。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表示,公司自資產重組以來,業務結構向金融傾斜,截至2021年,公司金融及投資業務占比營業收入的89%。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強,盈利主要來源信托業務受到行業周期影響,下行壓力漸顯。長期來看,公司主要業務信托、期貨、融資租賃發展承壓,核心競爭力有待培育。
今年上半年盈利大幅下滑: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40%、兩家控股子公司虧損百萬元
除了最新五年的年報多項盈利能力指標直線下滑外,浙江東方目前的盈利下滑態勢仍在繼續。據浙江東方最新提交的財報,即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1.93億元,比上一年同期的3.31億元下滑41.64%;歸母扣非凈利潤1.83億元,比上一年同期的2.64億元下滑30.51%。
對此,浙江東方表示,本期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等財務數據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受資本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含短期金融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有所下降。剔除與股價直接掛鉤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本期利潤總額 41,244.93 萬元。
根據浙江東方2022年半年度報告,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一欄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年初余額為37.29億元,期末余額顯示為25.11億元,本期減少12.18億元,對當期稅前利潤的影響為減少1.04億元。整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浙江東方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合計對當期稅前利潤的影響體現為減少1.44億元。
上述半年報顯示,浙江東方在報告期內主要經營各項金融業務和類金融業務,主要涵蓋信托、期貨、人身險、財富管理、基金管理、基金投資、融資租賃等業務,主要通過公司以及全資子公司開展。
需要主要的是,報告期內,浙江東方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出現虧損,即“浙江般若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東方集團(600811)產融投資有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21.30萬元、-244.22萬元。
浙江東方表示,基金投資業務,主要以公司自身及全資子公司東方產融(即浙江東方集團產融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平臺,通過行業研究挖掘項目標的,從多途徑獲得投資信息以及利用自身儲備資源開拓投資渠道,尋找具有成長性的目標企業,在進行系統的盡職調查后,履行相應程序,以參股形式或者聯合成立基金間接投資的方式,投資于企業股權。
另外,全資子公司浙江般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般若公司)在多項結構化主體中擔任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的角色,般若公司將自身享有可變回報比例較大的東方般若清波 2 號私募投資基金納入合并范圍。
轉型出售資產期間曾存在違規操作:被上交所予以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東方在轉型期間、出售多個資產時存在違規操作。
據上交所發布的《關于對浙江東方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監管關注的決定》,經查明,浙江東方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東方或公司)出售資產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具體情況如下。
2016 年,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海康威視(002415)股票共計 2,874.61萬股,其中 2016 年 3 月、6 月、7 月和 12 月減持的數量分別為524.21 萬股、941.08 萬股、230.20 萬股和 1,179.12 萬股。經核實,公司 2016 年因上述減持股份行為實現投資收益約 6.57 億元,占公司 2015 年經審計凈利潤 5.89 億元絕對值的 111.54%。
2017 年,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海康威視股票共計 1,389.99萬股,其中 2017 年 3 月、4 月和 12 月減持的數量分別為 1021.98萬股、136.70 萬股和 231.31 萬股。經核實,公司 2017 年因上述減持股份行為實現投資收益約 4.16 億元,占公司 2016 年經審計凈利潤 6.61 億元絕對值的 62.96%。
2018 年,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海康威視股票共計 1,678.18萬股,其中,3 月和 5 月減持的數量分別為 413.84 萬股和 263.47萬股。經核實,公司 2018 年因上述減持股份行為實現投資收益約2.72 億元,占公司 2017 年經審計凈利潤 7.19 億元絕對值的37.83%。
上交所表示,上述出售資產事項,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應當提交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且及時以臨時公告形式對外披露,但公司未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程序,也未及時公告,直至公司披露當年年度報告時才予以披露。
上交所表示,綜上,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第 2.1 條、第 2.3 條、第 9.2 條、第9.3 條等有關規定。公司時任董事會秘書王俊、魏建鵬、何欣作為信息披露事務的具體負責人,未能勤勉盡責,對公司的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其行為違反了《股票上市規則》第 2.2 條、第 3.1.4 條、第3.2.2 條的規定以及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做出的承諾。
不過,上交所提及,另經查明,浙江東方自 2012 年起向金融類企業轉型,且在歷年年報中明確公司重點發展金融業務,并披露公司主業轉型進程以及類金融業務情況,公司金融類業務收入以及利潤貢獻的占比逐漸提升,成為主要組成部分。2016 年至 2018 年期間,公司金融類業務營收占比持續增長至 50%左右。考慮到公司存在向金融類企業業務轉型的客觀背景,相關出售股票資產行為屬于公司轉型的重要業務內容,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占比逐年上升,相關交易于上市公司利益沒有實際損害。據此,可以酌情予以考慮。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 17.1 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實施辦法》有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做出如下監管措施決定:對浙江東方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時任董事會秘書王俊、魏建鵬、何欣予以監管關注。
(圖片來源:巨潮資訊網、上交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