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兩周年之際,《財經》雜志在京舉辦第二屆“碳中和高峰論壇”。在論壇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發表演講稱,2022年是全球碳中和元年——《巴黎協定》進入正式實施期,但同時全球碳中和進程面臨著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高溫、干旱、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已經深遠地在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是造成當前能源危機的部分原因;二是大國博弈在當前的政治局勢、政治秩序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中國、歐盟、美國等51個主要經濟體已向聯合國遞交了碳中和戰略,這會對接下來全球進程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且這些規則也不僅僅局限在氣候治理機制中,還會逐漸外溢到國際貿易、產業投資、能源市場、金融投資等領域中。
柴麒敏表示,現在全球正處在十字路口上,不管是從全球治理,還是技術發展方面,都出現了越來越多“小院高墻”式的俱樂部機制和技術脫鉤問題。我們應該對長期趨勢做一些謹慎的判斷。特別是對風險有足夠的分析和預期,只有看到最壞的情況,才能堅定地往更好的方向去邁進。
在此情況下,中國如何實現能源革命和經濟的“新增長”?柴麒敏說,雙碳戰略貫穿中國整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綜合、全面的考量。真正站在我們國家利益的角度,去平衡全球性的問題,然后提出符合我們發展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的碳中和發展戰略的路線圖和施工圖,真正形成全社會的共識。
最新評論