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將近半年,華融化學股價整體下跌了四成,期間所披露的首份半年報顯示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三成。
今年3月22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華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融化學),至今已上市將近半年。然而,股價方面卻不盡人意。據巨潮資訊網數據,2022年3月22日,華融化學當天收盤價為14.71元/股;2022年9月20日,華融化學當天的收盤價為8.81元/股;即華融化學上市不到半年時間里,股價整體下跌了40.11%,直逼發行價8.05元/股。
針對股價的大幅下滑,有投資者在提問“發行價保衛戰來臨之際,請問有哪些應對措施??解禁股來臨,能否公布一下他們的成本,是否會減持?”、“公司股價大跌,有回購計劃嗎”、“面對喋喋不休的股價,公司有沒有增持計劃”。
對此,華融化學表示,股價受多種因素影響,存在波動風險,請投資者審慎決策。公司目前暫無回購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價下滑的同時,華融化學提交了上市以來首份半年報,顯示增收不增利。據華融化學2022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長37.89%;實現歸母凈利潤0.36億元,同比下滑28.51%;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0.26億元,同比下滑38.82%。
華融化學表示,受公司主要產品氫氧化鉀價格上漲影響,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 37.89%。公司主要原材料氯化鉀占生產成本的 80%以上。受俄烏沖突及相關制裁影響,氯化鉀價格同比大幅上漲,疊加油價上漲,單位運輸成本也有所增加。同時,受國內疫情影響,下游開工不足,導致原材料成本難以完全向下游傳導,雖然國際市場量價齊升,公司擴大出口規模,抵消了部分負面因素影響;但國內疫情導致運力緊張,上海港封控導致 3-5 月出口訂單積壓,無法轉化為收入。綜上,公司成本上漲無法完全向下游傳遞,盡管公司積極擴大出口業務,出口業務量價齊升,但鉀產品成本同比增加59.50%,導致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
與此同時,華融化學提交的上市以來首份年報更是顯示,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業績。據華融化學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44億元,同比下滑31.89%;實現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滑1.37%;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0.87億元,同比下滑13.86%。
華融化學表示,2021年,國內宏觀經濟情況保持增長,但全球各行業仍繼續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上游原材料的產能不能充分釋放,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且國際物流運輸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面對原材料價格的持續高位及物流等突出壓力,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438.45萬元,同比減少31.89%;歸母凈利潤10,187.62萬元,同比減少1.37%。公司于2020年底關停了聚氯乙烯樹脂產線,主要氯產品變更為鹽酸,鹽酸銷售均價遠低于聚氯乙烯,導致2021年營業收入減少31.89%。公司持續推進“鉀延伸、氯轉型”創新發展戰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公司歸母凈利潤基本保持同期水平。
另外,華融化學表示,公司收入主要由鉀產品(主要為氫氧化鉀)和氯產品(主要為鹽酸、次氯酸鈉、液氯)構成,其中鉀產品收入占比超過88.08%,且毛利主要由鉀產品貢獻。報告期內,公司鉀產品收入為56,755.5萬元(5.68億元),同比減少5.56%,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鉀產品單價有所提升。同時,受到磷酸鐵鋰需求上升以及云南地區能耗雙控削減黃磷產量共同影響,2021年三季度開始國內黃磷價格出現跳漲,以黃磷為主要原材料的磷酸二氫鉀生產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對液鉀的需求減弱,公司液鉀產品銷售規模有所下滑,導致鉀產品總體銷量下降22.52%。
公開資料顯示,華融化學成立于2000年,主營業務為氫氧化鉀綠色循環綜合利用;主要產品包括氫氧化鉀、鹽酸、次氯酸鈉以及液氯等。其中,氫氧化鉀可用于電鍍、雕刻,以及用作鉀鹽生產的原料,在醫藥、農業、食品、紡織以及電子化學行業均有廣泛應用;鹽酸廣泛應用于化學、冶金、食品和石油等行業;次氯酸鈉主要應用于水的凈化,以及用作消毒劑、紙漿漂白,醫藥工業中常用于制氯胺。
(圖片來源:巨潮資訊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